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是贤人之乐
读《古文观止》卷之十一
上梅直讲书
常说:有事做,有人爱,有所期待,是人生三件幸事。
在外,我们为了生活也罢为了理想也好迎着朝阳出门,带着夕阳回家。
回到家,卸了妆,一身素颜,毫无牵绊和纠结,做个深呼吸,点上根自己钟爱的清香,喝碗淡粥,清心寡欲地全身心放松下来之后,身心一定是需要静而不是躁。
而静不是来源于外部环境,它是源于心灵深处的慰籍。而这样的慰籍不是朋友的一句客套问候可以满足了的。
烛灯下忙碌完一天的事务之后,最能慰籍心灵的莫过于和知己说说话,唠唠嗑,雅致而暖心的交流是我们作为人,上天对我们的馈赠。而如果你的知己又是一位贤人,那你就是最快乐的人了。
梅直讲即梅尧臣,当时他任国子监直讲。苏轼在嘉祐二年考中进士,主考官为欧阳修和梅尧臣。这篇文章是苏轼中进士后,给梅尧臣写的信,要求拜见。文章宗旨是说:获得贤人作为自己的知己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苏轼讲到:"我每次读《诗经》读到《鸱鸮》,读《尚书》读到《君豳》时,曾经私自替周公不被了解而难过。待到阅读《史记》,看到孔子被围困在陈、蔡两国交界处,但是他却照常抚琴歌咏而不停歇,和他的学生们自足快乐。这时才体会到周公的富贵,倒有不及孔子贫贱的地方。"
苏轼考中进士后,得到欧阳修和梅尧臣的赏识,苏轼感觉很自豪,因为他觉得在这件事上他既不是通过打通关系又不是靠亲戚老友嘱托说情而得到他心目中贤人的看重;想起可以追随大贤作为他们的弟子,能够有凭仗而引为知己之乐了。
他想,那苟且地碰上一时的运气而富贵,身后跟着车辆、骑兵等几十个侍从,让那街坊上的百姓聚集观看而啧啧称羡的,又怎能替换拥有贤人作为知己这样的快乐呢!
人的追求是因人而异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如果遇见了贤人可以作为知己,你可能会在黑暗中看见光。
就如同九千年前,广阔无垠的撒哈拉,水草丰盛,草原上羚羊、长颈鹿、斑马、大象等野生动物呼啸穿梭其间。但到了八千年前,曾经滋润过这片土地的雨水枯竭了。没有雨,土地逐渐变成我们今天熟悉的沙漠,人类和动物都开始追寻逐渐消失的水源。
知己是一位贤人,就已经足矣。如果意外地又迎来了好运,就认为是上天额外的馈赠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亦或不小心碰上了恶运,也不去懈怠堕落。
就像八千年前,习惯了丰盛滋润的草原优渥的生活后,有一天草原没水了,变成了沙漠,居住在这里的人和动物都不能坐以待毙,而是竭力面对和适应现有的环境和条件,让周围的人事物和谐旋转,再上路!这也是有贤人做知己的乐处和人们向往和贤人做知己的冲劲儿。
(感谢大同市书画家千之老师为本文配图)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