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长背后的认同和改变

蓬勃的生命力总是令人艳羡,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何种目的,我仍最喜欢那个全神贯注的你。
相信光,什么是光,我想首先它代表了人们的向往。
若向往在,那投入和坚持便容易些许。
我期待所有人能始终用疯长的态度做每件事,保持积极向上,保持乐此不疲。
但能做到的人并不多,我们都趋利避害,若这件事耗费精力,人们就难免在意付出多少。
一直疯长的内里是什么呢?我数次问自己,首先便是认同。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是实在话,但在使用时,除了用它做陈述话引子,还有一种最常见的是用作借口。
我们或许相信教化的作用,认为人包括性格、特征、喜好在内的本性,可得以约束和更改,但或许是教化者在耕耘过程中发现作物很难完全按着想要的形状生长,于是有成果的我们称为教化成功,没有结果的我们称为本性难移。
不过若将这个言论拆开分析,我们不难感受到,大家赋予认同和改变的东西过于模糊复杂,且早就定好了逻辑关系:认同约等于改变,改变很困难,于是认同也不应该顺利,我不想被改变,于是我也不想认同谁。
我就是不一样的烟花,何必和这世间的俗人同流合污。
但语言的欺骗性本就常常存在,关于认同和改变,我们的连坐认知过于狭隘,对于个性的认知也像是沙漠里的人看见甘泉,不免贪婪。
那么看见真相最好的办法是什么?摆脱语言欺骗性的最高级做法是什么?首先承认自己的无知,其次在表述观点时尽量多描述,而少定义,最后,将自己的做事逻辑调整为先做后说,先做后想,描述润色和整理是语言的任务,使自己变得更好才是做事的出发点。
也就是说,若你觉得这个观点有价值可以试验,你相信,那就去实践观点,至于是不是改变了,又是不是认同了哪个观点,或者成为了哪个流派的代言人,和我们的关系都不大。
毕竟教化的本身是教育与感化,认同的本身是认可和赞同,满足了这些我们就可以去做,至于是不是符合自己的身份,是不是满足自己的人设,都不太重要。
重要的是你相信你试验,这关于我们人格的本身,而人格本就自由,无故背上枷锁确是杞人忧天了。
祝喜乐平安。
完工撒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