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大厂花了这么多心思做这件事,为什么还是吃力不讨好?

已有成效,需要共同协作。文/以撒游戏防沉迷,游戏行业里的头等大事。自2005年以来,它的标准与规则越来越完善,大厂也几乎都在推出相关平台、产品。例如腾讯的成长守护平台、网易的家长关爱平台、米哈游的成长关爱平台等等……然而前一阵,与它有关的话题又变得沸沸扬扬,一篇文章上了微博热搜,文中表示,未成年人往往能绕过系统限制,因此防沉迷似乎名存实亡。

不过我发现,文章中不少论述,都是2007年时对于防沉迷系统的介绍,现在已经不再完全适用。在葡萄君的记忆中,这个话题曾经不止一次被讨论过。这让我有些好奇,这么些年过去,在新一代孩子、家长,和各个群体的眼中,防沉迷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为此,葡萄君采访了几组不同的人选。孩子“我号有五六个,哈哈哈”我先是潜入了一个00后的游戏开黑群,自称“14岁”少年。在群里,我试探性地问了问解除防沉迷限制的方法,很快,就有一个自称“46岁”,资料上却写着“16岁”的群友搭话:

不得不说,这突如其来的劝解让我有点意外。不过他随即又说:

如此看来,防沉迷系统果真没用吗?据葡萄君了解,这些“狡兔三窟”的孩子,用的大多是家长、亲友的账号。以腾讯系游戏为例,只有用已成年的账号通过实名认证和人脸识别,游戏中才不会受到时间限制,否则在1.5小时之后,就会被系统强制下线。

近一个月,每天有约1784万未成年账号,因登录时长超1.5小时被强制下线在表示我并没有这样的手段后,他们又给我支了个招:游戏时间到了就去看直播,或者刷抖音、快手……反正只要手机在手,就总有你能玩的。家长“别说小孩了,我给自己都设置了防沉迷”虽然很残酷,但事实就是如此:系统可以用技术手段挡住未成年人,但却很难做到让他们不玩游戏。这大概也是不少家长最大的困惑:为什么防沉迷这么严,还管不住孩子玩游戏?来自北京的凌先生,给我分享了他的感受。他对游戏的态度或许比起寻常的家长更加开明一些:他自己小时候也沉迷街机,被家长从游戏厅里拽出来过。但如今,手机就是最便捷的娱乐工具,家长很难通过一己之力管好孩子。所以他认为,开发商也有义务通过技术手段限制未成年人的时间。”我最早接触到防沉迷系统是在两年前,一次春游时孩子把腿摔骨折了。这一代孩子对钱基本没有什么概念,于是住院时他用过年抢的红包消费,花光了3000块。后来我联系到工作人员,经过验证后,他们把游戏里花的钱都退回来了。他们说,这种情况可以接入系统(编者按:系统指成长守护平台),一是可以监控时间,二是有消费情况会马上推送给我。上学时,我们管孩子玩游戏会比较严,基本只有周末给他玩一个小时。但说实话,现在很多作业必须在手机上完成,包括打卡、报体温,这让我们很难像低年级时一样没收手机,再加上平时工作,也不可能24小时盯着他。尤其是去年暑假,在老家那边既没人管他,也没人跟他玩,他一天能玩四五个小时游戏。每天他外公外婆都会说他、收他手机,甚至让我们打电话警告,或者带他出去吃饭、逛街分散注意力,但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后来他跟我说,系统算法根据游戏时间,识别出了他小学生的身份。之后上线就会要求实名认证、人脸识别。绑定系统之后,他每天就只能玩一个半小时,最多打四五把就被踢下线。确定没法解除之后,他也默认了这样的规则,更珍惜每一次玩的机会,每天要是输了一两把就舍不得打排位,怕又掉星。我觉得别说小孩了,连大人都会沉迷游戏不能自拔,所以成年人可能也同样需要防沉迷。比如现在我玩《王者荣耀》超过5小时,系统会强制我休息十分钟。后来我也会对自己强制“防沉迷”,比如在周末打一整天,打完就删掉,专心上班。可能也是因为我这个沉迷游戏的爸爸,我们家对待游戏的态度比较非主流吧。学校和其他大部分家长的态度就是一刀切,但我甚至会带他一起上分。最近快开学了,我们也跟他谈过一次,他自己主动把游戏都给删了。六年级时他的期中考试名列前茅,我给他奖励了一个曜的鹰眼皮肤。后来他打开手机,呆了一会儿,说爸爸!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我觉得通过这种方式去引导他适度游戏,还是很好的。而且通过游戏,我们也能在他身上,看到一些平时注意不到的优点。比如怕打不好被人骂,这就是一种责任感——他练英雄会先打人机,过一阵才去匹配。”厂商“用了最严的技术,还要斗智斗勇”作为游戏厂商,在防沉迷的话题中会被自然而然地卷入风暴中心。曾经葡萄君只是发布相关文章,就在后台收到过近千个孩子的抱怨,可想而知,厂商在多重压力下会有多焦头烂额。

