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揭露人性的实验 - 米尔格拉姆实验 2024-07-30 08:19:55 视频简介:米尔格拉姆实验是一个著名的心理研究。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原本是通过实验了解人们在多大程度上会服从权威,实验的结果令人震惊。这个实验不仅仅是一个行为心理学实验,它更是对一段残酷历史的回顾。今天我们要来了解一个严肃的实验:米尔格拉姆实验(Milgram experiment)。这个实验是由耶鲁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在1961 年的时候进行的。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试:人们在面对权威者下达的命令时,人性在多大程度上会反抗不合理的命令。1961年对于犹太人来说是特殊的一年。这是纳粹党首领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被抓回耶路撒冷被判处死刑后的一年,这也是以色列历史上唯一的一次死刑。艾希曼作为屠杀犹太人最重要的人物在耶路撒冷的法庭上依然振振有词,始终宣称自己屠杀犹太人的行为只是在无条件的服从上级的命令。他个人无需承担任何道义上的责任。这样苍白无力的自我辩护在历史悲剧面前似乎仅仅是为了摆脱自己的罪行罢了,但是,作为一名犹太人的米尔格拉姆,他想通过实验证明:艾希曼以及参与大屠杀的所有人是否真的只是单纯地服命令,艾希曼可以被称作是大屠杀的凶手吗?米尔格拉姆实验实验的过程是这样的:实验小组在报纸上刊登广告招募实验者前来耶鲁大学参加实验。这些参与实验的人从 20 到 50 岁不等,包括各种教育背景。首先,参与者会被告知这是一个关于体罚与学习行为的实验,他们将扮演的角色为老师,并且对 “学生” 进行发问和惩罚。这些扮演老师的参与者会被带到一个房间,实验人员会给他们一张题目,然后告诉他们房间的另外一边是回答他们问题的 “学生”。他们不会看到彼此,只能隔着墙壁以声音进行沟通。开始实验以前,实验小组就将报酬发给扮演老师的参与者并告诉他们,如果在实验过程中,他们需要中途退出,不需要退还报酬。接着,实验小组给每一扮演老师的参与者一台 45伏特起跳的电击控制器。这些电击控制器是用来惩罚隔壁答错问题的 “学生”。如果“学生”答错了,老师需要按下控制器对学生进行电击,每逢答错一题,电击的强度就会不断增加。而在墙壁另外一边 “学生” 的扮演者其实并不存在,他们只是实验小组提前准备好的录音机。录音机会搭配事先录制好的声音,比如当电击升级到 120 伏的时候, “学生”会发出惨痛的叫声并且要求停止,到 150 V 的时候, “学生” 会乞求退出实验,随着电击升级到 200 v,学生的声音会发出更加惨烈的尖叫声,并且向对面的老师求救,告知隔壁老师自己有心脏病,恳求老师暂停惩罚。超过 300 V 以后 “学生” 则不再回答问题。这个过程中,如果 “老师”的扮演者向实验小组表示想停止实验,实验小组会要求老师继续完成实验,一直到四次电击之后,如果老师仍然希望停止实验,那么实验就会被停止。否则,实验将会继续进行,一直从 75 v 增加到 450 伏特实验才会停止。最开始,米尔格拉姆和他的实验小组预测应该只有少数的老师会狠心继续惩罚学生。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有 62.5% 的参与者都将电击提高到了 450 伏,即使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在面对 “学生”恳求的时候,有过犹豫并且某种程度上质疑过实验。但是没有参与者在 300 伏之前停止惩罚。后来,米尔格拉姆为了证实这个实验的差异,在不同的国家对不同的人群都收获了类似的结果,实验证明:大多数的人在权威面前会做出违背良知的选择。后来,有人对他的实验提出了伦理质疑,他们认为,米尔格拉姆的实验欺骗了实验的参与者。米尔格拉姆却认为,自己的实验并没有对任何人造成实际上的伤害。在实验之后他对实验参与者进行了调查,他发现有 84% 的参与者感觉他们非常高兴参加了这个实验, 15 % 参与者表示中立的态度。事后,甚至有人还对米尔格拉姆表达感谢,提出想要加入他的研究团队。作为一名犹太人的米尔格拉姆只是想通过实验证明:大屠杀的悲剧要归结于个人仇恨还是艾希曼所说的:只不过是服从命令罢了。实验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人们对于权威的服从力量远远超乎想象,甚至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 艾希曼是部队首领,服从是他的第一天职, 这固然没有错。但是,当服从和良知产生冲突的时候,一个心智健全的人该如何权衡?艾希曼出生于 1906 年一个殷实的德国中产阶级。