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人文:淡淡的年味,淡淡的谈——曾经的年味,曾经的风俗

读史知今,广西各地历史解说,少为人知的地方志历史,欢迎关注!

正月十五,元宵节,这春节也就算是过完了,不知道,这个年,你过的怎么样?

因为生活方式,物质供应,社会发展等等,各种各样的原因,现在的年,总体来说,气氛上是越来越淡了,很多曾经的过年习俗也慢慢的发生着变化。有的依然保留,有的已经消失,有的正在改变,有的正在形成,总之,不同时代,过年的习俗都有所不同。

现在桂平过年的年俗,其实最主要的,也就三四天时间,廿九包粽,三十年贴对联,挂红灯笼,整夜饭,初一行大运,初二回娘家,初三之后,也就慢慢没有了年的味道了。除了家里多几顿聚餐,街上基本与常日没多大区别了。

早上二三十年,桂平过年的气氛如何呢?从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这代人的感受,其实还是比较有味,比较传统的。

关于传统过年的风俗,现在常见一个宣传语,就是那首民谣,“过了腊八就是年,小年如何,除夕如何。。。。”一直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有相应的安排,这些都是传统的说法,也主要是北京地区的。中国幅员辽阔,各地风俗各有精彩,差别自然就是有。

像桂平,这里的年,一般没有这么早,都是小年后,才是进入年的状态。也有有小年大过年的说法,这一天是要进行一次祭祀的,内祭祖,外祭天。

同时也要祭祭灶王爷,顺便把香案中一年的香灰清除,整理,换新。从这一天开始,就准备过年的东西了,吃的,喝的,买过年必要用的东西,这几天也要抽空进行一次家庭大扫除。擦窗抹门都是小事,收拾一下屋里屋外才是主要的。

八九十年代,总体来说,家庭物质生活比六七十年代丰富,当然也还比不上现在,那时很多东西都是一年才做一次,很有节日仪式感,应节感。哪怕就是鸡肉这种现在日常可见的肉类,当年也多是过年过节才真正能爽口吃上一回,还有新衣,新鞋,一般人家都会在临过年时,做一套,买一套,特别是对小孩子,十分有意义,所以作为小孩,对过年的期盼心情,如今年轻一代是体会不到的。

春联,红纸,鞭炮,香烛这些都是过年必备,还有就是过年吃喝习惯了,计划包粽子的,粽叶要买,绿豆要磨,糯米要备,鸡要抓好,家有小孩子,那还得准备些食料,扣肉,炸鱼,还有一些“油炸鬼”作为小吃,这就是每家每户不一样了。

总之,过年要买,要做的事情比日常多很多。也许,正是现在物质生活丰富,鸡鸭餐桌天天见,粽子365天的商品化,吃喝方面,现在很多人对年的期盼愿望也就下降了很多。

廿八,廿九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包粽子了,人多的分工,浸糯米,淘绿豆去皮,洗粽叶,备点柴火在大灶上烧水熬粽,蒸年糕,到晚上,一顿美美的开镬粽,就是最开心的事情。

年三十,可以说就是家里过年时最忙的一天,杀鸡,贴对联,祭祖,看似事不多,可是这一天大人小孩都是没有空的,最主要的都是为了晚上的那一顿夜饭。

对于小孩子来说,年夜饭就是那只大鸡腿了,所以从家长斩鸡煮夜时,就开始守着,盯着那鸡腿了。年夜饭桌上无论菜多菜少,都是随便几口就放下碗了,然后拿着鸡腿往外跑,最有意思的是,这还是小孩子的普遍行为,一堆小孩子在比较着谁手上的鸡腿够大,吃得够美味。

这种童年乐趣,也是现在的小孩子所无法享受和理解的。

现在除夕夜,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看春节晚会。都知道,春晚从1983年开始,虽然晚会不如现在这样丰富,但说实话,那时能看到的人很少,因为那时先不说什么电视传输技术,什么收视率,当时电视机都是十分少见的,更不用说彩色电视机了,连黑白电视机整个桂平都没有多少台,年三十的,也不好意思到人家家里去看。

年三十有守夜的风俗,在这一天,平时早早把孩子赶回床上睡觉的父母,也不太理小孩子了,任凭孩子们在门外玩,这也是小孩子最“肆意”的一天,半夜两点不睡都不要紧。

小孩子忙什么呢?自然就是捡鞭炮,放鞭炮了,从下午祭祖开始,家家户户都会摆案,燃香,放炮,男孩子们听到哪家放炮就往哪家跑,为的就是捡那些没有爆响的“臭炮”,“哑炮”。

那时候的鞭炮和现在的有区别,那时候一挂鞭炮中,一般都是大小都有,每几对小的就编排一对大的,而现在的一挂鞭炮中,每个炮仗大小都一样。总之,各种原因下,一千响的鞭炮中有几十个不响,都很正常,所以捡一下午,一般大大小小都能捡到数十个,这些鞭炮就是为了男孩子们熬夜乐趣了。

年夜饭后,大人有大人的忙,小孩子就是街头巷尾的捡鞭炮,放鞭炮,一直玩到一点多钟。“哑炮”引信长的,那重新捻紧一下,用香,用火柴重新点放;引信短的,那就是拆开包装,把火药倒出来,排成一线,或是光看火药一路火光,或是中间放上几个鞭炮,由火药引爆;玩法也很多,最后听到响就是开心了。

