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姐读女人之152--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
她十岁那年母亲去世了,父亲一个人又要工作,还要照顾孩子,完全分不开身,于是,把她和姐姐,还有弟弟送到仙桃,让奶奶带他们。
失去母亲后的日子,挺难熬的,或许是因为生活压力大,农村生活也很艰难,奶奶的脾气也不好,少年成长的日子,对于她来说,讲起来,并不轻松。
奶奶是有点男尊女卑的人,因为家里穷,决定让她辍学,好供弟弟一个人读书,因为在学校里她一直成绩很好,老师看到她没有去读书,特地去家里接她去上学,这样,她才读完了高中。
她说,对她影响最大的一个电影是《汪洋中的一条小船》,男主角郑丰喜,让她在年少时代,就明白了,坚强是人生的必不可少的功课。
那个年代的高考,幸运的人只占总数的百分之三,她失之交臂的错过了高考,然后,同样的按照那个时代的生活节奏,她18岁那年,回到武汉,进 了国棉一厂当了一名工人。
湖北的仙桃,一直就是一个古往今来商贾气息丰盛的地方,或许她有那种骨子里的生意遗传,即使在工厂上班,她也喜欢去挣点外快,汉阳商场,钟家村,她都去摆过地摊卖过手绢,如果偶尔遇到同事,她就赶快把头转过去,别让同事看到。
顺理成章的,她和同一个工厂的同事结了婚,有了儿子。
孩子的爸爸是那种安于现状的男人,而且比她还小,她是那种老想干点什么事的女人,从开始的无条件的谦让,到决定尝试不同的生意,改变自己的生活质量,她开染坊,做服装,做投资,她尝试过很多种生意,每个生意都红火过,但最终,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失败了。
她说她做服装那几年生意还真不错,但是被商场押一个月的结算方式给压垮了,我很有同感,那个年代也在做商场销售的我,也就曾经被那种越是生意好,越是没有钱的结算方式给压得最终放弃了那种经营模式。
在孩子接受教育的问题上,她和孩子的爸爸也有很多的分歧,她主张多请家教教孩子补习,孩子的爸爸则想顺其自然,反正,日积月累,两个人的婚姻走到了尽头。1999年,她们正式办理了离婚,那时候儿子才十岁。
她和儿子,还有一支猫。开始了他们的单亲家庭的生活。
一个偶然的机会,一家歌厅转让给了她,她开始经营歌厅,这回,还真不错,生意一直很好,让她有足够的经济条件,保障孩子和她的生活。
她喜欢易经,平时的时候会去研究研究,2006年的时候,歌厅的门口新建了一个加气站,她就有点不舒服,没想到,她的不安成了现实,一把大火,一夜之间烧了她的歌厅,尽管如此,她还是一滴眼泪没有掉的接受了现实。
未来的生活何去何从,她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朋友们劝她,还是不要老是想着去做女强人,要找一个男人去一起奋斗,毕竟不管有任何事情发生都会是两个人一起去面对和分担。
为了让自己转移注意力,她就去参加各种活动,打鼓,是她众多的爱好之一
她陪着朋友去我们当时还在汉口的分公司去咨询,对于中介,她其实是抱着怀疑态度的,但去了以后,她有了一个想法,只要有一个人成功,就证明这件事是真的,说不准,她就是那个幸运的人!
虽然这样想,但面对我们公司的费用,她还是舍不得(因为她的店才损失几十万元),一个要好的闺蜜二话没说,直接帮她垫了钱。
说起来现在负责武汉公司的孙经理和王主管跟她还真有缘分,他们两个那时候还在读大学,业余时间给女士免费拍照,她的好多相片就是出自他们两个的手,记得当时还是大学生的王卉跟我说,那个女士好聪明,丝巾随意一围,就是一条好漂亮的裙子!
