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价15亿的太阳马戏团,十年线下演出为中国带来怎样的启发?
撰文丨美 圻
编辑丨沈 多
文娱价值官解读:
虽然实体经济日渐艰难,但还是有一群人愿意继续在线下演出的市场中打拼、奋斗,已经身价15亿的加拿大国宝太阳马戏团再次出现在中国市场,并掀起新一轮马戏热潮,而这个神奇的马戏团长久的生命力,为中国线下演出市场带来哪些启发?让我们随着《阿凡达前传》,走进这个没有动物的马戏团。
高科技与人类杂技的完美融合
8月1日晚,《阿凡达前传:托鲁克-首次翱翔》(TORUK-The First Flight)在北京凯迪拉克中心进行了首演。北京的气温虽然很高,但是来看演出的观众仍然挤满中心门外。
不同于太阳马戏过去的作品,此次的《阿凡达前传:托鲁克-首次翱翔》(TORUK-The First Flight)采用了大量先进的舞台技术,并用一个完整的故事串联起了所有的高难度杂技表演,讲述了三个纳美族青年保护族人、拯救家园,踏上冒险之旅的故事。
《阿凡达前传》剧照
据介绍,《阿凡达前传:托鲁克-首次翱翔》(TORUK-The First Flight)的整体舞美和道具体量达到了令人惊叹的39个集装箱,并且在一天的时间内全部装台完毕。后台区域整齐地排列着包括115套服装、头套,以及超过1000多件配饰。
《阿凡达前传》剧照
步入舞台区域,40台投影仪分布在整个演区上空,它们将在表演中营造出5倍标准IMAX屏幕大小的投影面积。巨型托鲁克匍匐在高达7.5米的奥马提卡家园树下,通体由红黄橙三色渐变而成,双翼上勾勒着逼真的黑色条纹,栩栩如生,宛如沉睡在后台蓄势待发,只等演出大幕拉开。
《阿凡达前传:托鲁克-首次翱翔》(TORUK-The First Flight)由来自世界各地的43名优秀的杂技演员呈现。演出开场前,每位演员需要花费近两个小时进行化妆和换装。为了呈现100%逼真的纳美人,设计师们还选用了4种不同的蓝色肤色,来诠释纳美人不同的DNA。
除此之外,主创们还想出了一套不同寻常的杂技语言,这也是在创作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所有的演员们在训练中不断回避人类生物力学规则,营造出潘多拉星球的重力感官体验,将一个逼真的纳美人完美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高科技元素贯穿全剧,在观演过程中,观众还可以用手机参与互动式体验,通过TORUK APP的提醒,将手机镜头对准舞台,即可看到更绚烂、更动人的虚拟动态画面,这也是太阳马戏首次将这一互动体验带来中国,力求为北京、上海的观众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沉浸式多媒体互动体验。
《阿凡达前传:TORUK-首次翱翔》(TORUK-The First Flight)是太阳马戏自1984年成立以来的第37部作品。这家传奇公司拥有近4,000名员工,其中包括来自50多个不同国家的1400名表演艺术家,一同努力为超过450个城市和六大洲60个国家的1.9亿观众带来惊喜和喜悦。
被1.6亿观众分享过的线下演出
太阳马戏团被誉为“世界第一马戏团”,它成立于1984年,是全球最大的戏剧制作公司,被誉为加拿大的“国宝”,它重新定义了马戏这种娱乐形式,创造了一片非竞争性的崭新市场空间。自成立以来,太阳马戏已经走访了六大洲60多个国家、去到450余座城市,为1.6亿名观众提供了3000余场演出,上座率高达95%以上。
太阳马戏团
在30年时间里,一个加拿大蒙特利尔的73人演出公司,发展成为年收入10亿美元、员工近4000人的娱乐公司,太阳马戏团成了国际上线下演出的典范品牌。
