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乾州蕞娃:夜半捉蟋蟀
夜半捉蟋蟀
乾州蕞娃
一直以来,对于蟋蟀、蝈蝈、蛐蛐这三种称呼我始终没有搞明白,他们到底是同一种动物的不同称呼,还是不同的动物。为了不闹出笑话,所以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特意上网查了资料:蟋蟀、蛐蛐是一种昆虫,只是一个为学名,一个为俗称。个头小,黑色,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俗称阴虫。而蝈蝈个头大,绿色和棕灰色,多数喜欢干燥有阳光的地方,怕水,这种昆虫称阳虫。看到这段文字之后,我才定下心来开始写下这篇文章。
关于的蝈蝈最早记忆,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过一篇记叙文《三只蝈蝈》(第五册),讲的是小学生小东和小牛在上学的路上发现一棵折了的向日葵,两个孩子为了这棵向日葵能不能活下去打赌,赌注是三只蝈蝈。小牛认为活不了,小东认为一定要救活。下午放学后,当小东准备去救活向日葵的时候,发现小牛已经在救向日葵了,而在他的旁边放着三只绿色的蝈蝈。这篇文章采取了先抑后扬的手法,赞扬了小东的有爱心,小牛的有诚信。但说句实话,这篇文章对于我这个比较愚笨的三年级学生而言,确实没看懂。我只记住了其中的蝈蝈。
关于蟋蟀的记忆,是小学五年级第十册的一篇说明文《蟋蟀的住宅》,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亨·法布尔(1823-1925),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没讲过,这个是我写文章时上网搜的)。让我感动的是“蟋蟀是一种小小的昆虫,但蟋蟀却靠自己的力量建造了一个温暖而舒适的住宅。”
关于它们的更深刻的记忆,是在上师范的时候,我们所学过的《诗经・七月》,文中有一段话“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内谨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意思是说:五月蚱蜢弹腿叫,六月纺织娘振翅。七月蟋蟀在田野,八月来到屋檐下。九月蟋蟀进门口,十月钻进我床下。堵塞鼠洞熏老鼠,封好北窗糊门缝。叹我妻儿好可怜,岁末将过新年到,迁入这屋把身安。
之所以夜半捉蟋蟀,是因为这小东西跑到了我家里的卫生间里。晚上不停地叫让,妻子不堪其扰,先是一个人弄了半天没捉住,所以硬生生地把我从床上喊了起来。没办法,只能睡眼朦胧,来到卫生间捉蟋蟀。
先是关了灯,轻手轻脚地进入卫生间,通过蟋蟀的声音仔细辨别这个小东西所在的位置。因为一旦开灯,这小东西就不叫了,我就没办法抓它了。但是关了灯,我又无法清楚地看到它在哪里。
我在和妻子交换意见的时候,说话声吵到了孩子。她知道后,很好奇,贪玩的她便也加入了捉蟋蟀的行列,这样在这个并不是十分炎热的夏夜,我们全家总动员一起捉蟋蟀。在女儿的提议下,我打开手机电筒找蟋蟀,希望光线能弱一些的时候,蟋蟀不会因此停止它的唱歌。
借助手机微弱的灯光,我终于发现蟋蟀原来躲藏在梳妆台柜子下边的下水管道附近。柜子底部距离地面的空间有点狭小,想要钻进去捉它是不可能的,我只能跪在地上,把手伸进去,凭着感觉去捉它。这还不算,最糟糕的是,我发现这蟋蟀躲在下水管的背后,我根本看不见它,这种情况下要捉蟋蟀起来,自然就不容易了。
不过,我的举动让蟋蟀感受到了危险的气息,所以它从藏身的地方逃了出来。这为我抓住它创造了条件。于是,在妻子和女儿的助力下,我左扑右扑、费尽周折终于抓到了这个罪魁祸首,虽然,我觉得这蟋蟀本应该是最好的音乐家,但毕竟妻子女儿不喜欢,所以只能把它驱逐出境。
是以为记,也算是夏夜一趣,不然总觉得会辜负了大半夜的忙碌与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