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丨儿时乡村的土鸡蛋,有着说不完的辛酸故事

文/江浙一兵

图/来自网络

作为儿时生活在农村的我,对养鸡养鸭一点也不陌生,养鸡的目的除了食用以外,最主要是用来生蛋,换取日常柴米油盐等生活物资,"鸡屁股"银行的功劳可大着呢!

儿时的农村家家户户都会养一些鸡,有些由老母鸡自行孵化21天出小鸡仔,有些市场购买。小鸡仔刚出生时,呈鹅黄色,长的一模一样,根本分不出公母来,只有待翅膀长出来时,有经验的老农才能分出公母来。

长大的母鸡会被主人当成掌中宝,最悲催的要数公鸡的命运了,除了长的健壮且漂亮的大公鸡,留下黎明报晓和做种鸡外,其余的小公鸡并成了节日餐桌上的农家美食,什么红烧小公鸡、小公鸡烧扁豆、小公鸡炖蘑菇等,那个味道绝对鲜美,一吃忘不了。

成年母鸡生蛋也是有规律性的,刚生的第一枚蛋往往比较小,且蛋壳上常能见到血丝,可以想象母鸡生蛋时所经历的那种痛苦,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不亚于女人生孩子。母鸡在鸡窝里生好蛋后,会在庭院里不停地报喜,咯、咯、咯咯蛋……意思是告诉主人,要善待它,我生蛋啦!

农村人对生蛋的母鸡一般都会关爱有关,只要生了蛋,主人会捧着一大把稻谷作为奖励,其它的鸡见了也会过来抢食吃,但生蛋的母鸡总能管吃个饱。母鸡生蛋不是每天都有,有时一天一枚,有时两天一枚,但绝不会一天生出两枚蛋来。

母鸡在天气酷热和寒冷时,有时会停止生蛋,有些经验不足的老农会把母鸡误杀了,当开膛剖肚时,才看见鸡腹中一长串的鸡蛋卵,此时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每次家中母鸡生蛋时,我和哥姐会抢着去捡,捡好后递到母亲手中,母亲再把一枚枚鸡蛋放进小坛子里存放。那时一枚鸡蛋值7分钱,可到庄上桥头的代销店换取半斤盐或半瓶酱油、7粒硬糖果等,一枚鸡蛋的作用可大了!

儿时家中很少吃个鸡蛋,除了过年过节以外,就盼着自己过生日或家中来亲戚。每年轮到自己过生日时,老家叫"长尾巴",母亲会悄悄地给自己煮一枚鸡蛋,并轻轻地在我耳朵边说:"今天是你长尾巴啦!"这是自己最开心的时刻。

自己的生日鸡蛋一时半会还舍不得吃,至少得放上小半天,才开始慢慢品尝享用。在桌子上轻叩蛋壳,小心奕奕地剥掉外壳,露出洁白如雪的蛋薄,再用小手扒开两半,此时会露出金黄色的蛋黄,特别诱人。一枚鸡蛋从剥开到吃完,那是一个美妙的过程,偶尔也会让哥姐尝尝味道,过生日吃鸡蛋那是儿时最幸福的时刻,有的是兴奋和满足。

记得儿时哥哥虎生做木工时,不小心将拇指伤到了,母亲见状心疼地帮哥哥做了简单包扎,并迅速回到房间从小坛里摸出三枚鸡蛋来,轻叩打进一只小碗,再在碗里洒进几粒盐花,倒了厚厚一层菜油,在铁锅里放水蒸好,待母亲将炖油蛋递到哥哥手中时,哥哥早已泪流满面,哭得稀里哗啦,吃完母亲的炖油蛋,第二天哥哥的伤口就好多了,也不再感到那么痛了。

母亲炖鸡蛋是一绝,每次外奶奶(外婆)来我家时,母亲总会在饭锅中炖上一大碗鸡蛋。只见母亲麻利地将二三枚鸡蛋打入大碗中,用筷子顺时针用力搅好,再加入香葱花、食盐和菜油,在饭锅中蒸时须掌握火候和时间,否则会炖老了或太稀了。母亲炖的鸡蛋味道总是最好的,吃饭时母亲用汤匙先给外奶奶来上一勺,然后外奶奶也会给我们兄妹分点,那时的炖蛋拌饭吃起来特别香甜。

最难忘的是父亲将平时卖鸡蛋积攒的70多元毛票,自己一分钱都舍不得用,说是将来为哥哥娶媳妇准备的。直到父亲过世,也没能看到哥哥媳妇娶进门,这也成了父亲一生的遗憾。如今我们兄弟姐妹都各自成家,有的已有了孙辈,衣食无忧,家庭生活美满,在天堂的父亲看到了吗?我想父亲在天之灵一定能感知到的。

如今的孩子每天都能吃到一枚鸡蛋,随时想吃就吃,但再也吃不出那个味儿和幸福感。是时代变了,还是生活好了,我不得而知,但儿时农村的土鸡蛋纯正的味道已永留心间,变成了永恒美好的回忆。

完稿于2021年7月4日弁山脚下。

(0)

相关推荐

  • 母鸡下蛋

      母鸡下蛋 飞翔 超市卖的鸡蛋是养鸡场送来的洋鸡蛋,集市地摊老奶奶摆在地上的鸡蛋是自己家里母鸡下的蛋,我们称"土鸡蛋".市场价格是土鸡蛋高于洋鸡蛋一半的价格,就是说一个样鸡蛋卖6 ...