想着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她就开始给自己制定计划,首先,把许国璋的音标全部自学了一遍,然后报名去参加自然拼读法的学习,三个月后,她看到单词就可以读出来,她计划,下一步,开始学习句型和短句,这样,万一有了机会,她至少可以跟人家沟通几句。
那段时间,她不管怎么忙,也要拿出一小时的时间来学习英语,回首往事,她说,那时候还要感谢互联网不是那样发达,那时候还可以跟老外说没有电脑,没有网络,老外还不得不暂时跟翻译沟通,要是按现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现状,联系上了老外女士就要直接沟通对话,她那时候英语基础还不够好,也会出问题。
一个时代造就一种机遇,她自己每天想说的话,翻译会在网站上帮她沟通好,就这样,Keith,一个新西兰的男人,来到了武汉。
她事先就跟翻译说好,因为语言不通,她需要翻译的陪同,为此付出的服务,如果对方不付费,她也会付费给翻译,在她看来,在既给自己得到了便利的同时,对翻译服务的尊重,也是很重要的
2011年的3月18日,她和翻译一起去机场接的他,看到他以后,她就跟翻译说,这样胖的一个男人,我根本都在朋友面前拿不出手,那太丢人了,还是算了,我不要,翻译劝她,你可以先接触下,给自己一个机会,先了解了解,然后再下结论。
接触了几天以后,Keith去了杭州,他说他做丝巾生意已经有七年多了,每年的三月,他都会去杭州了解业务方面的事,在杭州办完事以后,他再次来到武汉。
Keith来之前,在网络上,她就通过翻译告诉了他,自己的腰伤还没有好,在他来中国期间,可能不能外出陪他,Keith到了以后,她把自己特地准备的毛巾,T恤和袜子送给他,而他,知道她腰不好,一到酒店就要她躺在床上休息,让翻译帮着她们沟通,本来他很想让她陪她去杭州,但看到她身体不好,为了她能够好好的休息,特地又赶回来。
记得当时给她服务的翻译在写见面汇报是这样给我留言的:丁姐,那个老外人真不错,什么都不用说,就替女士买了洗衣机,还给她的儿子买了电动车,他说三四个月后还会再来武汉,但是主要想让女士去新西兰看看,男士跟我们表达了很希望女士多学点英语的心情,还说女士身体不好,自己回到新西兰后要更加努力的工作,每个月给女士寄钱,让她养好身体,不用有太多的后顾之忧。最开心的是,他特地谢谢我们公司给她提供的帮助。
Keith回到新西兰以后,就跟她发了邀请函,邀请她身体好一点就去新西兰看看,为了让自己的签证顺利过关,她没有马上答应对方的邀请,首先她先解决自己的存款问题,一般旅游签证需要五万元存款,尽管那时候她因为歌厅被烧,很多欠账都没有要回来,但她还是特地准备了十万元存款,以证明自己的实力。
为了不让自己的护照是白皮护照,她特地去了一次泰国旅游,来激活自己的护照,因为她是邀请函的方式,她死记硬背的把Keith家里,几口人,多大年龄,每个人的名字,都牢牢的记录想来,甚至包括家里的汽车牌照号她都背了下来。客观的说,她想去国外生活多多少少都有着为儿子的目的,当时,她知道孩子已经过了去国外的年龄,但是她想着,她要是在国外站稳了,对儿子将来也会有帮助。
那之前,她除了跟着老教师艺术团去韩国演出过,再就是那次泰国,就没有去过外国,在她的概念里,外国就是比武汉要大得多的大城市,就是更繁华,更现代化,她想让自己在那样的地方安下家来,然后找到适应自己的生活方式。
她和很多人一样,对新西兰这个国家一点也不了解,即使知道外国,也是对美国,加拿大,澳洲有所听闻,到了Keith的家,她有些惊异,在她概念里的那些高楼和大厦只有在奥克兰的中心区才有,虽然Keith的家很干净,漂亮,也很雅致,但很像自己小时候生活的农村的那种氛围 ,每家都有自己的一栋房子,走出房门,看不到多少行人。
面对突如其来的英语环境和孤独,她有点想打退堂鼓,想着自己的家乡武汉,一个城市的人都比新西兰整个国家的人都还要多,想着自己不知道从哪里可以交到新的朋友,尤其是她的那些跳舞唱歌,打威风鼓的爱好,完全没有了群体参与的时候,她就开始想回家。
因为语言的问题。Keith家只要来了家人和客人,她就躲在房间里不出来,因为她不知道该怎么样跟人家沟通,她有些后悔自己在中国,哪怕多背几句句型和日常用语也好。
