浅谈商周时期青铜器纹样发展及成因 2024-06-20 12:39:20 相较于西方设计史,史论中考察中国工艺美术史部分往往并不算多,但在这一小部分里,青铜器占据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版块。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国在先秦时期高超的技术与文化,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也使得我们在复习时不得不重点关注,而青铜器的纹饰样式极多,极具考究,是学习青铜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今天小理就来讲讲青铜器的纹饰发展,希望大家看完后能对其发展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脉络。青铜器纹饰发展青铜器纹饰的渊源,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纹饰。奴隶社会的夏代开始中国进入了青铜时代,到春秋时代结束,每一时期都有着前后承袭的发展演变系统。青铜器经过不断的演变与发展,在提高生产力和改善人们生活方面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更是直观地记载并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历史人文和审美趋向,同时也反映出人类早先的物质及精神活动,为学界探究这一时期的历史原貌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源。在青铜艺术中,装饰纹样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青铜器装饰展现了它在艺术的造型及结构上的仿生、夸张、变形和想象的创造性,以高度的“程式化”显现了其艺术样式的成熟、严谨和完美,也对后来的中国文化及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商周时期是中国青铜器时代的成熟期,这一时期青铜器制作工艺精湛,种类繁多,在数量上也达到了空前的规模,使我国青铜器艺术达到了空前繁荣。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纹样也经过了育成期、鼎盛期、转变期这三个阶段的发展。下面对商周时期青铜器纹样的发展历史分别加以介绍并加以梳理和回顾。 育成期 大约从夏代开始,中国进入青铜时代。我们通常指的夏代青铜器,具体指夏代晚期的青铜器,从考古文化来说,是指二里头文化期的青铜器。其时间在前1900-1600年之间。育成期一般指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13世纪,主要是商代中前期。从夏代至商代晚期,—个显著特点是青铜器的器壁较薄,青铜器器壁的演化规模大致是由薄到厚,越早越薄。而此时的青铜器一般无纹饰,即使有花纹,也是单层花纹,结构较简单,如有些爵的杯体正面有一排或两排圆钉状纹饰,有的斝腹部有圆饼状突起,有弦纹、连珠纹、网格纹等。圆钉状纹饰斝的腰部有三条不平行的横纹,特別的是有一排凸出的小乳钉,故称'连珠纹斝'。这种纹饰是夏代晩期青铜器的特征。有连珠纹斝的青铜器到了商朝,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各种产品也开始出现富余,贫富分化开始出现,也出现了国家、奴隶主阶级、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所以当时的社会生活反映在青铜纹饰上处处透露出一种威严、神秘的气息。商代前期的青铜器直接继承了很多二里头文化的特点。这个时期的青铜器纹样还没有作图案衬底的花纹,即所谓的地纹 。纹饰大多成带状,常见的主要有弦纹、兽面纹、夔(kuí)龙纹等。弦纹 兽面纹 夔龙纹另一类是在青铜器上出现了用繁密的雷纹和排列整齐的羽状纹所构成的兽面纹,这类兽面纹的典型特征是双目往往比较突出。如1983在安徽铜陵县出土的兽面纹爵(商代前期)兽面纹爵爵为直壁平底,唇宽、口沿厚,腹部兽面纹,上下一周连珠纹,有向上扬起的尾部。童墩爵兽面纹本认定为歧尾兽面纹,该兽有双眼、有鼻子、有眼睛、有嘴巴等器官,眼睛圆而向外突出,鼻子直而上翘,张口咧嘴,兽面的躯干向两侧伸出,从尾部分出去。鼎盛期 鼎盛期是指公元前13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处于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这一时期的青铜器不仅有发达的礼器还有众多的兵器、乐器,种类已经基本齐全。在纹饰上也出现了变化,这一时期的纹饰中大量采用饕餮纹、夔龙纹以及凤纹、云雷纹等纹饰。