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作家马识途,喜逢旧作被拍成了“贺岁片”
《“子弹飞来”笑开怀》金科散文“天府神韵”系列(十四)
(成都作家金科先生,其实是土生土长的安徽合肥人。
金科先生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来到成都定居后,几十年间,写出了一系列关于他这第二故乡的散文。而人在他乡别样的观察视角和情感意蕴,使得金科笔下的“天府神韵系列散文”,无论是风物还是人物,都显现出一种颇为独特的韵致,既引人入胜,也耐人寻味,所以深受读者喜爱。
征得金科先生应允,我们在推出他的开篇散文《微风斜雨》之后,将陆续推出金科的“天府神韵系列散文”,每周一篇,并配以图片,分享与读者。/ 敬编 )
“子弹飞来”笑开怀
金科
马识途先生是我十分敬重的老作家,经历不凡,著作等身,可谓老马识途,德高望重。我的第一本散文集《微风斜雨》,就是他老人家写的序。已近百岁的马老,老当益壮,至今笔耕不辍,很久都没有再见到他了。
1998年,金科与马识途
又到了辞旧迎新的喜庆日子。
那天,当意外得知马老将要走出深宅,去那成都最为豪华的王府井影城,要亲眼目睹根据他早年创作的小说《夜谭十记》改编的电影《让子弹飞》的消息后,我便早早的等候在那里,想一见久违的马老。果然,马老在众亲友的陪同下,满面春风,飘然而至。
影院虽昏暗,笑声却不断。
刚一亮灯,我正欲趋前向马老致候和祝贺,却见一大帮媒体记者风快地拥挤到马老身边,争先恐后地要马老谈谈对那影片的观感。
记者们的抢问,如同子弹般的不断飞向马老。大概马老也想让那些“子弹”多飞一会吧,久久沉默不语,笑而不答。
马老的女儿见状,想是要急于帮着马老解围吧,就代马老说了一句“还是等我父亲回去消化消化再说吧”。
然而,娱记们岂肯罢休,七嘴八舌,继续向马老连连发射着各种各样的“子弹”。
过了好一会儿,想来马老觉得这些“子弹”也飞得差不多了吧,这才大声说道:“大气!威武雄壮!”铿锵有力,声如洪钟,一点不像年近百岁的老人。丢下这样一句言简意骇得“答记者问”后,马老这才得以慢慢走出重围,脱身而去。
次日下午,这部深得马老赞赏的贺岁大片《让子弹飞》,将在成都老牌的锦江宾馆举行新闻发布会。听说马老还要来,我又早早地赶至那里,想再睹马老的风采。果见马老身着一袭红衣,兴致丝毫未减,又喜笑颜开地走了进来。
马老的到来,让喧闹的会场一时静了下来。
忽听马老对着峨眉电影集团的老总说道:“子弹都飞到成都来了,峨眉该如何应对吆!”
马老猛地冒出这么一句风趣幽默的话来,逗引的会场升腾起了一片欢笑。
笑声过后,依然陪伴着马老的女儿对大家说,马老昨天看完电影回到家后,激动不已。不顾休息,便赋诗一首。今天一早起来,他又亲笔挥毫,将这首诗用毛笔写了出来------
众人听了,便都嚷嚷着要一睹为快,马老却笑道“不急。不急。”大概马老又想让他亲自制作的这颗“子弹”再飞一会吧。
过了好一会儿,方见有人走上台去,小心翼翼地将马老携来的那幅墨宝交到姜文先生手上拿着,这才徐徐展将开来。
众人一看,只见洁白的宣纸上,马老用他那独具一格的“马体书法”写着:
子弹飞来呈异彩,
街头巷尾说姜文。
芙蓉城里显头角,
纽约蜗居铸铁魂。
联袂明星添大气,
献美丽娘浥清芬。
层楼更上谋新篇,
荧屏何人不识君。
——庚寅年冬月,观姜文导演《让子弹飞》后立作七律诗一首志贺,并书以为姜文先生饰壁。
马老的这首大作,经那有着“巴蜀鬼才”之称的著名剧作家魏明伦先生当众高声朗诵后,又迎来了一片叫好之声……
终于轮到马老开讲了。
马老操着一口浓重的川腔说道:“老汉今年九十六了,已是一个时刻准备听候上帝召唤的老人了。所以现在我也很少到外面去参加什么活动了。但是,今天这个活动,我是一定要来的。我来干什么?我就是要给姜文先生扎起!抽起!我要当面向他表示感谢!感谢他给四川人民带来了一部热闹、大气川话版的贺岁片------昨天我看完电影十分兴奋,就连夜赶写了这首情诗,要亲手送给亲爱的姜文先生。”
马老这番不乏煽情的话语,说得站立一旁这部影片的导演和主演姜文先生,激动地走上前去,紧紧地拥抱起了马老。此情此景,不由让会场的气氛一下又掀起了高潮,全场掌声雷动。
当《让子弹飞》剧组主创人员簇拥着马老一起大合影时,未料,马老突然站立起来,竟像成都球迷般的振臂一呼:“雄起!”
顿时,惹得会场四处响起了一片“雄起”之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
对着台下近百位记者的“长枪短炮”,马老一直呵呵地笑着,笑得好开怀……
写于2011年1月
(编辑 / 敬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