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宋钦宗靖康元年六月初四-1193年10月1日宋光宗绍熙四年九月五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平江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国,不畏强暴,不辱使命,还朝后除中书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静江府。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受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拜参知政事,仅两月,被劾罢。晚年退居石湖,加资政殿大学士。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卒,年六十八,追赠五官,后加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剑南”指陆游《剑南诗稿》)的说法。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代表作《四时田园杂兴》(60首)。
《四时田园杂兴——夏日田园杂兴第七》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王若水点评:
范成大晚年退隐家乡石湖,写了许多田园诗,其中以《四时田园杂兴》最为著名。《四时田园杂兴》题意就是四个时节田园的各种兴致。这组诗共六十首七言绝句,每十二首为一组,分咏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和冬日的田园生活,描写农村各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宛如农村生活的长幅画卷。这首诗是吟咏夏日的十二首中的第七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全诗用老农的口吻,述说夏日儿孙们的辛勤劳作。“耘田”就是下田去除草,“绩麻”就是搓麻线,再织成布。农村的男人女人们都已经成家立业,他们在夏日里,白天去田里除草,晚上在家中搓麻织布。隔辈的下一代孩童们还不会耕田织布,他们却也没有闲着,在茂盛的桑树余荫下学着种瓜。
全诗以质朴的语言、清新的笔调描绘了农村夏日常见的现象,通过对儿童天真情趣的细节描写,变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为意趣横生的生活景象,读来亲切自然。
范成大创造性地把抒写隐逸静谧心境的抒情田园诗与反映农村生活中农民劳作生活及其种种疾苦的题材合为一体,全面、真切地描写了农村生活的各种细节,成功地实现了对传统题材的改造,使田园诗成为名副其实的反映农村生活之诗。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谓之“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
《后催租行》
老父田荒秋雨里,旧时高岸今江水。
佣耕犹自抱长饥,的知无力输租米。
自从乡官新上来,黄纸放尽白纸催。
卖衣得钱都纳却,病骨虽寒聊免缚。
去年衣尽到家口,大女临歧两分首。
今年次女已行媒,亦复驱将换升斗。
室中更有第三女,明年不怕催租苦。
李都蔚点评:
范成大曾长年在各地任地方官,周知四方风土人情,所作诗中反映的生活面比较广阔。他描写民生疾苦的诗,继承了唐代杜甫等人新题乐府的传统,且以写法新颖生动而别具一格,像这首《后催租行》 语气冷隽,但批判现实的力度并不亚于白居易诗的大声疾呼。
全诗是围绕着缴租展开的。诗的前四句,交代因遭灾而无力缴租。第一句说,秋雨淹田,颗粒无收;第二句写江洪泛滥,灾难深重,难以恢复家园;第三句写不得不放弃家园,外出作佣,而佣耕又难以糊口。这样一层意思进逼一层意思,逼出了第四句“的知无力输租米。”从上面陈述的诸般景况中任何人都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事实:无力缴租。对这一事实的坚定叙述,为下面描写纳租者的痛苦,批判官府的横征暴敛创造了前提。天灾与人祸古来是不单行的,而且天灾之年更能见出封建统治者的惨无人道,诗歌的后十句就分两步具体描写了缴租者的悲惨遭遇和凄苦心情。第一步,卖衣完租;第二步,衣服已尽,卖及人口。在写第二步时,诗人并没有粘着于今年,而是从跟前即将被卖的二女儿,联想到去年被卖的大女儿,又推知明年的三女儿。这种连年卖衣卖口的现实,就是对封建剥削的有力揭露。从去年、今年、明年,大女儿、二女儿、三女儿的诉说顺序中我们又可以感受到诗人更深刻的言外之意。试想一下,明年卖了三女儿,后来呢?是否还有第四个女儿?诗歌戛然而止,留下一个顺势即可补足的想象空间,这里不难想象这位老农的悲惨结局。而这,也正是当时广大劳动人民的共同命运。
这首诗内容上的特点就在于揭露的深刻。诗人写出了封建剥削的残酷和农民生活的悲惨,还揭露了在征敛问题上“黄纸放尽白纸催”(皇帝的诏书免除灾区的租税,地方官吏的命令仍旧紧催农民交纳)的丑恶现象,这种现象在宋代是普遍的。租税问题是中唐以来尤其是宋代农村题材诗歌的重要主题,但是,像范成大这样揭露得深刻的诗作不是很多,这是范成大这一类诗歌的思想价值所在。诗人并没有像自居易新乐府“首章标目,卒章显志”那样直接发表自己的观点,而是采用老农自我诉说的方式展开内容。诗人极力不露声色,在一种平静的、客观的叙述中表现沉痛的揭露。在平静的叙述中寄寓了反语的讥讽,诗人不渲染缴租的艰难,而是表现完租后的庆幸,把一个痛苦的经历以平静而略带庆幸的语气诉说出来,这是凄彻骨髓,痛入肺腑的表现。这种冷峻的嘲讽在更广泛的背景上揭露了官府催租的残暴,反映了诗人严峻的批判态度。
“黄纸放尽白纸催”这种丑恶现象在古今的中国一直存在着。中央的政策是为了人民大众的福祉,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的清明,可是有些地方的官员执行起来常常走味儿。他们为了一己之私,打着所谓“维护中央”,“为了国家根本利益”的旗号,冠冕堂皇地倒行逆施,古已有之,现今也不乏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