这些纹饰大多是被综合异化了的动物形象,与当时普遍存在的人神观念有很大联系,青铜器上通过对纹饰的夸张处理,繁密的装饰达到一种神鬼崇拜以及对奴隶的恐吓、威慑的效果,同时对部落民族具有非常重要的圣神意义和保护功能,因此此时的青铜纹饰还具有象征奴隶主贵族特权的意义。饕餮纹成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纹样,主要用于商晚期的青铜器上,饕餮纹样的变化十分丰富,尾部多卷起,有较为突出的鼻子和额头,爪尖十分明显,目光睥睨,凶神恶煞,令人感觉狰狞。一些较大幅的饕餮纹,纹饰比较有立体感,向外鼓起,兽角高高耸起,突出器外。其纹饰雕刻的栩栩如生,技艺精湛无比,其他动物纹则常作为突出饕餮纹的附属形象出现。 饕餮纹饕餮纹的大量使用与当时人类普遍存在的人与神的思想观念具有很大联系,兽面形的饕餮纹是当时巫术宗教的主要标志性图案,对本部落民族具有非常重要的圣神意义和保护功能。1957年,在安徽阜阳地区发现了大量商代的龙虎尊、饕餮纹尊等青铜器,其上的兽面纹扩大了上角的部位,而对兽面的雕刻相对缩小,整体却又使用平雕和浮雕相结合的手法,从而使青铜器上的兽面纹更加逼真、形象。 印有饕餮纹的龙虎尊这个龙虎尊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它体形高大,口沿广阔,鼓腹,高圈足,高50厘米,口径45厘米,重约20公斤。铸工极精,整体形成三层花纹。肩部以圆雕和浮雕相结合,塑造3条生动的蟠龙形象。腹部以三道扉棱为界,分隔3组相同纹饰,皆双虎食人之状。商代人的神鬼崇拜,形成了商代青铜器纹饰庄重、狞厉之美,并以其精美的装饰造型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又一夺目的瑰宝。 转型期 转变期处于西周中期和西周晚期,主要是指公元前11世纪末到公元前7世纪上半叶。从这一时期,我国的青铜纹样的发展出现了很大的转变。造成这一转变的原因有很多,与当时社会主流的文化形态、意识形态以及风俗习惯转变等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一时期的纹样与商代明显的区别为:纹饰简净朴实、线条明快,抽象性感官明显;同时,铭文占据了主要位置,与纹饰相得益彰。西周后期,商代流行的兽面纹已经退居于陪衬地位,而以环带纹、鳞纹、窃曲纹、瓦纹等在纹饰中占有绝对优势,同时纹饰中不再通体满饰,亦不用云雷底纹,在纹饰的表现手法以平雕为主,浮雕较少。此时期纹饰渐趋简单朴实,对称、中点的章法也少见,同时纹面与器面平,颇少突起的粗纹,这是西周时期铜器纹饰显著的风格。早期青铜器上商代特点逐渐被全新艺术所代替。总的来说,西周晚期的纹饰相对呆板单调,艺术欣赏价值远远不如商末周初时期了。这一时期的代表有收藏在上海博物馆的大师虘簋。 大师虘簋此簋造型新颖,花纹细密清晰。低体宽腹,盖面与器腹均饰直条沟纹,颈部及圈足上各饰凸弦纹一道,排除了繁复的动物纹饰,颈两侧有风格独特的兽头形耳作为把手,纹饰造型规整庄重。器、盖上分别有7行70字的铭文,在万余件有铭文的殷周青铜器中,像这样完整记载的簋不过30余件,是研究西周历法和年代十分珍贵的资料。造成西周中后期纹样退化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因为人类生产力提高,认识并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不再那么畏惧,更多地将动物和自然图腾以更抽象而不是原始形象的方式复刻在青铜器上,并演化为线条简洁流畅的纹饰;第二点则是因为西周中期以后,周朝“礼”、“乐”制度建立,“礼”制思想深入人心,统治者希望通过礼乐制度治理国家,因此,在这一时期,青铜纹饰的神秘色彩减退,理性色彩增强;饕餮纹、夔龙纹逐渐转变、抽象为窃曲纹、波纹、重环纹等具有规范性的几何纹样,时代愈往后期,体现的愈加明显。//////////结语我国古代青铜器历史发展悠久,特别是在商周时期,是青铜器发展的最辉煌阶段,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青铜文明,青铜器在中国先民的生活和精神体系中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这样说,工艺的演化,不仅是中国人的物质进化史,更是中国人的精神进化史。青铜器造型纹饰的演变过程是与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同时也是其文化转变的重要反映。对于纹样的研究既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认识我国古代的青铜器演变史,也有助于对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宗教艺术发展的研究。青铜器的纹样历经了一条完整的发展路线。这不仅仅是器物纹样的演变,更是时代和当时的社会生活环境的生动体现。总的来说,早期的彩陶纹饰保留着原始、质朴的动物崇拜、自然崇拜的痕迹;商朝则变为奴隶主贵族统治人民的工具;西周中期以后理性色彩的强化,是西周统治者推行礼乐制度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纹饰则反映了礼崩乐坏的新时期对人的价值的新认识。