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赋第4讲
初1第4讲
赋句的类型(3)
对联、律诗、绝句、填词、辞赋、元曲六个班级不间断招生进行时,有语音讲授、有免费点评,稳打稳扎,循序渐进,欢迎来电或加微信好友咨询:13505747197!
《赋谱》中说:凡赋句有壮、紧、长、隔、漫、发、送合织成,不可偏舍。今天我们要讲就是最后两项:发、送。
一、发
1、发的概念及种类
发,又叫“发语词”,发语词是文言句首常见的语言现象,它经常放在句首表示要发议论,起引出下文的作用。古代称之为“发语词”,现代有的语法书称之为“提顿语气词”。发语包括三种:
原始,如:原夫、若夫、观夫、稽其、伊昔、其始也。
提引,如:洎及、然则、矧夫、于是、已而、是故、借如、乃知。
起寓,如:嗟乎、至矣哉、大矣哉。
2、发语的用法:
1)“原始”,探索事物起源,原始发项。如:“吾尝文战将北,羁游极西”,这里的“吾尝”就是发送类中的“原始”。
2)“提引”,承上启下之意。即所谓属事比辞,皆有次第,提引在中。提引,可以是段落与段落之间的“提引”,也可以是句与句之间的“提引”。如: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是以/灵符/必集,休祜/可包。
足以/光昭/千古,照临/下土。
这里的“而或”“然则”“是以”“足以”就是提引词。
3)“起寓”,开启下文,总结上文,直抒胸臆,起寓发头、尾。如:“悲夫!艳逸无穷,欢娱有极”,这里的“悲夫”属于发送大类中的“起寓”,是开始发感之意。
发送语没有固定的词汇。要根据文章的内容来自行发挥,决不能死往上按,也不能频繁使用,频繁使用会有画蛇添足之感。尤其不能一个提引多次使用,或者类似的发语在一个部位几次使用。
二、送
送,又称“送语”,“者也”“而已”“哉”之类也。如:“岂如扣角匡坐,且悲歌于白水;寻山小住,止危途于翠屏而已哉”,这里的“而已哉”即为“送”语。
送语主要用在文章末尾,起感叹作用,主要使用在文赋中。一般律赋、骈赋、骈文不用。
三、提引词的用法:
1、大凡壮句,其前面通常需辅以提引词。这一点,前面已多次给大家讲过。
2、提引词用于整句开头,也就是用在骈句上句的开头。提引词不需要对偶,所以骈句下句前不再加任何提引词。鉴于此,我们在判断句式时,应将提引词剔出后再论,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
3、一字的“提引”多用于发篇或句与句之间承接,二三四字及以上的“提引”既用于段落与段落之间,亦可用于句与句之间,无定式。段落与段落之间,也就是另起段落的开头。
4、换段、换内容、换韵一般都要用提引词,以提醒读者的注意。
5、在同一赋中,提引词一般不能重复使用。
四、提引词的特点
1、提引词均为一些文言语气词,或是由介、助、连、代词加“观”“稽”之类的实词等而组成。
2、提引词从一字到三四字的都有,当然,四字以上的也偶可见之,只是比较少。
3、提引词在骈句中的使用致使阅读节奏与诗不同,要单独划分节奏。“提引词”的大量使用,更是赋文与诗又一明显区别。
写一篇骈文,绝不是有的人所说的,仅仅是一堆对联。而是要状物、要抒情,要载道说理。特别是骈赋和律赋,其因骈句组成文章,而骈句已经是极其浓缩概括的句子,我们又要做到让人看得懂,又要使整篇文章连贯,提引发语就起到了这个作用的。如果说骈句是珍珠,那么提引发语就是一条丝线,把珍珠一个一个串起来。否则,文章就是一堆对联,美妙的骈句像是一堆散沙一样。提引发语不但在段落之间起连接作用,在一个段里,也同样起连接作用。“发送”这个大类明显借鉴于先秦散章。虚词使用于对偶句中致使阅读节奏与诗大相径庭,加上“发送”大量使用,亦是赋文和诗的重大区别。“发送”用好,可使通篇文章灵气逼人,无论是段与段之间、或是句与句之间皆可使含义与逻辑关系毫无滞碍。
