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发白、发稀、发油)病证辨治思路与方法
头发(发白,发稀,发油)病证辨治思路与方法
作者:王付
一、血热化燥证
【病案示例】 邱某,女,21岁。近半年来白发明显增多,几经中西药治疗,则没有取得预期治疗效果,病人没有家族史。根据发白而枯燥,头皮干涩而痒,舌红,以此而辨为血热化燥证,遂用桃红增液汤20剂,头皮干涩而痒缓解,又以前方治疗2个月,白发减少而不枯燥。之后,复以前方变汤剂为丸剂治疗3个月,以取得预期治疗目的。
【辨证思路】 血热化燥证主要症状表现有:白发增多,或发枯燥不荣,或头发变细,或头皮瘙痒,或手足心热,心烦急躁,面热,头晕目眩,舌红,苔少或薄黄,脉细或数。
临床应用提示:尽管病证表现有很多,但以发白增多,发枯燥不荣,手足心热,舌红为辨证要点。
病变证机是阳盛而化热,热迫血而伤阴,燥热从内而生,导致阴血为热所灼损,发不得阴血所滋养,以此而变生为血热化燥病理病证。
【治疗法则】 凉血活血,增液生津。
【方药妙用】 桃红增液汤:桃仁12g 红花12g 赤芍15g 川芎10g 生地18g 玄参18g 麦冬18g 熟地24g 桂枝10g 何首乌30g 炙甘草6g。临证加减用药:若血热明显者,加丹皮,水牛角,以清热凉血;若血虚者,加白芍,阿胶,以滋补阴血;若燥热者,加知母,石膏,以清热润燥;若心烦明显者,加黄连,竹叶,以清心除烦等。
【服用方法】 本方既可作汤剂,又可作丸剂。汤剂每日1剂,具体用法是:将上药置于医用煎药锅中,加水约500ml左右,浸泡药25分钟左右,煎煮约30分钟,取出药汁,再加水300ml左右,再煎约15分钟,取药汁,合并2次药液,分早中晚3次服。丸剂制法是:将上药研为细粉状,以蜜为丸,或以水为丸,每次用3~9g,1日分早中晚3次服。
【药用分析】 桃红增液汤是以桃红四物汤与增液汤合方的变化方,也是治疗血热化燥证引起白发的常用方。方中桃仁、红花活血通脉。赤芍、生地凉血润燥。川芎行气理血。玄参凉血化阴润燥。麦冬滋阴润燥。熟地补血化阴。何首乌补血乌发。桂枝温阳化津,兼防滋补浊腻。炙甘草益气和阴。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注意事项】 虚寒证,阳虚证,慎用本方。
二、湿热浸淫证
【病案示例】 杨某,男33岁。近3个月来发现头发潮湿,状如油涂,头皮拘紧,舌红,苔黄腻,以此而辨为湿热浸淫证,遂用茵陈四妙汤20剂,头发潮湿明显好转,之后,又以前方治疗40余剂,诸证悉除。
【辨证思路】 湿热浸淫证主要症状表现有:头发潮湿,状如油涂,或发胶结粘连,或头皮拘紧,或头沉,或肢体困重,或脱发,或白发,舌红,苔黄薄,脉滑或沉。
临床应用提示:尽管病证表现有很多,但以头发潮湿,或头发粘连,或发白,或头皮拘紧,舌红,苔腻为辨证要点。
病变证机是湿热内生,熏蒸于上,肆虐于发,发不得所荣,以此而变生为湿热浸淫病理病证。
【治疗法则】 清热燥湿,通阳和阴。
【方药妙用】 茵陈四妙汤:茵陈30g 栀子18g 大黄6g 苍术15g 苦参15g 黄柏12g 薏苡仁18g 牛膝24g 桂枝9g。临证加减用药:若湿盛者,加车前子,泽泻,以利湿渗湿;若热盛者,加黄连,黄芩,以清热燥湿;若发脱者,加龙骨,牡蛎,以交通心肾,固涩止脱;若头沉明显者,加藿香,苍术,以芳香化湿醒神等。