时代在酝酿着巨变,观念日趋更新,人类文明进步的每一脚印,社会生活的每一次变化都深深地铭刻在彩陶、青铜器的纹饰中,成为我们认识古代文明、与古人沟通的桥梁。 赞 (0) 相关推荐 中国青铜艺术鉴赏(一)夏商时期 如果说,我们祖先所创造的精美的石器和彩陶代表的只是野蛮时期的成就的话,那么,青铜器的问世这可作为文明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之一.青铜器的诞生,不仅标志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也为中国美术的历史谱写了崭 ... 青铜器上的牛文化 青铜器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素以庄重典雅之造型.繁褥神秘之纹饰,而充满着一种狞厉之美.它们许多是以食礼器为主的庙堂之器,为华夏古代青铜艺术的珍品,但亦有一些小巧可爱.栩栩如生.生动传神的动物造型 ... 北京禁止出境文物(一)西周伯矩鬲 下 与同在琉璃河遗址出土的克盉和克疊相比,出土伯矩鬲的墓只是高级贵族墓,而两件克器可是出自燕侯墓,是燕文化中最高等级的墓,而且上面的铭文的史学价值也要大大高于伯矩鬲上的铭文. 不过,伯矩鬲却如同它在首博里 ... 宋词与宋人的浪漫情怀,浅谈宋朝时期音乐文化的兴盛与发展 引言 宋朝是一个词曲演唱.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崛起的时代,昭示着自大唐以来以歌舞音乐为中心的历史将要告一段落.此时说唱,戏曲表演开始兴盛起来形成了当时社会的主要民族声乐演唱艺术.在音乐文化的历史上开始大 ... 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纹饰纹样图解,这些纹饰都代表了什么? 商周时期青铜器上有哪些纹饰?这些纹饰都代表了什么?纹饰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它的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青铜器的纹饰主要有饕餮纹(兽面纹).夔龙纹.凤鸟纹.圆涡纹.窃曲纹.波纹. ... 浅谈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的发展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水资源短缺,水污染问题严重,同时废水排放量居高不下,水环境亟待改善. 目前我国城镇污水处理规模已经基本达到要求,截止2019年底,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已经达到96.81%和93.55%.( ... 浅谈各个时期龙泉窑瓷器的特点以及该如何区分鉴别 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瓷母,装饰的釉彩有几种:16种 博物馆一词最早来自哪里? [浅谈各个时期龙泉窑瓷器的特点以及该如何区分鉴别] 龙泉窑是指在浙江丽水地区龙泉县在宋.元.明清时期生产的瓷器.其实龙泉瓷 ... 浅谈钧窑瓷器的发展历史和近年考古资料(上) 钧窑瓷器创烧于北宋初年,其产生和发展既得益于禹州优越的自然资源和便利的地理条件,又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诸多因素密不可分.宋徽宗时期禹州钧台钧窑被钦定为御用窑场,其烧制的钧窑器物被人们 ... 浅谈钧窑瓷器的发展历史和近年考古资料(下) (二)北宋钧官窑 钧官窑器物造型端庄,古朴典雅,胎质坚实,细腻致密,胎色呈赭红.赭黄.灰白等色,在釉层封闭的胎体内形成灰黑色或灰褐色,胎质断面呈"羊肝色"或"香灰胎&qu ... 书法艺术自我之觉醒——浅谈魏晋时期书法思想史 刘文林/文 [摘要] 艺术形式的表现与艺术品.艺术家,都与所处时期的思想史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书法也然如此,解读书法艺术本身的同时还要更深层次去探寻书法艺术的源泉.因此,研究书法不仅要研究技法,更重要 ... 姓氏文化学者冯志亮浅谈詹姓的历史发展 詹 詹姓是中国人常见的姓氏,在姓氏排行榜中列第一百二十七位,在广东.江西.湖北等地分布居多.当代詹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1%,总人口大约有147万. 得姓始祖詹文侯.西周时期,周武王历十世到周宣 ... 浅谈各朝香炉文化发展之炉盖的学问 尘世喧嚣,你让自己静下来的方法是哪一种? 有的人独饮品茗就能使身心安宁, 有的人行书创作也能让内心平和, 也有人选择避世江湖寄情山水, 而有的人则喜欢焚一缕馨香,让身心得以平静. 香炉是最常见的焚香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