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初识白如冰
初识白如冰
乾州蕞娃
经过多次联系,最终和白如冰先生敲定26日中午在乾县图书馆畅大伟馆长(畅馆长的办公室经常有乾县籍的文化学者在此聚会谈心聊天)的办公室见面。知道白老师的时间也长了,只是一直没有机会见面。
清瘦、干练、文雅,这是和白老师握手的过程中所得出的第一印象。在畅馆长的办公室,我还见到了乾县的著名书法家严英老师。之前因为“咸阳市阅读之星”评选活动,我和畅馆长有过交往,也不算是陌生,所以和畅、严二人简单寒暄之后,我抓紧时间转入和白老师的交流。和白老师的谈话主要围绕两个话题,一个是他任主编的《白杨诗社》,一个是白老师的个人收藏。
白杨诗社是经乾县民政局批准的一家以诗歌、诗词创作与交流,弘扬、传承传统文化艺术为主要业务范围的民间组织。白如冰老师大约是从第4期担任主编工作的,到现在为止,这份报纸已经发行了43期。
报纸主要向乾县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及县级各部门、省市各文化团体及高端场所、以及所有的文学爱好者免费赠送的。因为是免费赠送,所以就存在费用的问题,就存在一个文学与经济相互协调的问题,这个度很难把握。稍不谨慎,就会陷入两难境地。执掌这份这份民间刊物这么多年,白如冰一直是小心谨慎,如履薄冰。但他坚持了下来,而且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至于在这其中,他付出了多少,只有他清楚。问到这些的时候,他只是泯然一笑,一句“自己喜欢么”,就轻松应对了过去。
在这些年,《白杨诗社》和其他纯文学作品社团一样,也经历过迷茫与困顿,也在不断地自我革新。比如说,如何把刊物变得有特色?在这一方面,就不能不提到《白杨诗社》的刊头题字,从第20期开始,他坚持面向社会征集,每一期变化一种刊头题字风格。这样一来,既克服了读者的阅读审美疲劳,也为更多的新人提供了展露个人才华的机会。
最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为纪念毛泽东“5.23”讲话发表77周年,同时也为了庆祝白杨诗社成立11周年,结集出版了《高高的白杨树》一书。该书由四季出版社(香港)正式出版,收录乾县152名诗人622首诗歌。这是乾县诗歌爱好者的一次集体亮相和文学乾军的一次再出发。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乾县文学家的另一次集体亮相应该是1991年,那时由乾县文学艺术届联合会牵头出版了一本《乾县文学作品选》的小册子。收入了小说10篇,包括程海、杨争光、周海峰、卢敏、董生龙、师荃荣、白如冰等在内的乾县籍作家;散文6篇,包括沙石、袁富民等;诗歌9篇,包括屈塬、槐自强、巨剑、何汝贤等;报告文学4篇,包括周海峰等。
白老师的收藏大概是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出于对故乡的热爱,出于对农耕文化的怀恋,他开始了自己的农耕文化主题的收藏,咸阳电视台、咸阳市广播电台对此曾作过专题报道。2009年,在建国60周年前夕,他排除万难,坚持按照自己的思路和编排设计,让《收藏物语》走进读者。
后来,为了收藏方便,他请人将所收藏的农具用民间传统剪纸的形式保留下来。这又是他在收藏方面的一个与众不同之处。他收藏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对所有的物品都编号,保留其照片和文字的电子版,以备随时查用。
农耕文化之后,他的收藏不再局限于某一主题,而是抱着随缘的目的,以杂项收藏为主。但是当别人问到他具体有多少类多少件,他总是推说自己也没有整理过具体也不说不清楚。这也许是出于某种原因的考虑也未可知。
因为没有见到他的收藏物品,所以,我也就不能信口开河。好在白老师答应送我一本《搜藏物语》,让我可以有机会更加深入了解白老师的收藏方面的学识。也希望今后有机会和白老师深入交流,给大家展示一个更加全面清晰的诗人收藏家的形象。
乾州蕞娃(刘立军,性木讷,爱文学,常著文章以自娱。俯仰天地间,自知无所愧。)是一家以个人原创为主的文学公众平台,以推广乾县乡土风俗文化为主,间或涉及教育、文学随笔、影评、图文故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