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瀍水注》考略

○瀍水

△瀍水出河南谷城县北山。

县北有㬱亭,瀍水出其北梓泽中。梓泽,地名也。泽北对原阜,即裴氏墓茔所在,碑阙存焉。其水历泽东南流,水西有一原,其上平敞,古㬱亭之处也。即潘安仁《西征赋》所谓越街邮者也。东与千金渠合。《周书》曰:我卜瀍水西,谓斯水也。

瀍水,古水名。源出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东南流经洛阳旧县城东入洛水。《尚书·洛诰》述周公经营洛邑,卜瀍水西,又卜瀍水东,即此。东汉初年凿阳渠,瀍水改入阳渠,后因阳渠湮废,复从故道入洛水。[1] 

梓泽,晋石崇别墅金谷园的别称。故址在今河南省孟县境。《晋书·石崇传》:“崇有别馆在河阳之金谷,一名梓泽。送者倾都,帐饮于此焉。”[2]孟津当地学者认为金谷园的确切位置在今孟津县送庄镇凤凰台村东南一里许。[3]

石崇私人别墅金谷园

金谷园厕所图一

金谷园厕所图二

绿珠坠楼

图片摘自网络

裴氏墓茔碑阙,此处为墓碑,碑石及文皆不存,亦无拓本传世。郦注言此碑立于河南郡谷城县梓泽北裴氏墓前,除此碑外,尚有墓阙并存,当为郦道元所亲见。然郦注未载其碑文、形制、立碑时代及缘由等。裴氏者,原出于嬴秦古姓,为伯益之后,其郡望为河东郡闻喜(山西运城闵喜县),汉末以来,逐渐为北方世家大族,其出仕为官者众;如晋之裴徽、裴楷,南朝刘宋裴松之、裴子野等。此处之裴氏墓或为魏晋时为官于此,卒而葬于此,然其所立年代及碑主之名皆不可知……然在此文,似不止一冢,又未指实名字,故无从考,赵、洪诸家皆未著录此碑。[4]而按注文“(泽北对原阜,即裴氏墓茔所在”则颇疑裴氏墓茔约在金谷园(今孟津凤凰台村东南)北一带。

㬱(ti)亭,按注文“水西有一原,其上平敞,古㬱亭之处也”推析㬱亭约金谷园(今孟津凤凰台村东南)西一带。

千金渠,千金渠,洛阳是曹魏、西晋、元魏(后期)的政治中心。为了保证首都漕运的畅通和城市用水的供应魏明帝太和五年(231年),在东汉张纯所建阳渠的基础上,派都水使陈协重修千金渠。除上述注文外,《读史方舆纪要》洛阳县千金堰条:“陈协凿运渠从洛口入,经巩县西至九曲渎,又西至洛阳东阳门,会于阳渠是也[5]。”千金渠的渠道是引谷水东流经洛阳城北,分一支入城,然后自城北转城东和阳渠会合,由偃师入洛,借以增加洛水的水量,从而保证了首都与南北各地的水运联系。西晋泰始七年(271年)、永嘉元年(307年)、以及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94年)迁都洛阳后,都曾继续对千金渠进行过修浚。[6]

谷城县,春秋周邑。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北。以临谷水,故名。《左传》:定公八年(前502)二月,“单子伐谷城”。即此。西汉置谷城县。[7]

潜亭,

东南流,水西南有帛仲理墓,墓前有碑,题云:真人帛君之表。仲理名护,益州巴郡人。晋永宁二年十一月立。

帛仲理墓碑,郦注于此所载《帛仲理墓碑》,为西晋惠帝永宁二年(305)十一月,而帛仲为东汉时人,则此碑当为西晋时人于汉时之帛仲理墓补立之碑。此碑除郦注外,《太平寰宇记》于卷三“河南府河南县”条有“白仲理墓”。《郡国志》云:水西南有白仲理墓,前有祠堂,石碑题曰:“真人白君之表”,即晋永宁二年志之。”《郡国志》为唐人编《元和郡国志),可知此碑至唐时犹存,时墓前另有祠堂,其碑所言“白君”者即“帛君”。“白”与“帛”。此碑宋以后,欧、赵、洪诸家皆未著录,当久已亡佚。[8]

