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强:汪曾祺创造了一种“别”的美学——在《汪曾祺别集》研讨会上
“汪先生的人格与风格,相对于端庄肃穆、正襟危坐的'标准正体’来说,都有一种偏离感、旁逸感,就像一棵树,他多半不喜欢做那规矩的主干,宁愿做侧生斜出、顾盼灵动的侧枝。某种意义上,他创造的是一种'别’的美学。”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徐强如是说。
徐强挖掘、辨析、校正史实,著有《人间送小温——汪曾祺年谱》《汪曾祺文学年谱》,为读者们展现了汪曾祺的生活史与创作史,一定意义上还原了“历史的汪曾祺”。
2020年是汪曾祺百年诞辰,12月23日下午,我们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汪曾祺别集》出版发布式与研讨会,视频连线会场的徐强教授做了如下发言。
汪曾祺创造了一种“别”的美学
——在《汪曾祺别集》研讨会上
徐强
现场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线上观看直播的读者朋友们:
下午好!
很高兴看到《汪曾祺别集》的面世。
检点以上各书,《别集》之“别”大致有几种含义:一是传统含义,即个人著作集;二是强调按作者原始著作单行本的方式出版;三是编纂体例特别;四是成套文集中收(内容和体裁上)“别类”“另类”作品的卷次。
《人间送小温——汪曾祺年谱》,徐强著,江苏广陵书社2016年出版
据说《沈从文别集》的命名起自汪曾祺先生的主意。他大概没有想到20年后,在有了皇皇12大卷的《汪曾祺全集》之后,还会有一套他自己的精致、漂亮的《别集》出现。但我们觉得,不仅由于收录范围、编纂体例、假想读者的区别,使得《别集》与《全集》并不雷同从而自有独特的存在价值,而且我认为,《别集》用于汪先生自己,也别有几分适切感。汪先生的人格与风格,相对于端庄肃穆、正襟危坐的“标准正体”来说,都有一种偏离感、旁逸感,就像一棵树,他多半不喜欢做那规矩的主干,宁愿做侧生斜出、顾盼灵动的侧枝。某种意义上,他创造的是一种“旁侧”“别”的美学。所谓个别、特别,别出心裁、别开生面、别具匠心,这些词用在汪先生身上显得格外恰切。
《汪曾祺文学年谱》,徐强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
《沧浪诗话》说得好:“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这个“别材”,指的是有别于普通技巧的“才华”,也指“特殊的才能”。汪先生有个小说名篇叫《异秉》,异秉也就是“别材”的同义词。汪先生本人是富有别材的。例如多事草木虫鱼之才,工艺制作之才,书画戏曲之才,烹饪美食之才……这些他称之为“文章余事”的闲情逸致,看上去与文学创作关系不大,其实不然,也许正是这些偏居外围的才华风流,成为他文章之大才的关键奥秘。
《汪曾祺别集》第7卷《非往事集》,徐强编
《汪曾祺别集》的取义,兼有以上多方面,概而言之,有几端:别在选篇,别在体例,别在校勘,别在外观设计。还有一点,别在编委团队。有人会说,编委不过是挂个名而已吧。这套别集的编委不只是挂名,这里我想指出一点,就是每卷编委最后所写的“后记”,全无一定规范,有的叙述交往,有的谈作品,有的顾左右而言他不知所云。但可能正是这样的方式,才是谈论汪曾祺的正确方式。
徐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汪曾祺年谱》作者,《汪曾祺别集》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