据伽马数据统计,未成年人过度消费事件中超6成与监护人信息保管不善有关。就像前文所说,技术或许注定没法完全解决问题。那么游戏厂商在这个过程中到底做了什么,又是何等心态?葡萄君联系到了在这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腾讯成长守护平台。”现在的孩子,确实一个比一个聪明,他们找得了小卖部老板、借得了身份证、忽悠得了家长的脸。而家长往往也会因为一时疏忽,抑或是工作繁忙而无暇顾及。这也是为什么,在建设防沉迷系统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用到最严的技术手段。比如通过AI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判定身份,对疑似由未成年人操作的成年人账号,在其登录游戏时要求进行人脸识别验证,与公安权威平台数据比对。并且在验证过程中,将相关数据都加密处理,全程由机器识别。截至今年2月24日,这种技术已应用于腾讯旗下超过100款手游中。它的效果也相当明显:最新数据显示,平均每天有724万个账号在登录环节、6万个账号在支付环节触发了人脸识别验证,其中因拒绝或未通过验证,登录环节有约90.5%的账号被纳入防沉迷监管,支付环节80.0%被拦截了充值行为。不过和他们“斗智斗勇”久了,我们也学聪明了——除了用最严格的技术手段,我们还要“多手抓”,比如关注家庭沟通和教育:在线上,我们打造了一个线上的家庭孩子的沟通社区,请专家老师讲课、给用户答疑解惑;在线下,为了让更多家长知道成长守护平台是家长的帮手,可以管孩子玩游戏,也倡导家庭理解,我们还想办法做下沉传播,尝试去农村刷墙、做地铁广告、滴滴广告,2021年还要联合成长守护“家庭沟通计划”发起人邓亚萍团队做家庭沟通类的上星综艺节目。除了对青少年进行管控,还有不少成年人用成长守护平台进行“自我管理”,甚至还有管老公、男朋友的,这对我们来说是个意外发现。但是我们的核心,仍然是培养青少年的健康自律,希望大家更多用来管孩子和自己,要不然我们会收到和分手相关的解绑投诉的。我们想对家长朋友们说:孩子们很聪明,他们会想各种办法逃过管控。但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并不应该只是把“孩子管得死死的”,而是要一起努力地让孩子正确看待游戏、培养自律的习惯、努力向上,拥抱未来的人生。”专家“防沉迷的第一道防线,是孩子自己”在长达十六年的防沉迷斗争中,不同的群体之间出现过许多大大小小的纠葛——家长怒斥厂商、孩子与家长对立、厂商又与孩子“斗智斗勇”……而在这些纷争之外,还有一群人跳脱出来,站在更高的视角研究着相关话题。葡萄君这次联系到刘梦霏博士,谈了谈她对防沉迷这件事的看法。她是一名游戏研究学者、游戏化设计师,主要以历史的视角研究游戏的本质与社会影响。她在2019年自清华大学毕业,目前任北京师范大学讲师。她认为,防沉迷并不是一个单纯靠家庭教育或系统限制就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家长、孩子、学校、厂商等多个方面合力完成。”我觉得在防沉迷的问题上,第一道防线绝对不是家庭,而是玩家自身。他们凭什么就可以不对自己的游戏行为负责?因为年龄小,就完全不需要负责吗?青少年首先应当做好游戏方面的自我管理,做一个负责任的玩家,并且也不应被强加过多限制。其次,学校在游戏教育上的缺位,绝对是在亲子矛盾不断加剧的过程中,相当核心的原因之一:孩子没有在学校里学到任何和游戏相关的,或者任何有助于增进他游戏素养的内容,这是造成很多游戏偏差行为的关键。其他媒介也一样,比如你是天然地学会从小说里理解世界的吗?当然不是。小说无法脱离教育,独立地发挥价值。我们一定是通过学校的语文课教育,先学会了怎么读文学作品,接下来才真正学会欣赏和理解文学。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教育相当于一个脚手架。如果我们等量齐观地看,那为什么游戏就应该独立地发挥作用呢?再说到家庭方面,我认为亲子在游戏的问题上是没有根本矛盾的。如果游戏是一个可以帮孩子充分实现自我和学到新东西的媒介,它也可以是你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亲子之间的本质矛盾是什么?大多都是围绕时间管理的——许多孩子都没有学过时间管理的技巧,并不知道自己的游戏时间应当受到管理。在这个问题上,应当背锅的并不应该是游戏,因为游戏能发挥多么积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受玩家自身影响。比如这个玩家的目的,是想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那他玩团队竞技游戏的时候就能有所收获。另外一些玩家就算是单纯地玩,也可能会获取一些积极的社交关系,或者心理满足感等等,这些是哪怕消费游戏也能带来的好处。总的来说,我们都希望游戏产业往好的方向发展,但它不会自然而然地变好。每一个意识到问题的有识之士,肯定还会再往下迈一步:怎么解决问题?办法就是,大家各自去做自己能做的、该做的事情。比如说游戏研究、游戏批评、整体游戏素养的建设等等,只有这样,很多改变才会慢慢发生。”

游戏葡萄招聘产业记者/内容编辑,

(0)

相关推荐

  • 当孩子们试图解除游戏“防沉迷”丨触乐

    孩子们在网上寻找能够帮助他们解除防沉迷系统的人,一步一步踏进为他们设下的陷阱里. 1 我经常想,对于孩子而言,一个游戏账号究竟意味着什么? 根据腾讯2020年间的数据统计,在成长守护平台小助手全年接通 ...

