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善去恶

​“为善去恶”就是当你有情绪的时候让自己释放掉情绪,重新回归和平的这个状态,这个就叫为善去恶,这就是致中和。“中”就是“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恶”就是“发”,喜怒哀乐发了就叫“恶”,“去恶”就是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所以“去恶”就是“和”的过程,就是喜怒哀乐都发作了,然后在发的过程当中,我让自己回到“中”,这个过程叫做“和”,所以“去恶”就是“和”,“为善”就是“中”,所以为善去恶就是致中和。

致中和就是为善去恶了,为善去恶就是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就是风调雨顺,就是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就是健康、情感、事业、财富,一切都顺了,这就是内圣外王。你内在是“中和”的状态,外在就是丰盛的呈现,这也就是王阳明说的致良知,为善去恶也就是致良知了,王阳明说:吾平生讲学,只是“致良知”三个字。

(0)

相关推荐

  • 自知而明 自觉而信

    致良知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认真读一本书 致良知 时刻觉察自己,时刻在心上做功夫.我们为自己学,但已经为他人做了有益的事.利人利己永远是同时的,越践行,越知 ...

  • 不欺良知,便是修身

    <大学>说: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王的功夫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内圣的功夫 内圣的功夫达到至善,才 ...

  • 第三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来,咱们接着上集,当你进入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以后有一大部分人就会和当初王阳明年轻的时候格竹子一样.到了一个瓶颈,然后始终无法最终的突破实现顿悟.你想想世间的万物有无数的山和水,怎么可 ...

  • 心存天理 回归当下

    致良知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认真读一本书 致良知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先生的四句教涵盖所有维度 和所有众 ...

  •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学习王阳明心学 离不开有名的"四句教" 不过对于"四句教" 却有"四有句之教"与"四无句之教"的争论 所谓"四 ...

  • 王阳明:在喧嚣的社会追求更好的自己,成就他人

    阳明先生的心学,是治国之道也是修身之道.如果说"致良知"是最核心的部分,那么"知善恶"就是核心部分. 提到"知善恶",就不能不提" ...

  • 本体意识 致得良知——新年快乐!

    致良知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认真读一本书 致良知 我们看世界,如盲人摸象,众说纷纭, 每个角度都对, 每个角度都不对. 说对,是仅就他所接触的来说, 是对的 ...

  • 易经日历 6月2日 智慧启示:为善去恶

    先 看 易 经 日 历 再 来 制 定 计 划 善 用 易 经 带 给 你 的 智 慧 启 示 增 旺 运 势 轻 松 实 现 成 功 人 生 壹 玩索有得 今日卦象预示: [事功]:事业已经取得一定 ...

  • 陈红平奇门:为善去恶,代表在生活中一定要一味忍让吗?

    为善去恶,代表在生活中一定要一味忍让吗? 肯定不是的. 有一句古话的好,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在生活遇到不合理的事,如果自己一味的忍让,可能会助长别人的恶行,也是对自己的不公. 如果一个人发现你好欺 ...

  • 新版 为善去恶:

    新版 为善去恶: 当你动气(有情绪)时,开始做四念处为善去恶: 1,观身不净(觉身体) 觉察是否有头痛.喉咙堵.胸闷.胃堵等情况.如果有,就觉察它,观照它,臣服它,允许它,直到上述症状完全消失了为止. ...

  • 劝善经典《文昌帝君阴骘文》| 中华文化教人为善去恶的范本!

    <文昌帝君阴骘文>告诫人们为人处世的道理,从而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是中华文化教人为善去恶的范本. 这本书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其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它与<太上感应篇>.<关帝觉 ...

  • 如何格物致知为善去恶

    在所有的修行方面,你修灵性,你你也可以把宗教归为灵性宗教呢比如说儒.释.道,哎哎放开,儒家不算宗教啊,就说三大你讲吧,就是说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诶还有一些其他的宗教,不管是什么,还有现在的灵性教导 ...

  • [转载]明儒王守仁: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原文地址:明儒王守仁: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原文作者:辽宋兴华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字伯安,号阳明,谥文成,绍兴府余姚人( ...

  • 王阳明: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 王阳明的心学境界(四)为善去恶是格物——方法论

    为善去恶是格物--方法论 王阳明的弟子陆澄有个困惑,当然也是我们的困惑.他问:"静坐用功,觉得此心异常强大,甚至想着如果我们遇到某某事,必能轻松解决.可一遇事就蒙了,真是烦躁." ...

  • 莫高窟 | 285窟:五百强盗成佛,去恶从善,皈依佛门

    该窟开凿于西魏大统年间(主室北壁发愿文中存有西魏大统四年(538年).五年(539年记年),是敦煌石窟中最早有确切开凿年代的洞窟.主室为覆斗顶形窟,平面为方形.窟室中央现存一元代所建的方形坛台,南壁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