【服用方法】 本方既可作汤剂,又可作丸剂。汤剂每日1剂,具体用法是:将上药置于医用煎药锅中,加水约500ml左右,浸泡药25分钟左右,煎煮约30分钟,取出药汁,再加水300ml左右,再煎约15分钟,取药汁,合并2次药液,分早中晚3次服。丸剂制法是:将上药研为细粉状,以蜜为丸,或以水为丸,每次用3~9g,1日分早中晚3次服。
【药用分析】 茵陈四妙汤是以茵陈蒿汤与四妙丸合方的变化方。方中茵陈利湿清热。栀子,大黄苦寒清热燥湿。苍术苦温燥湿,兼防止寒伤胃气。苦参,黄柏清热燥湿止痒。薏苡仁渗利湿浊。牛膝活血通脉,滋补肝肾。桂枝温阳化气。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证,慎用本方。
三、精血亏虚证
【病案示例】 朱某,男,22岁。近2年来发现头发明显稀少,曾多次服用六味地黄丸等滋补药,未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根据头发稀少、枯燥不荣,经常腰酸腿软,舌淡,苔薄,脉弱,以此而辨为精血亏虚证,遂给予七宝五子汤治疗3个月,头发增多,之后,以前方改汤剂为丸剂治疗半年,头发如常人。
【辨证思路】 精血亏虚证主要症状表现有:头发稀少,或白发增多,或发枯燥不荣,或头发变细,或月经稀少,或梦遗,或耳鸣,或头晕目眩,或失眠健忘,腰酸腿软,面色无泽,舌淡,苔薄,脉沉或细。
临床应用提示:尽管病证表现有很多,但以头发稀少,或枯燥不荣,或耳鸣,或腰酸,脉弱为辨证要点。
病变证机是血虚而不化精,精亏而不生血,精血亏虚而不能滋养于发,以此而变生为精血亏虚病理病证。
【治疗法则】 益精生血,荣发生发。
【方药妙用】 七宝七子汤:何首乌30g 茯苓15g 怀牛膝25g 当归25g 枸杞子25g 菟丝子25g 破故纸12g 女贞子18g 五味子10g 桑椹子24g 金樱子10g 沙苑子12g。临证加减用药:若血虚明显者,加熟地,阿胶,以滋补阴血;若精亏明显者,加鹿茸,肉苁蓉,以滋补精血;若血热者,加生地,玄参,以清热凉血;若梦遗者,加芡实,山茱萸,以固涩止遗等。
【服用方法】 本方既可作汤剂,又可作丸剂。汤剂每日1剂,具体用法是:将上药置于医用煎药锅中,加水约500ml左右,浸泡药25分钟左右,煎煮约30分钟,取出药汁,再加水300ml左右,再煎约15分钟,取药汁,合并2次药液,分早中晚3次服。丸剂制法是:将上药研为细粉状,以蜜为丸,或以水为丸,每次用3~9g,1日分早中晚3次服。
【药用分析】 七宝七子汤是以七宝美髯丹为基础方加味而成的经验方。方中何首乌补血乌发生发。茯苓渗利湿浊。怀牛膝滋补肝肾。当归补血化阴。枸杞子、菟丝子滋补精血阴阳。破故纸补肾乌发。女贞子滋补肾精。五味子敛阴化阴。桑椹子滋补精血化阴。金樱子、沙苑子固涩精血内守。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证,慎用本方。
四、阴阳俱虚证
【病案示例】 毛某,男,27岁。近4个月来发现头发稀少枯燥,手足不温,心胸烦热,咽干欲饮水,舌红,苔薄,脉弱,以此而辨为阴阳俱虚证,遂给予肾气人首汤治疗1个月,自觉手足转温,心胸烦热消除,又以前方治疗2个月,头发增多。之后,又以前方改汤剂为丸剂治疗2个月,头发如常。
【辨证思路】 阴阳俱虚证主要症状表现有:头发稀少,枯燥不荣,或焦黄,或苍白,或耳鸣,或头晕目眩,恶寒肢冷,腰酸腿软,心烦,口干欲饮水,或咽干舌燥,舌淡,苔薄,脉沉或细。
临床应用提示:尽管病证表现有很多,但以头发稀少枯燥,手足不温,心胸烦热,或口渴,或恶寒,脉弱为辨证要点。
病变证机是阳虚不能温煦于上,阴虚不能滋荣于上,导致发不得阴阳所荣养,以此而变生为阴阳俱虚病理病证。
【治疗法则】 滋补阴血,温补阳气。
