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学真相:大多数人的成功就是靠运气,只是他们不愿意承认

马云说:“Ali成功是靠运气的,并非多么勤奋。”

雷军说:“成功85%靠运气,顺势而为。尤其是创业初期。”

这些当代知名商业大佬,把成功的大部分都归功于运气,是他们谦虚吗?

并不是。

因为越是成功的人,心里就越清楚:

不论是个人还是公司的成功,能做出头,肯定不是只依赖某个单一因素,而是多种因素混合叠加的结果。

诸如:天时地利人和,差一个可能都不行。

这并非谦辞,而是最深刻的现实。

勤奋、努力、奋斗自然是正确的,但这些都不是成功的充分条件,而是必要条件之一。

不然你就无法解释,为什么有些人看上去平平无奇,却仍然能收获财富、名望和地位。

有个很常见的说法:

“天道酬勤,越努力越幸运。”

其实这是一碗毒鸡汤。

努力放在正确的时候,再叠加一些好运的buff,会有不错的效果;

而如果努力在错误的时候和错误的方向,再努力,只会让你离目标越来越远,最终一无所获。

关于财富,有如下三个真相,越早知道越好。

第一:有钱人的钱不是挣来的,是大风刮来的

国外某大学研究人员进行了一场模拟实验。

用计算机构建一个虚拟世界,设定了1000个有不同天赋水平的普通人玩家。

他们拥有相同的初始资本、天赋情商,每隔6个月会随机遇到幸运或者不幸的事件。

每当遇到不幸事件时,他们的“成功值”就减少一半;

而遇到幸运事件时,会在他们的各自的天赋基础上,按同样比例增加成功概率。

在这样的设定里,划过40年的时间,结果是:

这1000人里,20个最成功的人获得了44%的财富。

而其他将近一半的人,在40年后手中的财富都在初始值以下。

这个结果,跟现实世界的数据惊人的相似:

盘踞在社会顶层的极少数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家族的传承迭代,占据了绝大多数财富;

而“底层人士”呢,到最后连一开始拥有的一点本钱也失去了……

在这个计算机实验里,你可以看到,大家一开始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唯一的变量就是“运气”。

有人随机到了幸运事件,有人随机到了不幸事件,人生就走向了完全不同的结局。

你不得不承认“命运之手”的力量,它就是可以超越一切努力和勤奋等等主观因素,来左右你人生的走向。

从这个角度来说:

有钱人的钱的确不是挣来的,而是“大风刮来的”。

这个“大风”,可以是人脉、机会、天赋、原生家庭、在关键时刻帮你一把的贵人……

可以说,没有关键的“风”,就很难达到理想的目标,即使再努力也不行。

第二:你永远也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之外的钱

艺术家安迪沃霍尔说过:“每个人一生中都有机会爆红15分钟。”

按照这个理论我们可以推测:

每个人一辈子也总有那么一两次肯定能赚大钱的机会,就看在机会来的时候,你能不能看懂,看懂了之后,又能不能接得住。

2018年,有个普通的29岁北漂女程序员,中了某平台的“亿元奖品”大奖,被称为“中国锦鲤”,三年过去了,她变得怎么样了?

成为网红了吗,财务自由了吗?

很遗憾,这些好事都没有发生,她倒欠了二十万的外债,没钱没工作还得了抑郁症。

“大风”刮到她头上了,将她送上青云,但她却没有把握住,在云端短暂地待了一会儿,就直线坠落了。

换句话说:

如果没有一定的【认知】、【努力】、【思维层次】做基础,那么再好的运气,也会凭本事亏光。

第三:一切成功背后根本因素是两个字:“利他”

创立了两家世界500强公司,日本的“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在他的著作中,反复提到过“利他”的概念。

他在书中写道:

“当我提出做企业应该遵循【利他】的原则,很多人笑我。

他们认为,在你死我活的商业竞争中,还说什么利他,这种天真的想法,不是等着被别的企业打败吗?”

“利他”是什么意思呢,正如字面所说的那样:

做对别人有利的事情,让别人收获好处的事情。

这个概念乍一听的确很天真,这不是傻吗,让别人获得好处,那自己获得了什么呢?

其实再仔细想想,“利他”有更深层的意思。

比如你现在在网上看到了很多文章、视频、小说等等自媒体内容,这些内容支撑起大众的休闲时光,让人们在闲暇的时候有东西可以排遣无聊和碎片时间。

网络上的内容大多是不要钱的,随便看。

那么,这些提供内容的平台难道是在做慈善吗?

这就是我们要说的重点:

一件事光是“利他”还不行,作为“利他”事件的发起者,你需要从这件事里得到好处,这才算是形成了一个闭环。

表面上平台没跟用户要钱,但它通过这样的内容吸引来流量,自然就有商家想在这个流量池里曝光,并且为这个流量而付钱。

有句话是说“不要钱的东西往往最贵”,放在这里也一样:

用户看似占了便宜,但是交出了他最宝贵的东西,比如时间,比如注意力。

《财务自由之路》的作者博多舍费尔认为:

“想通过某种事业获得成功,你必须转变一个思维,那就是:去做内容的提供者,而非消费者。”

由“消费者思维”转换到“提供者思维”,这一点可以引申到人生的方方面面。

比如说很多人都想逃离996打工的命运,想拥有自己的事业,哪怕辛苦一些,也总比给别人打工要强得多啊。

但多数人的痛点是,既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这就需要你动用“提供者思维”,去发现生活中有什么事情是别人很需要的,但暂时没有人来服务,而你能否想办法提供这种服务呢?

举个例子前几天在小区门口拿快递的时候,听到有人抱怨说小区快递柜离他家很远,天气这么热,来取一趟快递好麻烦。

“帮距离较远的小区住户取快递,收一点跑腿费”——这就是潜在的需求。

从发现需求,到提供需求,最后把需求变现,这就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利他”闭环。

【讨论】

成功的原因是“运气”,成功的内核是“利他”,你认可吗?

欢迎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