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父亲的“父亲节” ——怀念我的父亲

本文作者:李翃


“父亲节”是近几年兴起的新节日,是商家营造的消费节日。父亲是一个永远的尊称,与“父亲节”没有实质关系,但提到“父亲节”,我不由想起了我的父亲。

父亲离我而去已经有10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永远印在我的心里,挥之不去。正如歌曲《父亲》唱的那样,“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等我长大后,山里孩子往外走,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都说养儿为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言语不多,一年四季操持农作。文革期间,为了养活全家多挣点工分,每年夏、秋夜晚顶着星星,有时冒着暴雨、披着雨袕子(用羊毛做的防雨御寒的雨具)为生产队放牧着牛群(农村叫放夜牛),下午继续参加生产队繁杂的集体劳动。

记得那是一年的秋天,一个星期六晚上,天下着毛毛雨,父亲放牧的耕牛走丢了两头,父亲找了半夜,毫无结果。第二天我想跟着父亲玩耍顺便寻找,走啊走,我们翻过了一座座大山,跨过了一道道河沟。开始我心情很好,可越走越累又饥又渴实在走不动了,一屁股坐在地上不走了。而父亲前一天晚上没有休息(放夜牛),一天多了找不到他放牧的耕牛,既怕糟蹋了集体的庄稼,又怕坏人赶走可能形成的损失自己无法承担……因此,心急如火舌干嘴裂,也顾不上饥渴,一把把我背在肩上,用绳子把我与他紧紧绑在一起,继续马不停蹄翻山越岭寻找着耕牛,就这样我不知不觉在父亲的背上睡着了……直至找到耕牛。

寒冷的冬天和初春,生产队的其他社员都在家里猫冬,而父亲为生产队喂养着牲畜。“三九天”的早晨,滴水成冰,他打破机井的冰层,手推水车饮食着集体的牛群,头冒热汗清扫着脏乱的牛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即使这样辛苦付出至年底,仍欠着生产队的口粮钱,欠着为妈妈治病借亲戚的钱。

那个时候我们家里过得非常艰难,可以说是家徒四壁,但父亲仍然没有放弃让我上学的念头。记得那是1979年的秋天,我在外地上高中住校,住校的同学需要自己向学校交面和土豆,学校负责做饭。我们村遭受了自然灾害(冰雹),生产队的粮食欠收,国家的返销粮(生产队从国家购买的粮食,再分给社员)还没有及时到位,家里的粮食所剩无几了,我在学校要么需要交面,要么只能退学(当时我们的同学也有因为家里的原因退学的)。面对艰难的选择,面对自然灾害的压力,他在家中苦思冥想,当天亮的时候家里一地烟灰,一夜之间父亲变白了头发。几天时间他走亲访友四处筹借,三斤、两斤、一斤满满地记了两页,终于筹借够了我需要的面。他把筹借到的粮食按时送到了学校,给我留下了一封信,自己就赶着回去干农活儿了,这或许就是父爱如山吧。

父亲一生节俭,身上的衣服虽然破旧,但也干干净净容不得尘土粘身,只要是干活回来,总是习惯性地在院子里用扫帚把自己身上的尘土打扫干净,把院子整理得井井有条。每天繁重的劳动磨炼了父亲坚强的意志,但脸上始终没有一丝笑容。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父亲起早贪黑在自己的责任田里精耕细作,打理着自己的庄稼,放牧着自己的牛羊,其乐融融。虽然故乡自然条件十分艰苦,生活贫困,但在父亲辛勤操劳下,我家的日子逐渐好了起来,慢慢还清了所有外债,父亲的脸上也出现了少有的笑容。

父亲一生粗茶淡饭,但体质非常好,我记得在我上学前,父亲既没有看过病,也没有进过医院,更没有体检过,一但感觉自己不舒服就吃一个感冒药或止痛片了事。可他在妈妈离开我们三年的那年初冬不慎跌倒致胯关节开裂,后经集宁区医院治疗基本恢复了健康,但从此行动有所不便。

父亲年轻的时候,没有出过远门,没有离开过故乡,最远到过中旗街镇。从中旗回来后给我们讲中旗的十字街是多么多么好、中旗的马路是多么多么宽,中旗的路灯是多么多么亮……父亲晚年去了乌兰察布市姐姐家居住,他说这地方比咱们那里好啊,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哪有这么好的生活!

