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敏辉:三人行路的风景
作者余敏辉,安徽黄山人,历史文献学博士,现为淮北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曾出版著作十余种。
三人行路的风景
这本书的起头纯属偶然。
近一两年,在朋友圈、公众号里看到马尔和利雪老师各自写出的有关临涣题材的散文,陆陆续续地发出来,一篇又一篇地读下来,觉得越来越有意思,也越来越有味道。
很多人都非常熟悉临涣,玩的是浍河、包河,听的是老茶馆、新戏台,吃的是棒棒茶、腐乳肉、烧饼羊肉汤等等,在马尔和利雪老师的笔下,临涣具有了风韵风情,大街小巷、凡人琐事皆入了画。
这些年来,我对故乡黄山,工作、生活着的淮北,历史文化方面皆有思考与着笔。后来涉猎隋唐大运河文化的历史,在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当代情境之下,再去看临涣已有的、要有的东西,渐渐地也就有了一些感悟和认识。
历史只有和当下发生联系,形成关系,才具有实践意义。
我发现自己由归纳一些材料、规整一些想法而写出的东西,和马尔、利雪老师的临涣书写有一种内容契合。我在概貌上书写临涣的历史,厘清其脉络,探索它已有历史文化资源的开掘、定位与走向,而马尔与利雪老师则是以即景似的、感悟式的写意,采撷了古今临涣的风貌与变化。
有一天我突发奇想,我们三人能否各存其面貌,而又以不同的角度共同反映和展示千年古镇临涣呢?
想法刚冒出就约着开了个三人的碰头会,马尔与利雪老师一呼即应,一拍即合。
这便是这本书的缘起了。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对自己身处的淮北这个城市的历史关注,具有了很高的热情。我们注视这座城市的由来,知道更多的它的来龙去脉、所走过的曲折路程,往前走也才会更明晰。
淮北的历史文化无疑是丰厚的,不管是先秦还是秦汉魏晋时期,都有过自己的历史辉煌,隋唐大运河通航时又是一个高潮。
它曾经的经济与文化的繁荣昌盛在逐步的显现出来。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资源型城市,而且是转型中的资源渐趋枯竭性的城市来说,历史文化是一笔宝贵财富,在秀丽这片河山的同时,我们也为自己的文化渊源感到自豪与骄傲。
从文体构成、个人风格来说,这本书算是个尝试。
仅仅依赖于内容上的间接关联,能否在不同叙写的样式和风格中达成互为丰富的效果,增加可读性,只有等读者诸君来评断了。
我们自己的收获很大。内心在书写中得到了充实与慰藉:至少为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标杆之一——古镇临涣,我们做了一件还算有些文化意义的事情。
书名确定为《古镇临涣,我们只知道那么多》,并非自谦,而是实情。
临涣丰厚的历史文化我们毕竟只涉猎了其中极少的一部分,而在我们各自的表述中也会存有这样或那样的遗漏与不准确。
但有一点我们是确定无疑的:这本书具有浓厚的临涣情怀,这份真诚足以支撑起我们的文字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