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的古代建筑:紫竹院行宫
紫竹院行宫,门殿三间,门殿两侧各三间大殿,两侧大殿两侧各建有一间门道殿,两个门道殿的东西各建有五间大殿,整个脸是二十一间殿房。
福荫紫竹院行宫宫门为三楹宫门,六间倒座房,门前左右各有一只石狮。
前殿两侧围有18间折角游廊,是依照地基遗址重新复建的。据史料记载,当年游廊的一侧为墙面,体现了皇家的私密性。将游廊改为双侧通透式,方便群众游览。
紫霄殿是北平解放时为数不多的建筑遗存,也是行宫中规制最高的建筑,相传为清代皇帝的办公场所。屋顶为歇山顶,采用苏轼彩绘中的最高级别“金琢墨枋心式苏画”进行装饰。1983年底的修缮工程中,将坎墙及门窗向里推进一间,改成外廊子并添加坐凳,形成现在的形制。
紫霄殿殿前两株古银杏树均种植于明万历年间,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
前院的四周有4个配殿,都辟为展室,分别展出“紫竹院藏画”、“文玩杂项”、”玉石珍珠“、”当代书画“ 。
福荫轩、中门、致远轩相连
清乾隆年间,中门的东西两侧均为墙面,且一直延伸到院落外墙,宫门是惟一能穿行的出入口。北平解放时,二宫门的主体建筑均被破坏,仅剩下地基部分。此次复建,按相关文献资料重新修建二宫门,但并未恢复两侧墙壁,而是形成开放式的二进院落,也是为了便于游客参观。
报恩楼是福荫紫竹院行宫的后罩楼。整体建筑为砖木结构,分为上下两层,各九开间,规制虽不是很高,但青瓦覆顶、雕梁画栋,彰显皇家气派。
匾额“报恩楼”为乾隆御笔,寓意为报答佛祖的恩惠和先帝的福荫。
相传当年慈禧太后在前往万寿山拈香礼佛之前要在报恩楼梳妆、早膳,因而俗称“慈禧梳妆楼”,现展厅里保存着慈禧曾使用过得穿衣镜。
报恩楼东侧庭院散落着一些石刻件:
东侧墙北部有一个小门,从这里就可以到达紫竹禅院后面的码头,当年慈禧等人从西直门上船,去往颐和园避暑,途中要在福荫紫竹院行宫休息。下了游船,就是从这里进入行宫,也是从这里出去码头上船继续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