  • 【洞庭作家】徐建军/鸡国的宝哥哥

    鸡国的宝哥哥 作者:徐建军 大名鼎鼎的宝哥哥,是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主人公."开篇不读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为了不枉然,我啃了一个暑假的<红楼梦>,青 ...

  • 曾经陪伴我度过童年时光的小动物(二)

    童年生活中陪伴过我的小动物时间最长的是黑狗,其次就是一只白母鸡,它曾经是我最爱的宠物,陪伴了我两年时间. 那时候养鸡下蛋是家庭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农村家家都养鸡,所谓的鸡屁股银行是农村赖以生存的一条财 ...

  • 为什么母鸡不需要公鸡也能生蛋,那公鸡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为什么母鸡不需要公鸡也能生蛋,那公鸡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 散文||一个鸡蛋的故事

    一个鸡蛋的故事 又是一年生日时,一位乡友执意要为我办生日宴,还特地煮了一盘炆蛋. 炆蛋是我们老家的一种特色饮食,制作方法独特:先将鸡蛋在清水中煮熟,然后添加茶叶.五香.枫球等佐料,用微火慢慢炆(慢煮的 ...

  • 禾 源 | 孵出的记忆

    乡村的傍晚,呼儿唤女,驱猪赶牛的喊叫声,随袅袅炊烟,从四处冒出.西行的落日,带着几分疲惫,爱理不理山路上匆匆赶路的小伙子和倚门而望的新媳妇,抛下几丝羞涩的霞辉,也急急躲进了西山.邻居伯母此时总亮起那浓 ...

  • 乡土散文丨儿时的土灶台

    文/江浙一兵 图/来自网络 时间过得真快,又到一年冬至夜,仿佛又闻到了儿时故乡土灶台煮长饺子的香味,我下意识地咽了一下口水,不知不觉离开故乡已有35年了,思乡的情愫倾刻间在冬至夜滋长,我的思绪也早已飘 ...

  • 乡土散文丨儿时的冬天

    文/江浙一兵 图/来自网络 我自18岁参军入伍离开家乡不觉已有30多年了,时下已进入冬季,生活在江南的我竟没有感受到真正的寒冷,却对儿时的冬天多了几分留恋. 儿时的冬天,年关总要下上一二场大雪,满天飞 ...

  • 乡土散文丨穷人怕过年

    图文/江浙一兵 曾经何时,穷人尽管对过年很期盼,但作为大人最怕过年,不是怕虚长一岁人又老了,而是怕过年负担不起,很多时候是勒紧裤腰带紧紧巴巴过了个年. 过年时大人总要给孩子添身新衣服,做双新布鞋,备点 ...

  • 乡土散文:儿时过大年

    犹记儿时过大年 年关又至,不禁想起儿时过年的景象. 儿童时期我是在农村度过的,那时的农村虽说物质匮乏,但人情味十足,传统文化的氛围也很浓,对传统节日(尤其是春节)的重视程度很高,仪式感也很强烈,以后不 ...

  • 乡土散文:儿时生产队的老牛屋

    乡土散文:儿时生产队的老牛屋 文:张宗龙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土地没有包产到户以前的生产队时代,我们老家山东滕州界河镇东曹东村,共有五个生产队,每个生产队都有自己的老牛屋.现在,老牛屋成了我们这一代人 ...

  • 乡土散文:儿时读书

    回忆儿时读书 回想七十年代的农村,穿过时光的隧道,忆海的单放机回放到我的童年时代读书的清晰画面.我们的村子是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背靠秦岭,傍依建子河.相传钟离权和吕洞宾曾在此修仙成道,终致聪慧超俗,名 ...

  • 乡土散文丨故乡里下河的草垛

    文/江浙一兵 图/来自网络(侵删) 在我儿时的印象中,我的故乡属扬州里下河地区,到处是一往无际的大平原,村庄沿河而建,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有一个硕大的草垛,堆的如同连绵的山峰,也是乡村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

  • 乡土散文丨父亲的烟斗

    文/江浙一兵 图/来自网络(侵删) 我最喜欢听的歌曲是<父亲>,一首是崔京浩的,"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另一首是刘和刚的,"我的老父亲,我最 ...

  • 乡土散文:儿时的冬日

    我喜欢冬天的雪 今年刚入冬的一个早上,那晶莹的小雪花飘飘悠悠地落在地上,仿佛给大地盖上了白绒绒的毛毯:落在房屋上,像给房子披上了盛装:落在大树上时,像给大树裹上了银装:它落在汽车上,像一层层白奶油.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