Keith的家里也有一只猫,和她在中国的家里养的那只长得很像,有时候她自己也会有一种错觉,是武汉的那只猫和她一起来到了新西兰,她又开始了和Keith,和一只猫的家庭生活
那段时间,她和Keith的沟通,都靠电脑上的一个翻译器来翻译,后来,她开始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蹦出来。
慢慢的,她才知道,在奥克兰,住在那些高楼大厦里的人,大都其实是因为买不起类似Keith家这样的别墅的,而且,她所居住的奥克兰,是一个很适合居住的地方,城市,商店,各种公交,四通八达,非常方便。
她本来是计划只是去看看的,也没有做长期呆下去的打算,但Keith请求她留下来,她开始尝试着去了解生活在一起的Keith和新西兰这个国家。
Keith在她之前,也接触了一个武汉的女士,拿了结婚证以后就变了,认为你是我丈夫就应该养我和我的儿子,什么事情都跟他斤斤计较,甚至觉得不能有家族的隐私,这让Keith的家人对华人的印象不好,家人的极力反对,让Keith有些为难,而她和我们这个年代的女人一样,对是不是结婚这件事情,还是感到困惑的,似乎,只要没有结婚,就没有一个名分,就感觉到落不到实处一样,但是,因为尊重Keith家人,她决定暂时不提。
Keith一直认为有没有一张纸不重要,重要的是对彼此好,那才是重要的,
新西兰和中国完全不同,在中国同居是不受法律保护的,但新西兰的同居是被法律认可和保护的,而且享受的待遇和婚姻完全相同,这点和中国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她将信将疑的和Keith办理了同居留在新西兰的手续,开始了她在新西兰的生活。
我和她,就是在那段时间,在网络上开始熟悉起来,对于Keith的不结婚,我们曾经探讨过很多,知道她在和Keith相处的日子里,越来越喜欢他,我就给她打气,这个年纪,和一个自己喜欢的男人在一起,本身就是一件很美的事,即使将来结果真不好,不要害怕,有我们在,随时随地可以重新开始!
事实证明,Keith还真是一个好男人,所有和他接触过的人都会很强烈的感觉到这点,在一起将近6年的岁月里,她也感觉到自己一天比一天的更加爱他。
按照她的话来说,开始的那两年日子真不好过,没有朋友,语言又说不清楚,她带了很多中国的电视剧到国外,Keith也特地给她安装了有中国频道的电视,但是她完全不看,一门心思的开始学外语,毕竟也是50岁的人了,很多单词,记了后面就忘记前面,但,开始那两年的寂寞日子,让她收获了英语的简单沟通带来的成果,还有就是她喜欢烹调,新西兰新鲜,多样化的食物,让她有着一种特别的兴趣。
如果英语不好,即使是想打工,也只能在华人的地方打工,华人给的工资要低很多,在新西兰,只要是永久居民,去参加政府组织的正规学校学习英语,可以学习三年,还可以申请生活补贴(一个月1000元新币),而且在新西兰,如果英语好,在洋人那里打工,工资也会给的高很多。为此,她在自学的同时,积极去参加政府组织的英语学习班,好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因为语言不通还有固有的思维习惯和表达习惯,她和Keith之间也出了很多的误会,他们通常都是每周一开车去商场采购,然后用一周的时间去消耗那些食品,有一次,到了星期二,Keith都没有去采购,家里可以吃的新鲜食物也不多了,她不知道怎么去询问对方,自己猜想,是不是对方没有钱了,不好意思跟他说,她是那种遇到问题都会自己想办法去解决的人,也从不会觉得什么事情都是对方应该为她做的,既然猜想对方没有钱了,她就想,我可以自己养活自己,她就去问Keith,需要不需要她去打工赚钱,好给家里买食物,其实,她后来才知道,遇到不懂的,其实直接问就好,西方人的思维比较简单,不需要绕着弯去问东问西。
第一年的时候,她不能出去打工,为了多接触和了解新西兰的社会,她去做义工,她开始有了朋友,为了让自己在新西兰有自己的社会圈子,她给自己建了一个群,见到一个中国人,就加上去一个,慢慢的她有了自己的小圈子。
后来她因为一个机会接触到了新西兰的华人商会,因为她爱交朋友,又喜欢参加各种文艺活动,她的朋友圈子越来越多,她慢慢的成了核心的人物,很多人都知道,有一个长发过腰,爱笑的,乐于助人的中国女人。