  • 熊孩子为了玩游戏有多拼,只有客服知道

    2020-12-08 18:44 放大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放大灯(ID:guokr233),作者:孙汝亮,编辑:李拓 "啊,我刚说错了,这是孩子的账号,不是我的.我就是(孩子的)爸爸,可 ...

  • 16岁女孩打游戏,3个月花了9万多元!家长要求退款遭拒

    最近,四川绵阳的市民林女士向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反映说:她16岁的女儿因为打游戏,3个月在华为应用市场充值95000多元.孩子是如何绕开游戏实名认证的?这些钱还能退回来吗?存款到期后本息一分不剩竟是 ...

  • 防沉迷面前,游戏公司与家长能和解吗?

    "我的孩子沉迷游戏,我该去找谁负责?"一位家长茫然地在电话中质问道. 在陆陆续续往游戏里充了1万多元后,她才意识到自己的孩子玩游戏已有三年之久,她们家是做生意的,起初根本没留意到这 ...

  • 00后花钱,为什么如此大手大脚?

    赤潮AKASHIO2021-06-01 08:05 编者按:本文来自 赤潮AKASHIO(ID:AKASHIO),作者 天使不投资人,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成年之前,你最多一次花了父母多少钱? 如果再加 ...

  • 中国游戏“防沉迷”的二十年

    在如今的时代,"电子游戏"显然是一个受众面广.体系完善的成熟行业,除了主机和steam上的硬核选手,很多休闲党也会忙里偷闲开黑搓两把王者荣耀,甚至你会在家里看见爸妈斗地主梭哈欢乐豆 ...

  • 骗家长人脸识别进行游戏充值?腾讯未成年保护功能又升级了

    孩子假借拍照之名行人脸识别之实,忽悠家长进行游戏充值怎么办?10月23日,腾讯宣布,未成年保护措施再次进行功能优化.   根据腾讯披露的功能,若用户在游戏充值环节触发人脸识别验证,系统将自动进行语音播 ...

  • 玩游戏一定会沉迷?这可能是对孩子的误解

    对于游戏这一热门话题,舆论正在经历从无理由的抵制到允许辩驳,这未尝不是游戏行业最大的改观. 2018年,<我的世界>开发者大会上,奥运冠军田亮意外现身,讲述了他与这款游戏的渊源.起初在得知 ...

  • 冒充成年人熬夜玩游戏?腾讯游戏“零点巡航”功能全面上线

    为针对性解决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身份在夜间偷玩游戏的问题,7月5日,腾讯游戏在现有人脸识别验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正式上线"零点巡航"功能. "零点巡航"旨在对夜 ...

  • 防沉迷!家庭教育是第一道防线

    "您别打骂孩子,请跟孩子好好沟通."这是腾讯未成年人家长服务平台客服小冬在接线期间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她经常会听到电话那头传来的孩子哭声,父母的吵骂声,除了安抚.劝解,她也会加快处理 ...

  • 今天开始,把玩游戏的熊孩子们管起来!

    今年的6月1日,注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儿童节.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要求,2021年5月31日之前,所有游戏企业必须完成防沉迷系统的接入工作,逾期未接入的游戏将停止运营.未成年人游戏保护,即将在这个一时刻进 ...

  • ​防沉迷新规两个月,小学生与游戏"生离死别"

    8月30日,"史上最严新规"出台,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网络游戏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 ...

  • 在电话那一头丨触乐

    在电话的这一头,退费,是家长们的核心诉求.但他们的诉求往往不只是退费这么简单.在电话的那一头,客服们倾听无数家长讲述他们失败的教育经历和进退两难的家庭情况,为他们提供情绪上的支持.这些家长们对着电话, ...

  • 九成未成年玩家,输给了“史上最强防沉迷”

    "防沉迷"这三个字,无论是网龄多年的老鸟还是初涉网络的孩子,想必对它都不陌生.这套伴随中国互联网尤其是游戏行业运行了十多年的政策和机制,也在今年的8月30号迎来了它堪称史上最强的& ...

  • 腾讯推出史上最强防沉迷功能,小学生末日来了

    王者吃鸡,手游界的双神,盲猜在座的小伙伴10个有9个玩过,还有一个在肝原神. 遥想当年,哔哥也是王者的顶流玩家,有着独门的上分技巧. 发个大喇叭招CP,组队开个变声器,叫声"小哥哥带带人家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