【方药妙用】 肾气人首汤:干地黄24g 山药12g 山茱萸12g 茯苓9g 泽泻9g 丹皮9g 附子3g 桂枝3g 何首乌24g 人参10g 阿胶10g。临证加减用药:若阳虚明显者,加鹿茸,巴戟天,以温补阳气;若阴虚明显者,加石斛,熟地,以滋补阴血;若耳鸣者,加磁石,朱砂,以滋水安神;若发稀者,加黑芝麻,补骨脂,以滋补精血等。
【服用方法】 本方既可作汤剂,又可作丸剂。汤剂每日1剂,具体用法是:将上药置于医用煎药锅中,加水约500ml左右,浸泡药25分钟左右,煎煮约30分钟,取出药汁,再加水300ml左右,再煎约15分钟,取药汁,合并2次药液,分早中晚3次服。丸剂制法是:将上药研为细粉状,以蜜为丸,或以水为丸,每次用3~9g,1日分早中晚3次服。
【药用分析】 肾气人首汤是在肾气丸基础上加味而成的经验方,主要用于治疗脱发或发白属于阴阳俱虚证者。方中干地黄滋补阴津。山药益气化阴助阳。山茱萸温阳益精。茯苓益气健脾,渗利湿浊。泽泻泻利浊腻。丹皮清热凉血和阴。附子、桂枝温壮阳气。何首乌补血生发。人参益气助阳。阿胶滋补精血。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注意事项】 阴虚火旺证,慎用本方。
五、瘀阻毛窍证
【病案示例】 孟某,男,14岁。1年出现轻微头痛,几经治疗可头痛未见好转,近3个月来头发成片状脱落,服用西药,以及滋补类中药,都未能控制病情发展。根据头痛如针刺,发片状脱落,舌质较暗红,脉细涩,以此而辨为瘀阻毛窍证,遂给予通窍龙牡汤治疗40余剂,头痛痊愈,头发也明显长出,又以前方继续治疗70余剂,头发基本恢复正常。
【辨证思路】 瘀阻毛窍证主要症状表现有:头发脱落,或呈片状脱落,或耳鸣,或头发变白,或发枯燥不荣,或头痛,或梦多,舌暗或紫,苔薄,脉细涩。
临床应用提示:尽管病证表现有很多,但以头发脱落,或耳鸣,或头痛,舌质暗或紫,脉细涩为辨证要点。
病变证机是瘀血内生,瘀阻脉络,导致新血不得归经以荣发,以此而变生为瘀阻毛窍病理病证。
【治疗法则】 活血化瘀,通脉利窍。
【方药妙用】 通窍龙牡汤:赤芍12g 川芎12g 桃仁15g 红花12g 老葱3根 生姜12g 大枣7个 麝香0.15g(或冰片代3g) 黄酒20ml 龙骨18g 牡蛎18g 桂枝12g。临证加减用药:若血瘀明显者,加水蛭,虻虫,以破血化瘀;若夹痰者,加远志,菖蒲,以开窍化痰;若血热者,加生地,玄参,以清热凉血荣发;若气郁者,加香附,薤白,以行气通阳等。
【服用方法】 本方既可作汤剂,又可作丸剂。汤剂每日1剂,具体用法是:将上药置于医用煎药锅中,加水约500ml左右,浸泡药25分钟左右,煎煮约30分钟,取出药汁,再加水300ml左右,再煎约15分钟,取药汁,合并2次药液,分早中晚3次服。丸剂制法是:将上药研为细粉状,以蜜为丸,或以水为丸,每次用3~9g,1日分早中晚3次服。
【药用分析】 通窍龙骨汤是以通窍活血汤为基础方加味而成的经验方,也是治疗瘀阻毛窍证引起脱发或发白的重要治病方。方中赤芍凉血化瘀。川芎行气理血。桃仁,红花活血化瘀。老葱通阳开窍。生姜发散和阳。麝香0.15g(或以冰片代麝香3g)开窍醒神生发。黄酒活血通脉。龙骨,牡蛎交通心肾,固涩止脱。桂枝温阳化气,气以固摄。大枣益气和中,兼防活血伤气。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注意事项】 血虚证,阴虚火旺证,慎用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