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野一雄论经方证治(十八):急性肺炎与治疗详解(2)

龙野一雄简介:1905-1976,日本著名汉方医家、医史学者,主要著作有《伤寒论金匮要略解说》《汉方入门讲座》《汉方处方集》《新撰类聚方》《日本医学史》《汉方医学大系》等。

急性肺炎与治疗详解(2)

第5证型 胸虚热

相对于柴胡剂的实热,应该还存在虚热。此处就虚热进行更清楚地论述。

所谓虚热有两种含义。其一,虚且有热,即虚证还带有热的状态。另一个含义,为消极的实证,即非实之义,而称之为虚者。大体上如果为实,一般具有变成充血,即热之状态的倾向,但如果没有上述这种实的状态,却呈现出热的症状,称之为虚热。

如果严格区分上述两种虚热,有时会出现不同的病像,但在临床上将二者当做同一种情况进行处理基本无误。

这个证型的共通症状有发热、胸部自觉症状、咳痰等,看上去像第2、3、4证型,但具有心下部位轻度紧张且脉呈虚象。

发热的热型不定。胸部自觉症状有苦满感、懊恼感、胸痛、呼吸急迫、呼吸困难等,应该选择与各自对应的方剂。

柴胡桂枝干姜汤所呈现的恰如小柴胡汤证虚者之证,可以认为其发热程度不定,有时高热,也有时热度不那么高。咳痰不太严重,胸部自觉症状可有烦苦、气短、心慌悸动等,但是这些症状也并没有达到成为主诉的程度。腹诊多可触及右侧肋弓下腹壁轻度紧张,但患者并无明显自觉该部位的不适。全身处于轻微疲劳状态,即使有汗出,皮肤也无光泽而偏于干燥。面色也不佳。脉象多为沉而细。除此之外,本方证有三大特别征候,即口渴、头汗、腹部悸动,一般情况下至少出现两个征候。有时仅有口唇干燥而替代口渴,或有盗汗替代头汗者。本方使用频度较高。

炙甘草汤比柴胡桂枝干姜汤更虚、更具干燥性、更具有摇动性证候。即发高热、心脏悸动感强烈、呼吸变得明显急促困难、口渴和腹部悸动也显著。皮肤干燥程度也比柴胡桂枝干姜汤更显著。特别以气短与心慌为主要指征。全身疲劳状态显著。脉如跃动状,但无力。如果从气短症状来看,好像是竹叶石膏汤证更加重一层者,但竹叶石膏汤几乎没有心慌悸动,而心慌悸动在炙甘草汤则是主证。竹叶石膏汤是水之枯涸,而炙甘草汤则为血之干竭。

对于有心脏衰弱征候者,柴胡桂枝干姜汤与炙甘草汤均为重要之处方。

某种程度上来说,几乎无人使用栀子豉汤,但它也是一个重要处方,是胸内苦闷为主证时不可缺者。本方的着眼点是烦热。胸部窒塞样难受或疼痛。心下部位柔软,即使看上去有一定紧张度,但一按压则无底力。还有,或觉得肚子发空但不欲进食,或发热,或失眠,或可见舌乳头粒状凸起而红赤、上覆白苔,等等证候,可参考。

若栀子豉汤证而有呼吸表浅表现者,可使用加甘草的栀子甘草豉汤。

第6证型 虚寒

共通点是寒性故不觉得发热,或者仅仅出现发冷。这种情况通常是基于体质因素从发病初起即呈现出该病状,但有时则是因误治所致,即对于虚证者却使用麻黄汤、葛根汤、大柴胡汤等偏泻实的方剂而致陷入虚寒,故出现该类型的证候。

虚寒型者基本上是安静的、沉郁的,没有张扬性表现,与他觉体征相比较,其自觉症状也少,反应性表现少,此为该型的共性。代表方剂是真武汤。

真武汤证为颜面苍白,至少没有颜面红赤,即使啰音等明显,但其咳痰、呼吸急促等症状亦应属不明显者。其中有时即使咳痰量相当多,却不伴有其他症状,呈现出虚证的状态。特别是状态消沉没有精神。脉象可表现为沉、沉弱、浮弱等。

柴胡桂枝干姜汤用于发热不高的虚证。其指征与前述无大差别。

茯苓四逆汤几乎是仅作为误治的救治措施来使用。所谓误治,并不限于使用麻黄汤、葛根汤等发汗剂及大柴胡汤、桃核承气汤等泻下剂误治的场合,有时也是小柴胡汤、柴陷汤等所引起的变化。其主证为烦躁,陷入虚证而出现贫血性、下肢发冷、脉细弱等,烦躁可具体表现为烦苦、痞闷、焦虑不安、身体不安定、手足伸到被子外面、辗转反侧不得入眠、严重时捻衣摸床。一般可根据全身状态、烦躁、脉象来确定茯苓四逆汤证。病情严重者可每天按时服药5、6次。如果本方使用得当,烦躁、下肢发冷等可减轻,脉象可由沉变浮,由弱而增强。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很少使用,但因表寒、里虚、停水状态出现胸满,见于肺炎时可以使用。这时临床上会出现沉或者弱的虚脉,咳嗽喀痰外可有胸部苦闷、发胀、呼吸急迫等症状。此时的证候近似炙甘草汤证,但其内在变化则为相对于炙甘草汤之血热,而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呈现出可疑为血寒的症状。

(待续)

(译自《汉方入门讲座急性肺炎》,收载入《龙野一雄论经方证治(呼吸系疾病篇)》)

附:“王宁元汉方与腹诊译介”文汇系列

书1,《伤寒派腹诊论著选译(一)》,6万字,现代汉方大家对伤寒派腹诊最具权威性论述。

书2,《龙野一雄论经方证治(呼吸系疾病篇)》,9万字,龙野一雄先生经方治疗呼吸系疾病论著与医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