说白了,也是那时的经济生活,物质生活条件所限,娱乐方式简单,一没那么多钱去买成品的烟花,爆竹,二没有现在的电视,手机各种设备,所以那时小孩子们的快乐也是简单。

如今,人们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娱乐方式多了,买烟花爆竹也是批量的买,批量的放,生产工艺的提高,火药量少,鞭炮的“哑”“臭”率也大大减少,基本上一千响的一挂鞭炮,放完就只剩炮纸碎了,也就没有了那种听响到处跑,捡鞭炮一个个放的乐趣了,何况现在鞭炮也不能随便放了,放鞭炮倒成为不良行为了。

现在过年期间,各种各样的活动,基本上就是人的聚集就是活动,更多的是商家举办的活动。在那时候,桂平的过年活动很少有商业气息,是真正的传统文化,文化馆的新春象棋挑战赛,木偶戏,县政府的舞狮,个别单位的舞狮表演,都十分精彩。

那时的舞狮可不是现在看到的那样,只见狮子蹦蹦跳,只闻锣鼓咚咚响。那时的舞狮爬高咬青(也叫采青),利是吊在四五米高的空中,舞狮就各种技术套路往上采,同时,在利是上方,人们还不断的吊放着鞭炮,要采到利是,那是要迎着“炮火”上的,俗称:煨狮子,这是很考验舞狮人的。

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印象中最精彩的一次煨狮子,大概是1985/1986年,在现在西山镇政府那次,那狮子足足被煨了一个多钟头才咬到青,红色鞭炮纸院里铺了厚厚的一层。

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街上无论怎么样,没有如今的那么多灯笼,那么多的中国红,但以前大街小巷都透着很浓很深的过年气氛。

初一起床当然是先收父母的红包了,无论多少,那时候都是巨款了,小孩子们可以在过年期间买一些平时难得一吃的零食,大部分小孩也就是过年期间才如此阔绰了。早饭之后,自然就是一家人出门行大运,这可还得看准老黄历,看清楚行大运方向,才选择出门的方向。

初二就开始拜年了,娘家,亲戚,朋友,相约不少,基本上就是一年来家庭交际间的人情往来最重要,最频繁的时间了,对于小孩子来说,也是过年利是收获的最大机会。

到了正月十五就是收关时候了。在这一天,重要的内容,就是吃汤圆。不过桂平的汤圆和现在定义的汤圆不一样,现在广为认知的元宵汤圆,都是小小个的,甜的。

但桂平传统的元宵汤圆,说白了,就是糍粑,个头大,为了应节,馅是花生,芝麻,白糖,想省事点的,多包几个咸馅的,干脆晚饭就是这些了;讲究一点的,也会在晚上八九点时才煮,当夜宵吃。

当然,按老传统来说,元宵是小的个头的,这不假,但在那个时代,还是因为物质条件,包小个的汤圆还是不方便的,干脆都做成大个的,也就成为糍粑了。所以,在一定程度来说,桂平元宵节的汤元也就是平时见到的糍粑!

正月十五的街上也是很多节目的,文化馆也会在晚上举办猜灯谜活动,这一天,很多人把过年几天剩下的烟花爆竹全部放了,也算是新年的结束,新的一年生活全面开始了。

不过,早几十年前,早到百多年前,在桂平,正月十五吃元宵倒不是重要的事情,除了舞龙舞狮外,最重要的,是点花灯,后来又叫挂灯。

古籍中记载的这个“挂灯”风俗,是说当一户人家生了儿子后,过的第一个正月十五,会到本户籍所在的社坛,挂一个剪纸花灯,同一个社坛地的其他有求嗣者,就会去取,然后请亲朋邻居吃一顿大餐,这一顿饭的名头,就叫送灯。

这种习俗后来经过多种演变,但根本都是一个目的,就是求子,后来流传到九十年代前后,随着社会生活环境,方式,观念的改变,也就很少有人办这种宴席了。

如今的过年,有没有味,这是看个人感受的,正所谓一代人一代事,年长的这辈人,自然会用以前的经历来比较,而年轻年少的一辈,生于此时,自然也就有新的看法,什么年味不年味,过年能回家,能保留贴对联,发红包也就够了。

什么年俗,年味,那就是故事了!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我!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

桂平过年旧俗一二

桂平:这些桂平的新年旧俗,你知道吗?

2019年广西桂平西山初五迎春祈福活动——迎财神

2019年广西桂平白石山三清观新春祈福法会

2019正月十五·桂平南木和社宾山寺庙会

2019年正月十六桂平南木弩滩庙会

桂平人文:笑睇饺子霸北方,一镬米粽讲风俗,桂平的年粽味道

桂平的“素中之荤”

桂平:探索发现《桂平味道》

桂平:大暑狗

桂平:紫荆笋上市了

桂平:二月初二食社

桂平:三月三假期

桂平:4月5日清明西山拜山

桂平:清明·五彩糯米饭

桂平人文:史说桂平七月半中元节风俗

桂平:七月十四鬼节风俗多传统

浔州府O鑫森淼焱壵:八月十五中秋节

桂平:观音诞上观音岩

桂平:观音诞前寻访观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