瀍水又东南流注于谷,谷水自千金堨东注,谓之千金渠也。又东过洛阳县南。又东过偃师县,又东入于洛。

洛阳县,即汉魏洛阳故城位于平乐乡翟泉村金村一带,系东汉至北魏时期的都城遗址,大部分在洛阳市郊和偃师境,其西北隅位于孟津境。曹魏明帝年间建筑的金墉城位于金村村东一带,南北长约1 080米,东西宽约255米,由三座小城毗连,城垣外壁设有墩台,城内发现多处夯土建筑台基。[9]

偃师县,古旧县名。西汉置,治今河南省偃师市东老城,属河南郡。东汉、三国魏属河南尹。西晋并入洛阳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复置,属河南郡。[10]

千金堨,又作千金堰。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东汉初张纯筑,三国魏太和五年(231年)重修。西晋张方入洛,破千金堨,颓毁殆尽。北魏太和中又重修。今废。[11]


[1]《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下》

[2]《事物异名分类词典》

[3]孟津县文物管理局编;张士恒著;张伟主编;宁建超,李建欣,程建武,孙万里副主编,话说孟津,孟津县文物管理局,2015.09,第88页

[4]张鹏飞:《<水经注>石刻文献丛考》,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11月,第74页。   

[5]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八,《河南》三,河南府。

[6]王育民著,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10,270页。

[7]《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1-7画》

[8]张鹏飞:《<水经注>石刻文献丛考》,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11月,第361页。   

[9]河南省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志》,20099月,北京,文物出版社,第117页。

[10]《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下》

[11]《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上》

(0)

相关推荐

  • 1979年的一天,河南洛阳周公庙旁边的一...

    1979年的一天,河南洛阳周公庙旁边的一处工地在施工的时候,竟挖出一座墓主人被全家灭门的西晋古墓.原来这座古墓埋葬着西晋大司农,关中侯裴袛一家,墓室里除了葬有裴袛本人棺椁外,还葬有裴袛母亲,夫人和女儿 ...

  • 魏碑《元羽墓志》,1919年河南洛阳出土...

    魏碑<元羽墓志>,1919年河南洛阳出土.墓志有楷书十三行,行十五字,文辞书体均极精劲.石刻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 立于北魏宣武帝景明二年.元羽为北碑王室,墓石字体优美,刻工极精细,气息足以 ...

  • 豫·洛阳:偃师唐恭陵--未被盗掘的中原第一大唐代皇陵!

     唐恭陵包括太子冢和娘娘冢一大一小封土堆,为武则天长子.唐高宗第五子李弘和其妃子哀皇后的墓葬地,两处墓葬南北相隔五十米左右.陵寝神道看似像要重新铺设,六对儿石像生多半成了玉米地的看守.神道尽头是太子冢 ...

  • 后晋武帝显陵(石敬塘墓)

         石敬瑭(公元892-942年),沙陀族,太原人.后唐钦孝帝李嗣源女婿,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开国皇帝.在位七年,建都汴梁(今开封),历两帝,享国12年.历史上对石敬瑭之姓氏颇有说辞,石敬瑭其父名臬 ...

  • 厚重伊川:二程与伊川(一)

    伊川县融媒体中心●伊川新闻● "伊川者,万世之伊川:书院者,天下之书院."伊川书院元代石碑上的这段文字,曾经久不衰地盘绕于我的脑际,令我时常感慨:若没有伊川,何来不朽之二程:若没有 ...

  • 魏明帝高平陵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病危,眼看不治,才正式立曹叡[ruì]为皇太子,次日曹丕驾崩,曹叡继皇帝位.魏明帝曹叡(204年-239年),字元仲,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魏文帝曹丕长子 ...

  • 汉寿亭侯关羽的宏大墓冢——关林

    因圣人的地位享有"林"的墓葬品级 关羽头戴12冕旒王冠塑像和夜读"春秋"塑像 构筑奇特的八角形碑亭和"敇封碑" "汉寿亭侯墓&qu ...