据《艾希曼在耶路撒冷》这本书中记载,他原本是一个资质一般的普通少年并没有与犹太人有任何深仇大恨,他的第一份工作还是一个有身份的犹太远房亲戚帮他介绍的。 1932 年,艾希曼加入了奥地利纳粹党,这时候他迎来了人生重要的转折点。在1937 年到 1941 年之间,他连续获得五次晋级,后来就受命参与筹划大屠杀的计划。从一名德军准下士一跃成为带领成千上万士兵的部队首领。由此可见艾希曼与众不同的领导能力但同时也是一个极度渴望成功和权利的人。对于成功的渴望,让他的价值观扭曲。阿道夫·艾希曼曾经犯下的罪行遭到世界强烈谴责,固然是千古罪人。但是,当人们在谴责这个恶魔的时候,试问如果把每一个人都放在艾希曼的位置,又会都多少人能守住底线和良知呢?当人们站在一个道德至高点审判另外一个人的时候,常常会忽略一个事实:艾希曼只不过是人性弱点的代表以及权威的替罪羔羊罢了。天使和恶魔的的距离也只有一念之差,当失去理性和良知的时候,每一个都可能成为阿道夫 ·艾希曼,但唯一能够阻止悲剧发生的是人们心中最后的正义和慈悲。END 赞 (0) 相关推荐 这部电影讲了一位社会心理学家和三个实验 你可以说我们都是木偶,但是我认为,我们是具有思考能力和意识的木偶,我们既然意识到自己是受控制,那么或许独立思考能力才是我们走向自由的第一步. --斯坦利.米格拉姆 电影<实验者>剧照 &l ... 心理学考研 | 【人物周刊】第21期-服从实验-米尔格拉姆 " 人物周刊:是心理学考研常考的心理学家的人物生平.重要理论.题目特色.以及考试要点等.更新时间:每周一. 本文:2200字 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本篇幅较长,建议收藏阅读 自二战以来,西方 ... 查理·芒格的人类误判心理学(22/25):服从权威 这是查理·芒格<穷查理宝典>有关人类误判心理学的第22个心理:服从权威. 人类服从权威的天性 人类从古至今的等级制度决定了: 1.人生下来就要跟随领袖(一开始是父母,然后是老师,接着是公司 ... 米尔格拉姆实验:一个实验哲学的案例 从2000年以来,一场新的哲学运动开始在欧美兴起并逐渐波及于中国,这就是一种新的哲学研究范式--实验哲学.这场运动吸引了越来越多哲学研究者的注意,不断改写着人们在语言.认知.直觉.道德.自由意志等哲学 ...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研究,揭示这个实验过关的孩子,未来更容易成功 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研究之一,"延迟满足"的棉花糖实验,到底揭示了什么秘密呢? 棉花糖实验是斯坦福大学对600名学龄前儿童的意志力的一种检测和追踪.在实验中,面对眼前的奖励( ... 斯坦福大学经典实验:“表扬”与“鼓励”对青少年的差别,看过的父母从此改变了教育方法 看到标题很多人会说,鼓励和表扬不是一个意思吗?两者都是让人积极向上不断进步的力量,但其实两者对孩子产生的结果大不一样,且差距很大. 斯坦福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过去的10年里,和她的团队 ... 斯坦福大学1973年的实验:8个正常人参与,7个人成了精神病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1972年,任教于斯坦福大学的罗森汉恩教授,从5000名正常人中,选了8个正常人并让他们加入精神病院,做了一场长达4年的实验.实验目的是,测试大学教材中有关" ... 《对权威的服从》一次逼近人性真相的心理学实验 《对权威的服从》一次逼近人性真相的心理学实验 《对权威的服从》:一次逼近人性真相的心理学实验! 《对权威的服从》:一次逼近人性真相的心理学实验! 做梦的雷姆睡眠中大脑得到刷新 筑波大学、京大通过老鼠实验阐明 做梦的雷姆睡眠中大脑得到刷新 筑波大学.京大通过老鼠实验阐明 筑波大学和京都大学的研究小组发表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睡觉时做梦的"雷姆睡眠"中,大脑皮质进行了活跃的物质交换,大脑得 ... 巴菲特: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演讲(1990)(附解读) 斯坦福大学法学院开设了一门名为"律师需要了解的企业经营知识"的课程,这是巴菲特的长期合伙人芒格的创意,大概是全美法学院里惟一纯商业的课程. 1990年3月23日,巴菲特在此做了一次 ...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 电学实验 创新实验 热学实验 光学实验 ●高中物理34个易错知识点解析,附经典易错题150道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15张物理知识结构图, 从高一到高三都有用! ●高中物理常数表,全记下来考试不用再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