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针漫谈:磨刀不误砍柴工

小伙子读高三,大约一个多月前,右手掌少府穴处出现无名肿痛,几天后自行消失。过了二十多天,无名肿痛卷土重来,这次来势凶猛,还出现了中指、食指以及拇指远节麻木症状,严重影响学习、生活和睡眠。

这样发作了三天,小伙子坐不住了,让家人陪着去医院检查,初步诊断要动手术,医生建议预约核磁共振检查后最终决定。

小伙子的妈妈也急了,匆匆带着儿子过来先试试扎针。

患处在右掌,右病左治,在左掌取穴用针,在经刺经、在络刺络。针入不久,小伙子感觉肿胀的地方下去了不少,手指麻木症状也大大改善。但是睡到半夜,麻木肿痛又开始加剧,难以正常入眠。

二诊时,我改在足部取穴,也是针入即有改善。隔天反馈说,肿胀麻木等不再持续性发作,不适程度又减轻不少。

三诊后,小伙子的不适症状继续改善,但让我有点疑惑的是,这个并不复杂的症状,针治效果却好像远远不及预期。

四诊是两天后,小家伙的不适症状还在,但是脸上神情已然轻松不少。检查结果出来了,软组织挫伤水肿、滑膜炎。我忍不住悄悄问他,是不是在检查之前,你担心动手术,心里一直很害怕?小伙子羞涩地点了点头。

我心里忽然明白了,笑着跟他说,也许你的手掌今天扎完就好了。果不其然,此后他的掌指不适虽然还有,但是再没来扎过针。

这样过了大概一个礼拜,小伙子的掌指不适基本恢复正常。他心里放下了对手术的担忧,不适之症慢慢也退去了。

前阵子还有一个老阿姨,咽部异物感,中脘处有烧灼感,前额昏沉,左肩膀阳明、太阴处抬举不利。

老阿姨坐下来就开始讲她种种不适的表现,我跟她一一确认不适症状后,准备开始施针。老人还念念不忘她的烦恼,眼光不断投向旁边的其他患者,好像盼着别人的同情与附和。

我用力摇摇老阿姨的手,现在,开始治你的喉咙啦。然后,我在其右手任脉列缺穴、阳明经阳溪穴、少阴经神门穴各刺一针,问,喉咙怎样啦?

老阿姨说,我的胃里还有点不舒服。我说,问你喉咙呢!喉咙好点了。她点点头。

接着又在阳明经曲池穴、太阴经尺泽穴各刺一针,问她胃部有没有变化。老阿姨说,我的胃不舒服了好多年了。我说,问你现在呢,怎样了?老阿姨说好了一些,但还有点不舒服。

我又在手三里穴加了一针。老阿姨说好像没啥不舒服了。前额呢?她摸摸头,说也好了。还没等我接下句,又开始讲她的老病史了。

我继续把她“拉”回来,现在问你额头舒不舒服呢!前前后后,给这个老阿姨扎针的时间不长,但这样来来回回的“拉锯”倒是花了好长时间。

很多时候,针不只是在针,怎样让患者放下“老病号”这个自我定义,十分考验导引的功夫。

还有一个患者,初诊、二诊出现同一个现象,不仅施针时症状变化不大,而且留针期间就出现反复。这在平时接诊中并不多见。

患者自称有严重的焦虑症,胸口闷,咽喉正中部位不适。三诊时,我仔细了解了患者发病前后的情况。患者很信任我,讲出了内心深处的一些不安和经历。

我渐渐有些明白,患者一直沉陷在其所纠结的情绪当中,人虽然好好地坐在面前,心却不是真的在这里。

患者把这些讲了出来,心情好像也轻松了不少。然后我跟患者说,现在,我把这个针扎下去,你看看胸闷有没有变化。有也好,没有也好,我们只是如实感受一下。

厥阴经内关穴、少阴经通里穴两针下去,患者的不适很快没了。这次用针比前两次少了不少,效果却好了很多。患者当晚微信我说,这次针治后感觉格外舒畅。

患者走了出来,疗效也立马跟了上来。如果患者能够一直这样走出来呢?

我们常常说学习黄帝内针要空杯心态,其实作为患者来讲,也应该空着杯来,要不医者的心意怎么倒得进去呢?

换个角度来看,患者的这些表现,也是症的一种表现,也在随证治之的范围之内。

成人有这样的现象,儿童有时也有这样的迹象表现。

前阵子有个12岁的小女孩,先是感冒咳嗽,吃了一段时间的药,感冒不适基本没了,但是脐周疼痛却一直不见好。过来扎针,通里穴、曲池穴、尺泽穴三针下去,不适没了。

过了一周又来了,说脐周又痛了,从问诊的情况来看,基本排除了受凉或者饮食等因素。我觉得有些奇怪,特意又跟她好好交流了一番,原来这段时间一直睡不着觉。原因是啥呢?怕去上兴趣课,又不敢说,担心妈妈责骂。

我答应小姑娘,一起做她妈妈的思想工作。然后用针,还是那三针,原先的不适没了,后来好长时间没有出现类似症状。

当然,我也没有食言,第二天跟她妈妈认真做了一次交流。

所以,患者坐在面前,先不要急着施针,更不能扎完针以后就不管不顾,不妨跟患者多做一些深度交流。也许看上去只是一些不经意的聊天,但带来的可能是事半功倍的疗效。

我们面对的不仅是患者那些看得见的症,还有患者这个生病的人。

张三针笔记

三生万物   针行其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