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调皮打翻面粉桶,老人却埋怨宝妈,隔代亲让父母成“背锅侠”

由于生活压力较大,一些年轻父母在生育以后,不得不回到职场继续工作,只好把孩子交给家中的长辈照顾,因而在现实生活中,隔代养育现象非常普遍。

久而久之,年轻父母就会发现,长辈对孩子特别关爱,有时甚至到了溺爱的地步,孩子与长辈之间的关系更亲,成了真正的“隔代亲”,相比之下,自己反而成了“多余的人”。

周末,小敏回老家看望3岁的儿子,然后陪着老人在餐厅包饺子。过了一会儿,小敏感觉有些不对劲,平时爱折腾的儿子怎么没有动静呢?

她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计寻找,最后看到厨房的面桶被打翻,“失踪”的孩子满脸白灰,已变成一个“圣诞老人”,正站在面桶前津津有味的品尝着生粉,一点也不觉得自己已经闯祸。

看到妈妈和姥姥出现在面前,还伸开双手兴奋地扑过来。

见此情景,姥姥一把搂过外孙,一边责骂小敏:“你怎么不把面桶的盖子盖好?”小敏感到委屈:“你不责怪肇事者,反而埋怨无辜的我,真是不讲道理!”

其实,不怪长辈不讲道理,对孙辈的爱已成为他们心中的道理,因而极易让父母成了“背锅侠”,这已成国人隔代养育现象的一个缩影。

那么,当前国内隔代养育的现象多不多呢?

毫无疑问,在当前隔代养育的现象不在少数。

据国家老龄中心的调查显示,年龄在3岁以下的孩子,大部分由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照顾,占比达到60-70%,这个比例已经很高。

孩子长到3岁之后,由家中老人照顾的比例下降到40%左右。这说明3岁是隔代养育的一个“分水岭”。

因为随着年龄的递增,孩子大多进入幼儿园生活,能逐渐学会和养成一定的生活能力,也能跟上父母的工作和生活节奏,由父母自己进行照顾,可以减少很多弊端,这是一种很好的趋势。

隔代养育对孩子的成长有没有好处呢?

隔代养育有利有弊。

从有利的方面看,能让孩子从小得到细心的照顾,由于营养充足,各方面的发育更好,身体会更加健康,在生活上十分有利。

从长远来看,由于老人与孩子长期生活在一起,事无巨细地全力照顾,在感情上与孩子更为亲密,容易变成孩子“生活上的父母”。

而年轻的父母只能利用工作之余带着孩子玩耍,很少有时间照顾和陪伴孩子,有时甚至成为他们炫耀或摆拍的“工具”,成为孩子“精神上的父母”,或者事实上的“玩伴”。

因而对孩子的成长来说,隔代养育并不完全有利,应该引起父母的重点关注。

隔代养育会产生哪些弊端呢?

1、容易“重养轻教”,溺爱孩子

由于老人固有的传统观念,不忍心看见孩子吃苦,尽管在生活上照顾得无微不至,在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上却可能存在一些疏漏,有时还会放任不管。

如果父母再不承担应尽的责任,把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老人,就会发生极大的问题。

比如,与父母的感情越来越淡,特别是对孩子的管教一旦缺失,还会把孩子宠得无法无天,最后导致行为失控,成为被宠坏的孩子,这就得不偿失。

所以,在隔代养育的家庭,老人要掌握好教育的尺度,不能对孩子太过溺爱,这对他的成长没有好处。

2、容易发生角色混淆,得不到应有的教育

  • 有了老人的帮忙,让年轻的父母减轻负担,虽说能够增强家庭成员的感情,但由于其中既有“生活上的父母”,又有“血缘上的父母”参与,容易造成角色混淆,分工不清,步调不统一。

这样会使孩子不知道谁对谁错,可能受不到全面和系统的教育。

所以,有专家建议,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需要父母经常陪伴在身边,并且每天不得低于3个小时,这更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容易发生育儿冲突,让孩子无所适从

老人与年轻父母之间,由于文化程度、经历和格局的不同,不可避免地存在认识上的不同。

在育儿观念上的冲突,会让孩子不知该听谁的,从而导致认识模糊,无所适从,有时可能产生严重的对立情绪。

  • 因此,两代人之间的观念冲突不能让孩子知道,必须尽可能地避免,必要时,可以在私下探讨待达成一致后,再对孩子进行灌输,更会让他乐于接受。

在现实条件下,隔代养育现象可能会长期存在,这是情非得已的选择。

然而,不管年轻的父母工作多忙,压力多大,也要正视隔代养育的弊端,不要推卸责任。只有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在他成长的道路上留下自己的身影,将来才不会让自己感到遗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