我们先前学诗,特别是近体诗,因缺乏这类的提示词,在“起承转合”上主要靠“意象”,而骈律赋或骈文,虽立足于骈句,但其所讲究的“物、理、情”,不以自我意象的营造为主要手段,因此脉络清晰、条理得当,这其中,“提引”词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我们来看赵孟頫的《修竹赋》
修竹赋
赵孟頫fǔ (元)
猗猗(yī,柔美)修竹,不卉不蔓,非草非木。操挺特以高世,姿潇洒以拔俗。叶深翠羽,干森碧玉。孤生太山之阿,千亩渭川之曲。来清飙(biāo )于远岑(cén,小 而高的山),娱佳人于空谷。观夫临曲槛,俯清池。色浸云漠,影动涟漪。苍云夏集,绿雾朝霏。萧萧雨沐,袅袅风披。露鹤长啸,秋蝉独嘶。金石间作,笙竽杂吹。
若乃良夜明月,穷冬积雪。扫石上之阴,听林间之折。意参太古,声沉寥泬(liáojué,空虚幽静)。耳目为之开涤,神情以之怡悦。盖其媲(pì,并)秀碧梧,托友青松。蒲柳渐弱,桃李羞容。歌籊籊(tì长而尖细)于卫女,咏《淇奥(yù)》于国风。故于猷吟啸于其下,仲宣息宴乎其中。七贤同调,六逸齐踪,良有以也。
又况鸣嶰(xiè,山涧)谷之凤,化葛陂(bēi)之龙者哉!至于虚其心,实其节。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则,吾以是观君子之德。
这篇赋虽只有短短两百多字,但提引发语竟有六处之多。有单字的、两字的,如果去掉这些提引发语再去读,就会有生硬之感。
《文笔要诀》开端及说:“属事比辞,皆有次第;每事至科分之别,必立言以闻之,然后义势可得相承,文体因而伦贯也。新进之徒,或有未悟,聊复商略,以类别之云尔。”这里的“每事至科分之别,必立言以闻之,然后义势可得相承,文体因而伦贯也。”说的就是提引发语的重要性。
以下是一些旧塾根据《文笔要诀》而作的一些总结与注解:
大起:观乎,惟乎,原夫,若夫,窃惟(窃,自谦词。惟:这里作本意,即思或想),窃闻,闻夫, 惟昔,昔者,盖夫,自昔,惟。
旧塾解语:宜文之始用。
承上:是故,至如,至乃,至其,于是,是则,斯则,此乃,诚乃。
旧塾解语:顺上述诚成下文。
承易:洎于,逮于,至于,既而,亦既,俄而,洎,逮,及,自,属。
旧塾解语:承上述而分易之可用。
承果:乃知,方知,方验,将知,固知,斯乃,斯诚,此固,此实,诚知,是知,何知,所知,是故,遂使,遂令,故能,故使,所谓,可谓。
旧塾解语:承前因而论之可用。
转言:况乃,矧夫,矧唯,何况,岂若,未若,岂有,岂至。
旧塾解语:因上述而相异者用。
转同:岂独,岂唯,岂止,宁独,宁止,何独,何止,岂直。
旧塾解语:与上述相并者用。
转设:假令,假使,假复,假有,纵令,纵使,纵有,就令,就使,就如,虽令,虽使,虽复,设令,设使,设有,设复,向使。
旧塾解语:因上述而相推可得者用。
转非:岂令,岂使,何容,岂至,岂其,何有,岂可,宁可,未容,未应,不容,讵令,讵可,讵使,而乃,岂在,安在,岂类,讵以,岂如,未如。
旧塾解语:故上述而以为非之者可用。
转深:虽然,然而,但以,正以,直以,只为。
旧塾解语:因上述而引为深者用。
重轮:若乃,尔乃,尔其,尔则,夫其,若其,然其。
旧塾解语:另为述之可用。
转议:倘若,倘使,如其,如使,若其,若也,若使,脱若,脱使,脱复,必其,必若,或若,或可,或当。
旧塾解语:不趋前议可用。
转允:唯应,唯当,唯可,只应,只可,亦当,乍可,必能,必应,必当,必使,会当。
旧塾解语:因前述尔允之者用。
转当:方当,方使,方冀,方令,庶(或许,也许)使,庶当,庶以,冀当,冀使,将使,夫使,令夫,所冀,方欲,更欲,便当,行欲,足令,足便。
旧塾解语:因前述而应之者用。
转驳:岂谓,岂知,岂其,谁知,谁言,何期,何谓,安知,宁谓,宁知,不谓,不悟,不期,岂悟,岂虑。