尽管Keith说不需要她去打工,她还是在开始的几年打工了一段,记得在一个越南餐馆打工的时候,那些年轻的孩子们都觉得她年纪很大,不把她当回事,什么事情都吩咐她去做,后来发现,Keith每天开着吉普车来接送她,中午休息很短的时候也要接她回去午休,年轻人就问她:“你老公应该很有钱啊,你打工干什么,他养你是应该的啊!”她回答的很简单“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老公有钱是他的事,我做事,既是为自己多接触社会,但也是给下一代做个榜样”
新西兰的福利不错,比如,单身多年有单身补贴,没有房子的还有房子补贴,在新西兰稳定之后,她知道孩子在24岁之前都可以申请到新西兰的永居,她跟Keith提出了想把儿子申请到新西兰的想法,Keith和她一起申请了当地的律师,她被告知,孩子还差三个月25岁了,年龄已经过了,不能申请新西兰的移民了,她好是失望,毕竟,她在新西兰,儿子在国内,就像一根风筝线一样,让她总感觉安定不下来。
一天在家里看申请新西兰移民的表格的时候,她忽发奇想,儿子尽管到了年龄,但生日还没有到,不管怎么样,还在24岁,她怎么也要试一试,朋友们都说没有可能了,但没想到,她的递交被批准了,在她去新西兰的两年之后,她成功的申请了儿子的新西兰移民。
Keith对儿子很好,而且儿子的到来,因为他的英语比她好,还在Keith和她之间,成了一个最完美的翻译。
儿子去了没几天就去一个超市收银,因为他在国内就给自己储备了英语能力,所以很快就适应了新西兰的生活,目前在一家洋人的建筑公司上班。
为了感恩公司给她带来今天的生活,她特地建了一个会员群,不厌其烦的跟会员讲解新西兰的文化,老外的思维。我和她也在相互的沟通中彼此开始了解,有时候遇到一些烦心的问题,我也会跟她请教该怎么处理,她会站在会员的角度,用她特有的那种豁达,让我瞬间开朗起来。
我问她有什么跟我们的单身会员要分享的,她说那太多了,首先,就要树立一个应该与不应该的观念,没有什么是应该的,一切别人为我们做的,都应该感谢,她举了一个例子,她和Keith在网络谈恋爱的阶段,Keith在视屏上给她看了一个为她买的宝石戒指,那个戒指闪着光,看着很好看,她到了新西兰以后,就很开心的带上了,在她看来,那是Keith的一份心意,但过了没多久,她发现那戒指开始掉色,于是她开玩笑的问Keith,这个戒指是你5元钱买来的吗?Keith回答,不是,是三元。
她说这个细节的时候,引发了我的感概,我遇见过,因为发现戒指不是很值钱,或者发现男士买的戒指比给其他女人买的便宜,就质疑男士真诚度的女人,我遇到过,因为发现男士的行为不当而永远不放过对方,看对方什么都不顺眼的人,我还遇见过,因为没有买戒指或者买的价格不是自己想要的价格,就怀疑对方不是真心爱她的人,她,面对3元钱买的一个她以为的宝石戒指的淡然心态,还真的太值得我们学习。她说,她也不是完全不在意,主要是这之前,她接受过一个关于洋人送稻草戒指表达爱情的文化理念,他们注重表达自己的感情,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他不是应该买个宝石戒指就证明有感情,他三元买了一个戒指,就是要表达感情,这就足够。她说,两个人在一起生活,一定是要包容和理解。
她说自己的儿子工作以后还住在家里,每个星期都要交房租,圣诞节的时候,Keith给了他的三个孩子每人一千元,给了他的儿子200元,她看在眼里,但丝毫不在意,她对儿子说,别人给多少咱不管,我们只为他给的200元表示感谢,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
她说,朋友多了,确实会有很多好心人出主意,比如,他应该为你做什么,他应该怎么样怎么样,请记住,朋友不管出于多少的好心和爱心,我们都可以接纳下来,但没有人应该为你做什么,那是你自己放在心里的一杆永远不可以更改的秤。
对待一件事情的发生,一念之间,是不是做一个快乐而满足的人,都取决于你自己的选择,可以感受幸福,同样也可以让自己堕入地狱。