太阳马戏团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的马戏以驯兽师和动物表演为卖点,再加上小丑的丑角戏份来吸引观众,尤其是小孩子。而太阳马戏团的演出没有使用动物演员,防止对动物的伤害,这是一种极为值得尊敬的商业模式。
到1997 年,美国还有 90 个马戏团,其中 27 个有季节性的巡演,不过其中大部分马戏团都没有能力举行全国性的巡演。这些马戏团规模大约在 15 到 80 位表演者之间,收入大部分约为 5 万美元到 100 万美元。一些大型的马戏团,比如玲玲马戏团,他们 1995 年到 2011 年的年收入则在 5 亿美元到 6 亿美元之间。根据福布斯的报道,玲玲马戏团所属的 Feld Entertainment 公司 2013 年的收入大约是 10 亿美元。而根据英国《每日电讯报》信息,太阳马戏 2013 年的收入在 8.5 亿美元左右。
拉斯维加斯O秀
《哈佛商业评论》曾在《马戏的崛起与衰落》一文中报道了这样一个事实:2013年,仍有400多个马戏团在法国活跃着,其演出中不乏形式前卫的艺术节目;与此相对的,长期重复怀旧主题的美国马戏团,对于开发新的表演形式却表现得迟钝而缓慢。那么,在如今这个充斥着免费网络游戏、智能手机应用与流媒体节目的时代,马戏表演应如何构建自己的魅力?面对这个问题,太阳马戏团似乎找到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并给中国线下演出团队带来更多启发。
阿凡达惊艳的视觉效果
对于马戏行业而言,平均一台马戏剧目对观众的吸引力只能维持 3-5 年,太阳马戏每年将所有利润的 70% 用于第二年的创新产品,这让太阳马戏能够每年都推出至少一部新的剧目。强大的人力、物力投入,造就了太阳马戏团超强的研发能力,而太阳马戏一直坚守:内容本身才是竞争力的核心。
在人才方面,马戏团主要招专业运动员或高水平运动员进入演员队伍,在 2011 年的马戏团里, 1000 个演员中的 21 个曾经参加过奥运会。太阳马戏团来中国巡演的《Kooza》秀中,就有中国杂技演员姚登波表演的东方杂技:椅子上的平衡(Balancing on Chairs)。太阳马戏与中国杂技的融合恰恰说明杂技本身的观赏度非常高,而且与剧情的配适度也很可观,只要加以打磨用心经营,也能成为符合现代人口味的娱乐表演。
《Kooza》秀中,中国杂技演员姚登波在高高摞起的椅子上表演精确到纤毫的力量与平衡
太阳马戏团还强调多与外界合作,以在沟通中碰撞出灵感的火花。他们是迪斯尼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与麦当娜一起在 2012 年的超级碗上演出;和詹姆斯·卡梅隆一起做3D电影……多元碰撞才能激发更多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2016年,太阳马戏共售出1200万张门票;2017年约售出1300万张。目前为止在全球450个城市做过巡演。每一场演出大约创造1400万美元的经济价值,这就意味着,2018年太阳马戏团在中国的演出预计将带来1.4亿美元的经济价值。
由电影《阿凡达》改编的《魅影—首次翱翔》(TORUK-The First Flight)已经登陆中国市场, 在现场,记者不仅看到杂技演员们超越极限的技巧表演,声光电的感官综合呈现,让记者真正融入到太阳马戏打造的神秘场景内,切身感受到沉浸式的体验。在整场演出中,科技为表演带来的附加价值,让人惊叹不已,道具在每个环节自动升降、卡位,准确无误。可以看到,这样一场演出的背后,蕴含大量数据、科技、艺术、创意等人力、物力的支持才能完成。
走出演出现场,记者感慨,三十年磨一剑,称霸国际的太阳马戏,背后不仅仅是小丑和跳蹦床那么简单。而中国的线下演出团队,应该学习的首先是沉下心来,做好内容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