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自己对话
前些日子我问老爹,三观这个词是不是很大?他说:大。
“我想总将三观挂在嘴边的人,是个演员,演给聚光灯下的自己,演给坐在观众席的旁人,演给自己不受控制的情绪。”这是写在本子上的一句话,今天碰到一个人要和我讨论三观,他拍拍胸脯,眼神坚定,一副咱们聊完可以一起去吃饭的神情,他说“我知道,我们的三观很像,我们能做朋友,我觉得三观这个东西很重要,你说是吧。”我迟疑了一下,这人的舌头不怕闪掉吗,礼貌地一笑,“三观这个词,以我们现在的关系,不适合讨论。”
“为什么,你没有感觉到我们的相似之处吗。我感到你很熟悉,我们在遇到问题时的解决办法很像,我总能体会到你的情绪,并且理解,这难道不是契合吗?”我挠挠头,想起他提过的昼夜不分的饮酒,还有颠倒黑白的作息,即使我能感受到我们之间容易相互理解,但,我向他开口:“性格相似的人之间容易熟悉并且相互理解,但这和三观没有关系,起码在你身上我找不到这种关系,好了,我们还是保持原来的关系比较好,这样贸然的前进,你我都会感到不舒服。”“呵,你看不起我是吧,我才不会让自己在你这里找气受,你大可放心。”急地跳脚的模样,像个主动出击却担不起责任的小丑。
若是三观太大的话,那么原则呢?我接着问老爹,“原则,这很重要,是要自上而下推理的体系。”那,你的原则是什么?“很简单,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相信他的思考,他确定了他列表里的最优先事项,而我,此时在怀疑自己做出的判断。我觉得,我该有个原则,就是列个单子,上面写着自己不要做的事,我想这是框架,这也是原则,来保证自己不会出线。
我由此思考,但因此懊恼,原来这样的思考就像是:小朋友在数学题,试卷A里有难题,试卷B里也有难题,还有试卷CDE……孩子苦恼不已,觉得数学是真的无聊和没用,那这时老师会说什么?老师会说:“你需要一个错题本,分类组合,得出规律。”这些不要做的事就是没有写到错题本里错题,而当执着于这些小点时,就失去了体系。
“那,我应该怎样做呢?”他让我自己找答案,给我了一些材料,当我都过读过一遍后,我发现,这材料里没有说要你不干什么,而是做一个它的补集:你要做什么。有了想去的地方,才会在一个个岔路口选择方向。
希望我的经历能在你们的大脑里停留一阵。
完工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