旧塾解语:因前述而驳之者用。
承允:加以,加复,况复,兼复,又以,又复,重以,且复,仍复,尚且,犹复,犹欲,而尚,尚或,尚能,尚欲,犹仍,且尚。
旧塾解语:为前述而复允之用。
归议:莫不,无不,咸欲,咸将,并欲,皆欲,尽欲,皆并,咸使。
旧塾解语:总前述而复允之用。
引再论:自非,若非,若不,如不,苟非,何以,何能,何可,岂能,讵(岂,怎)能,讵使,讵可,畴能,奚可,奚能。
旧塾解语:因上述而再引者用。
承故:方虑,方恐,所恐,将恐,或恐,或虑,只恐,唯虑。
旧塾解语:因上述而将若者用。
承为:敢欲,辄欲,轻欲,轻用,轻以,敢以,辄以,每欲,常欲,恒愿,恒望。
旧塾解语:因上述而欲若者用。
引分:每至,每有,每见,每曾,时复,数复,每时,或。
旧塾解语:前并述而分议用。
承谓之:则必,则皆,则当,何尝不,未有,不则,可谓,所谓,诚是,信是,允所谓,乃云,此犹,何异,奚异,亦犹,犹夫,则犹,则是,诚愿,诚当可,唯愿,若令,若当,若使,必使。
旧塾解语:当谓之者用。
承顺:自可,自然,自应,自当,此则,斯则,然则。
旧塾解语:承前述而谓之者用。
以上分类只涉及大部分,实际使用中,另可根据需要自行发挥。以上的解释,不外乎就是四个字:起承转合,提引词起到的就是一个起承转合的作用。换句话说,辞赋文法上的起承转合,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提引词来实现的。以上所述,只是一个大概的指导,主要针对初学者方便查找应用而已。
五、提引词的训练
关于提引发语的练习方法,以换用法和新造法为主。
1、换用法。
所谓换用,就是选古赋一篇,然后先正确标出其中的提引发语部分,熟读之后,将原来的提引部分换成自己的新词。要求是不能曲解,不能割裂原文含义。换用时,可不拘原词字数,达意即可。
如上文所列的《修竹赋》:
猗猗(yī,柔美)修竹,不卉不蔓,非草非木。操挺特以高世,姿潇洒以拔俗。叶深翠羽,干森碧玉。孤生太山之阿,千亩渭川之曲。来清飙(biāo )于远岑(cén,小 而高的山),娱佳人于空谷。
观夫(盖夫)临曲槛,俯清池。色浸云漠,影动涟漪。苍云夏集,绿雾朝霏。萧萧雨沐,袅袅风披。露鹤长啸,秋蝉独嘶。金石间作,笙竽杂吹。
若乃(尔乃)良夜明月,穷冬积雪。扫石上之阴,听林间之折。意参太古,声沉寥泬(liáojué,空虚幽静)。耳目为之开涤,神情以之怡悦。盖其(只为)媲(pì,并)秀碧梧,托友青松。蒲柳渐弱,桃李羞容。歌籊籊(tì长而尖细)于卫女,咏《淇奥(yù)》于国风。故(方使)于猷吟啸于其下,仲宣息宴乎其中。七贤同调,六逸齐踪,良有以也。
又况(既而)鸣嶰(xiè,山涧)谷之凤,化葛陂(bēi)之龙者哉(者也)!至于虚其心,实其节。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则,吾以是观君子之德。
上述赋中,括号中的字代替前面的字后,全文风采依旧。
2、新造法。
这个练习方法,就是将一段赋拿过来,读上几遍后,去掉其中的提引发语,然后自己去加。加好后,再对照原文,看看自己的理解是不是很接近。只要没有什么大的出入,没有造成语义理解上的伤害,就没有关系。
纵观以上两法,无非是以各种练习的手段去熟悉、去掌握提引发语的用法。方法简单,难在坚持。
赋句的句式到此就讲完了,这些句式的归纳与名称出于唐代中期的《赋谱》,这本书本来是针对律赋而言的,但实际上不仅仅律赋常用,骈赋骈文亦大抵如此,而文赋散赋亦可,句式是构成一篇骈律赋与骈文的基础,打好这个基础,今后将受益无穷。
本讲提纲:
一、发
二、送
二、提引词的特点
四、提引词的用法
五、提引词的训练
关注本刊,即可收藏慈善诗会所有电子版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