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慨豪迈 格调凝重——观张振学《大散关》有感

  我一直没有条件去大西北观光,只是凭着小时候课堂老师的讲述,或读诗文看小说等间接生活去揣想,八成带'关'字的地名多在我国西北的崇山峻岭中,如雁门关、娘子关、函谷关、居庸关、嘉峪关、山海关、阳平关和潼关等等,而且那里定是谷险崖危的去处,为兵家必争的隘口,要么怎会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呢?
  如果我的推想不错的话,可以想象千百年前在那些关隘前定然演出过一幕幕金戈铁马浴血厮杀的历史剧吧!陕西宝鸡县南大散岭上, 水、渭水之畔的大散关,这里究竟有什么故实,我没有细察,也没有写信去请教画家,单就陆游《书愤》诗中提到的'铁马秋风大散关'一句,足以令人豪情勃发,产生上面的许多联想。
  诗人用极其精炼的文字点出古战场威武雄壮的气慨,画家作画怎样才能表现与之相近的旨趣呢?
  让我们看画:
  第一眼见到的是突兀堂正的主峰占据着画幅百分之八、九十的空间,配以直立构图,有顶天立地的气派。整个山形浑然一体,外廓没有支离细节,加之上轻下重,有一种难以动摇的稳定感。
  于整体中作者悉心划分各个山峰矾头的高低大小和各种形状,藉以整中求零;或者反过来理解,画家把高低大小形状不一的矾头组织在一个笔圆气厚的主峰之中,藉以零中求整。用迭石成山法勾勒层层山峰,峰头多呈圆浑曲线,再施细密的雨点皴,后加水墨濡染,色调层次过渡柔和,线条融合在皴染的体面中,留出侧光,层层迭迭均依山梁走向布置,把山峰推远,加高,画纸上获得立体、空间的艺术效果。
  主峰后,关山重重,凌云摩天,皆轻描淡写,把景物推向无尽的远方。通过如上处理,其高耸感、深远感、起伏感、明暗感以及凝重感均得到全面的表现。
  左侧半壁断崖以宾位出现,浓墨重染,山石的勾斫绉折都笼罩在黝黑的色调之中,处于懵浑的背光状态,作为主峰的辅佐而宾不夺主。宾与主两山取象充分,质实缜密,倘若没有峡谷溪流,则有窒闷之弊。
  画出溪水既符合生活真实,又是艺术节奏使然,给浑穆的大山增添几许动感,几许虚灵。至于秋山红叶、山巅小树和建筑物,不但点明了时间,对于全画来说亦有鼓夹笙箫,钟间琴瑟之妙。统览全画,似有宋代关中山水巨匠李成、范宽的遗风,又有李可染重留侧光的技法。
  在画面上我不仅只寻到以上艺术技巧、画境、风格,我更窥到了画家那种踏实严谨的创作态度(说高些可称为艺术道德),画上没有媚俗取宠的噱头,没有笔墨技巧的炫耀,一切都是诚恳地表现对象,揭示意蕴,抒发感受。我认为此画虽不能称为精妙绝伦的作品,但它有省发当今画友的价值。
  近年每多见一些急于求成的朋友作画如同圈划天书、胡乱泼墨,无功底又不认真,却想讨巧走捷径,满纸都是浮躁不安的情绪,却自诩'前卫'勇士,目空一切。我不知道当他们冲杀到这《大散关》下,是否丢盔卸甲败阵而逃。
  人生的征途上不知要闯大大小小多少道关,但欲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达到成功的顶点,仅靠银样蜡枪头而没有真本领,是闯不过事业这道大关、难关的,不管他是古代的武士,还是今天的'勇士'——我想。