父亲一生与人为善,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随着时间的流逝,父亲年事已高,但他仍坚持自食其力,独立生活,没有拖累过儿女一天,从不给儿女添任何负担,直至离我们而去也是走得干净利索。

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个普通的中国农民,一个平凡而默默无闻的老人,一个不争名利只知付出的老人,一个没有文化但明理的老人,一个融入人海里找不见的老人。


(0)

相关推荐

  • 鲁北记忆:“牛事儿”散记

    伫立故乡西北湾甜水井台上,背倚柳丝倒挂的垂柳,乍见夕阳西下,余晖下西北湾冰凉的水纹也似乎有了暖意.西北湾四周挂满余晖的青草尖在夕阳的笼罩下,显得有些迷迷朦朦.尤其是西北湾东边靠近圩壕一边的蒹葭挺挺的沐 ...

  • 就读这篇 | 我欠父亲一句生日快乐

    我欠父亲一句生日快乐 康丽艳 作者简介     康丽艳,毕业于黑龙江大学,现在从事英语教学.业余时间喜欢写生活中难忘的人和事,在生活报及其他平台发表过一些诗歌和文章. "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 ...

  • 村庄物语 | 村里曾经的先生们,今天的我们懂不懂?

    全文约1300字,阅读约需8分钟. 前不久,我在沿淮半岗的乡村集市上,偶遇一位会打算盘的老先生.姓张,今年恰好88岁.算盘珠子拨得啪啪响.于我来说,那是久违了的节奏和场景. (前不久,我在沿淮半岗的乡 ...

  • 散文||社 房

    社   房 蔡小平||江苏 人民公社年代,每个大队都有大队部,每个生产队也都有社房.我们生产队的社房,建在前后两个庄子的正中间,座北朝南,一排八间草房.墙是泥土垒成的,足有一尺二寸厚.每间屋檐下的南北 ...

  • 散文:难忘那些年,那些事/陈泉宇

    散文:难忘那些年,那些事 □陈泉宇 陈泉宇,男,46岁.江苏省泗阳县经信局干部,文学爱好者,发表过<一座古城的骨感与妩媚><舌尖上的古韵与豪情>等散文. 这是一段尘封已久的记忆 ...

  • 徐名发:力尽筋疲卧残阳

    力尽筋疲卧残阳 ---春耕话耕牛 安徽怀宁 徐名发 "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说的是惊蛰一过,中华大地自此进入春耕季节.自古以来农民们都重视春耕,战国末年著名思想家荀子就曰:&q ...

  • 记忆里的“场稳”

    "场稳",即场院,是存放庄稼.晾晒粮食的地方.不知道为什么,以前,我们这里都管场院叫"场稳",现在,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还有这样称呼的. 大包干之前,每个生产队都 ...

  • 牛角声声

    准时得很,时间一到,李大爷的牛角号就"嘟--嗡!嘟--嗡!"地吹响了. 听到放牛的牛角声,人们把牛丫一揭,耕作的牛们就像打脱牢门,"呃--昂!呃--昂!"朝牛角 ...

  • 耕牛情节

    为喜欢割草的奶奶喂一头牛 昨天在办公室几位同事翻看我的相册,看见我的父亲牵着一头耕牛站在竹林边.同事惊奇的问,你们家还喂了牛的? 这年月,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是农村的主力,没有那么多人力和精力喂养一头耕 ...

  • 【父亲节】静若幽兰:散文|怀念父亲

    怀念父亲 文/静若幽兰 "让我来,孩子!"记得那是一个春播的季节,我正在犁准备下秧的田,天空忽然暗下来,一道闪电似乎把天空撕裂成了一个巨大的口子,瓢泼的大雨倾泻下来.牛似乎也吓懵了 ...

  • 我的爱牛情结

    ◆ ◆ ◆ 文 | 图:东方欲晓 今年因为家里有事,又住回老家蔡店.与以前一样,早晚都会上彭城河边遛达遛达,活动筋骨,锻炼身体. 经过整治的彭城河堤焕然一新,沿河堤还铺设了人行步道.步道是用本地盛产的 ...

  • 散文||借 牛【征文】

    借   牛 潘宗旭||贵州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牛年春节假期已是过半,有一句世说新语,叫做"假期余额已不足".是的,对于我来说,岂止是"假期余额不足",而是牛年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