  • 河朔访古记2

    曹操疑冢.在滏阳县南二十里,曰讲武城,壁垒犹在.又有高台一所,曰将台.城外高丘七十二所,参错布置,累然相望,世云"曹操疑冢".初,操之葬,以惑后人,不致发掘故也.冢间有曹公庙殿,屋 ...

  • 《水经注》卷十六谷水、甘水、漆水、浐水、沮水考略

    <水经·谷水注>考略 摘要:<水经·谷水注>(卷十六)是研究洛阳地域最重要的基础性历史文献之一.本篇宏观层面依据文献记载着重从时间维度进行多重比对勘验(鉴于文献记载的模糊性), ...

  • 《水经•甘水注》考略

    ○甘水 △甘水出宏农宜阳县鹿蹄山. 山在河南陆浑县故城西北,俗谓之纵山.水之所导,发于山曲之中,故世人目其所为甘掌焉. 鹿蹄山,<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认为鹿蹄山在今河南宜阳县东南.< ...

  • 《水经.斤江水注》略考

    △斤江水出交阯龙编县,东北至郁林领方县东,注于郁. <地理志>云:迳临尘县至领方县,注于郁. 王成组认为郦注最后五卷分散的支流,构成相当完整的鬱(今简称郁)水与溱水两系,也就是现在所称的西 ...

  • 《水经注》里的浙江(初稿)--《水经.渐江水注》略考

    卷四十 ○渐江水 A 江以南至日南郡二十水 禹贡山水泽地所在 △渐江水出三天子都. <山海经>谓之浙江也.<地理志>云:水出丹阳黟县南蛮中.北迳其县南,有博山,山上有石,特起十 ...

  • 《水经注》里的浙江(十)----《水经.渐江水注》略考

    E2 江水东迳上虞县南,王莽之会稽也.本司盐都尉治也,地名虞宾.<晋太康地记>曰:舜避丹朱于此,故以名县,百官从之,故县北有百官桥.亦云:禹与诸侯会事讫,因相虞乐,故曰上虞.二说不同,未详 ...

  • 《水经注》里的浙江(九)----《水经.渐江水注》略考

    D2 江水北迳嵊山,山下有亭,亭带山临江,松岭森蔚,沙渚平静,浦阳江又东北迳始宁县嶀山之成功峤.峤壁立临江,欹路峻狭,不得并行.行者牵木稍进,不敢俯视.峤西有山,孤峰特上,飞禽罕至.尝有采药者,沿山见 ...

  • 《水经注》里的浙江(八)----《水经.渐江水注》略考

    C2 浙江又东迳柴辟南,旧吴楚之战地矣.备侯于此,故谓之辟塞,是以<越绝>称吴故从由拳.辟塞渡会稽,溱山阴是也. 柴辟(亭),在今浙江桐乡市西南崇福镇东南.<汉书·地理志> 会 ...

  • 《水经注》里的浙江(七)----《水经.渐江水注》略考

    A7 <吴越春秋>云:句践炼冶铜锡之处.采炭于南山,故其间有炭渎.句践臣吴,吴王封句践於越百里之地,东至炭渎是也.县南九里有侯山,山孤立长湖中.晋车骑将军孔敬康少时,遯世栖迹此山.湖北有三 ...

  • 《水经注》里的浙江(六)----《水经.渐江水注》略考

    A2 秦始皇登稽山刻石纪功,尚存山侧.孙畅之<述书>云:丞相李斯所篆也.又有石匮山,石形似匮,上有金简玉字之书,言夏禹发之,得百川之理也.又有射的山,远望山的的状若射侯,故谓射的.射的之西 ...

  • 《水经注》里的浙江(五)----《水经.渐江水注》略考

    E 浙江又东与兰溪合,湖南有天柱山,湖口有亭,号曰兰亭,亦曰兰上里.太守王羲之.谢安兄弟,数往造焉.吴郡太守谢勖封兰亭侯,盖取此亭以为封号也.太守王廙之,移亭在水中,晋司空何无忌之临郡也.起亭于山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