<当代山水画佳作赏析>1994年7月第1版

编著:吴国亭

吴国亭《当代山水画佳作赏析》

目录

合计84篇,每天一篇

王家勋 | 当代山水画佳作赏析——序言

1、江山襄助 笔墨传情——钱松岩《群山万壑一城新》赏析

2、诗意酣畅的农家小景——林丰俗《家在江南黄叶村》品味

3、于凋零中寻美趣——赞李文信《枯藤老屋夕阳斜》

4、山水相济 形中见理——简析宋文治《匡庐飞瀑》的理法

5、造化入画 画夺造化——白雪石《漓江碧 桂山青》的处理

6、惟优是取 体大思精——魏紫熙《奇峰耸翠》管窥

7、一切都在美的形式之中——读张学成《江村归渔图》所得

8、新观点 新技巧 新体貌——在郭汉深《黎明》前遐思

9、平凡的画材 优美的画卷——浅论宋玉麟《皖山春色》的意匠

10、好画总是意味深长的——钱松岩《常熟田》的题外话

11、忠于生活 主宰生活 高于生活——读李可染《颐和园扇面殿》

12、气韵生动 浑然天成——在鞠伏强《岭南谷地》边闲话

13、浓郁酣沉 冶繁以简——邵声朗《霜林艳》的艺术特色

14、沉静飞动之笔 游目骋怀之景——陆俨少《山楼夕照》蠡见

15、铺锦列绣颂山河——话说杨启舆《武夷叠翠》的艺术手法

16、状物抒情 境界别开——钟立崑《山雨滂沱》创作探秘

17、淡极始知花更艳——赏洪惠镇《润物细无声》随想

18、浑厚粗矿 色墨交融——徐强《回嶂重岚》观后

19、淡泊心迹的折射——读严波《玉屏峰》感怀

20、不囿樊笼 自创体貌——徐希《巴札一角》随记

21、含英咀华 自成家法——黄秋园《秋山幽居图》纵横观

22、开拓性的思考与追求——刘国松《阴山》的启示

23、质朴的景 浓郁的情——朱欣《湖岸春野》的情趣

24、别开生面的山水风俗画——孙本长《河原嫁女》的创意

25、“造化神奇到笔端”——应野平《黄山雪霁》解读

吴国亭画作赏析

编后缀语

  日本美术评论家吉村贞司先生对中国当前绘画状况发议论道我感到遗憾,中国绘画已经把曾经睥睨世界的伟大的地方丢掉了,每当我回首中国绘画光辉的过去时,就为今日的贫乏而叹息。'又说,'我希望至少不要把过去的伟大作品全部都当成过时的东西丢掉,好好地研究研究,好好地看一看,再在这个基础上发现美的道路,走上新的旅程。'(《宇宙的精神自然的生命》)好心的批评,偏颇的意见和恳切的期望,都搅在一起了,其本意是希望我们在尊重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贯彻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精神。每当我翻到笔记本上的这段话时,真是百感交集,不知该从何说起是好。

  是的,眼下有一批'美术家',他们有的只学了十年八年画,有的甚至只学了两三年画,手头既未掌握笔墨功夫,胸中又无文墨积累,可极能经营、颇善公关,常常活跃于电视银屏上,应酬于豪华的酒宴上,作品刊印在自费的画集里,张挂在大宾馆的小卖部中,其至挂着'中国著名画家'的头衔奔走于海内外,把个画坛搞得有声有色,十分热闹,像卖假药的江湖郎中那样滥造又丑又怪的东西四处兜售。

  对此,许多正派的画家们是不屑一顾的,指出他们的怪画背后所隐藏的实质是:一些有点成就的画家在具象上创作不出新意来,画点怪画来掩盖他的窘迫相;而那些技术本不高明,出不起风头,画点怪画,可以吸引一部分人的注意,如果怪得新奇的话,还可一鸣惊人。

鲁迅曾说一怪即便胡来。'胡来正是藏拙的好办法。但是,与此同时,中国当今尚有不少耐得寂寞,认真做学问的画家,他们人品端悫,谦虚谨慎,并且甘于淡泊'不随时俗浮沉,默默地探索着比前人更深更广的艺术道路,他们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主流,画界的精英,精神文明的中坚。我想,吉村先生可能看到的只是中国画界鱼目混珠、瓦釜雷鸣的前者而忽视了后者所发出的感喟吧!

  有感于此,我一直就想编著一本能够真实全面反映当代中国山水画水平的画集,顺便写点宣传文字,阐明自己的观点,让人们真正摸到现今山水画创作的脉膊,于端正画风、于学术研究作点实事,在画界哪怕起点微小的作用也好。然而古人说,'评画大难,苟非巨鉴,必不允当。'(清·范玑)我非巨鉴,怎能胜任?孟子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我又怎敢在人们面前老三老四指手划脚?但心中确实有一种难以抑制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涌动,加之全国各地广大习画者的普遍要求和出版社的一再催促,在主客观的迫使下,不避才疏学浅之短,以一名讲解员的身份和口气说话,不摆居高临下的架子对待作者和读者,总该是可以的吧!于是丢下画笔,干起这吃力的'爬格子'的营生来,时辍时写,前后花了两年多时间。

  书中入选的篇什自然反映了编著者的观点和对作品的理解,这些作品不能说张张都无懈可击,不过,总体上看都相当严肃,较为完整,多能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反映生活有一定的思想内容,有特定的意趣,画面的组织和笔墨也经得起推敲,至少没有把民族传统'当成过时的东西丢掉'。

  我在选画时主要把握艺术质量,而不计作者社会地位高低,知名度大小,润格多少,年龄长幼等画外因素。我尊重学术权威,但也不怠慢无名画家。这一点,在目录的编排上读者亦可看得出来,前后次序无轻重高下之分,主要考虑题材和风格的变化,使全书取得统盘平衡。

  还要说清楚的是,一幅优秀的作品应该在各个方面都是站得住的,无论从选材、立意、布局、笔墨、色彩或者从气韵、格调等各个角度去分析都有可取之处,但要对八十余幅作品泛泛而谈,定然象报流水账一样乏味,谁还有兴致逐幅细读下去呢?'大观园'里的姑娘个个标致,但美得不一样,各有各的相貌,各有各的风韵,我力图用自己有限的知识在这许多画幅上,象中求理,形中取法,通过逆向思维,依循画家足迹既寻觅它们共同的东西,更着重它们自身的特点予以解说。

  关于作品的分析,歌德曾说过广题材人人看得见,内容只有费过一番力的人可以寻到,而形式对大多数人则是个秘密。'绘画艺术美更多的则是形式美,解说的重点侧重于艺术形式规律的揭示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囿于编著者的见识,除入选作品之外,各地定然有许多我不知道的高手和精作被遗漏,有些是约了稿而无条件提供幻灯片的,有些是约稿限于篇幅怕增加读者负担而精减了的。

  书稿付梓时,遗珠之憾与割爱之痛交并于心,实出无奈,敬请有关同仁海涵;同时由于编著者学力不逮,对作品开掘得不深不透,或许难免还有谬误之处,也希作者和读者指教。

吴国亭 1992年5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