第二是一定要努力,中年以后,想通过互联网的途径走出国门,遇到一个相守的人,一定要多给自己机会,不要找太多的客观原因。我说,这个我有同感,在工作中,我接触很多女性,一旦遇到一点挫折,就开始放弃,或者和一个男士谈了一段,发现对方只是网络游戏就意志消沉,但我发现,很多单身女士,在面对生活的苦难,和推销自己销售的产品时,都坚定不移,记得有一个做产品销售的女士,经常跟人做宣传,讲的口干舌燥,一个人也没有掏钱,但下一次,只要有机会,她还是会去讲,其实在网上谈恋爱,遇到一个可心的男人,也跟销售是一样,只要你坚定的给自己制定目标要去遇到,那就心态平和的面对每一次尝试和沟通和每一段恋爱的起伏。
第三是语言,她说,这些年她的单身会员群里,有些女士自己什么也不参与,只是等着公司有来源后直接梦想成真,但是,那些人都不知道,是她们自己完全不具备上网,谈话,沟通的基本技能,所以,公司给女士一个相关的的男士信息,到了女士手里,如果没相关的技能,就成了无法继续沟通的信息而已。为自己储备可以交流的语言,是最重要的一个技能,现在已经没有老外相信中国女士没有电脑,不会操作互联网了,时代在变化,跟上时代的步伐,才是最重要的。退一万步来说,学了外语,即使老公没有找到,可以锻炼自己的记忆力,或者有了孙子将来教孙子也可以啊。
她再三呼吁大家一定要学习英语,要不会引起很多误解,不管是网络交往还是实际交往,有一点基础,都会比没有基础的机会多出很多。
第四是要学会利用公司的资源,她说自己在新西兰,其实也会有一些男士资源,但西方男士比较注意个人隐私,一般人是不好去过多过问私生活的,一些单身女士找到她,她都会让她们去找公司,毕竟,在公司缴费以后,公司就总是会在网上寻找到一些资源要女士去交往,毕竟互联网的天空要比个人资源大很多,而且现在公司的经营网站也多了,一个公司可以帮你不断的找到来源,那就是一种希望,还顺便接受了完整的西方文化培训,她建议走入公司的单身朋友们,公司的互联网需要经常变换新的面孔,那就多多提供,不要等着公司来催才去给新的照片,公司给的一个男士的邮箱需要去沟通,那就积极去沟通,如果遇到不知道怎么说,可以直接去问公司的主管,如果英语不够好,但又是关键问题,必须说清楚,那就给翻译付点基础费用,让翻译帮你搞定,如果想从基础开始学习英语,又不想花很多钱,那就参加公司的英语学习班,从自然拼读法开始学起,依靠着公司这样一个团队,比找任何一个朋友帮忙都来的更实际,更便利。
第五是要注意一些在中国养成的任性的动作,要时刻学会说谢谢和对不起,她说她在新西兰认识一个女朋友,在家里做家务事的时候,因为觉得老公没有帮她做家务,就举起菜刀吓唬老公,你不帮我小心我砍死你,这在中国男性看来开玩笑的事,在老万眼里就成了恐吓和威胁,结果有一次洋人看到女士有动作的时候,就先动手打了女士。还有,即使真的做错了事,马上就道歉,什么都不再会发生,而且也要学会接受别人的道歉,不要不依不饶的刨根问底,即使老公给你到一杯水,也要说谢谢,这是基本的理解和习惯。
她说,儿子刚到新西兰的时候,她很开心的给孩子做饭,Keith问她,你给孩子做了那么多饭菜,怎么没有看见你的儿子跟你说声谢谢?生活上很多的细节,母与子在中国已经养成了习惯,但在洋人看来,那句每天千遍万遍的谢谢,贯穿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那以后,她做饭,儿子洗碗,就成了家里的一件很自然的事,而她,也学会了在儿子洗碗之后,说声,谢谢!
第六,要学会拒绝,和正确面对别人的拒绝。她说,她的很多同龄的朋友,在家里都是在给子女带孙子,变相的成了家人的老妈子,完全没有了自己的正常退休生活,不像西方的老人,晚年只是享受生活,社会现在发展了,中国的老人也应该学会告诉儿女自己想要什么样的方式,学会拒绝,但自己学会拒绝的同时,也要学会接纳别人的拒绝,中国家庭很多父母干涉子女家庭生活的例子,孩子们不喜欢,明确表达不愿意的事物,即使你再觉得正确,还是应该接受他们自己选的生活方式。
她说,尽管当年给她服务的翻译因为在另一个城市结婚而离职了,尽管当时给她服务的汉口分公司的卞姐,因为结婚去了澳洲了,她还是很想有机会跟她们表示下自己的感激之情,毕竟,那是给她生活带来巨变的人,这一生,她都会心存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