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人至今留着祖辈童年玩具,跨越70年依然可用

北京通州张家湾村有着千余年历史,68岁的王贵武在全家在村里住了五代,家里至今保存着很多老物件,从剥老玉米工具到老式熨斗,最让老人记忆深刻的是自己爷爷留下的钢圈,已经70年了,依然可以使用。老人高兴了,还在巷子里遛几趟,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

张家湾是北京通州古镇之一。说起张家湾,不得不提京杭大运河,这座小镇漕运兴而兴,也因漕运衰而衰。在那个没有汽车也没有铁路的年代,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就是客货运输的命脉。自辽代开始,张家湾就是运河之畔最繁忙的码头之一。图为张家湾老的南城门。

张家湾的得名,始于元代。公元1279年,大都(今北京)蝗灾乏粮,张瑄等自东南"造平底船六十只,运米四万六千石,从海道至京师",溯潞河北上,因停船于此,命名"张家湾"。图为张家湾古桥。

1290年,京杭大运河全线开通,郭守敬主持开挖的通惠河于张家湾入潞河,河运、海运成为维持元代统治的命脉,也使张家湾先于通州而成为重要的码头和物资集散地。图为古桥对岸就是张家湾村。

张家湾衰落距今不过百余年时间,至今残存的城墙和修复后的南门,都佐证了这个小城曾经有过的辉煌。图为张家湾修复后的城墙。

上午11时,烈日下的张家湾村很安静,古城墙和对岸的村庄被一座古桥连成一体。村子中央,68岁的王贵武老人正在和一个老人聊天。走进院子,老人拿出几个保存了很多年的老物件让一群年轻人辨认,很多人都认不出,老人笑着一一介绍。图为王贵武老人展示刨玉米的工具。

当老人指着挂在墙上,已经锈迹斑斑的钢圈的时候,一个年轻人认出这是童年曾经玩过的滚钢圈。王贵武笑着说,这个钢圈是爷爷制作的,给自己叔叔玩的,至今已经70年,比自己的年龄还大两岁。图为老人自己保存的熨斗。

说着,老人拿出钢圈到巷子里来回遛了两趟,说小时候自己也常玩这个。

王贵武老人的院子很大,两排房子足有几百平方。“儿子媳妇住楼房了,我自己其实也有楼房,因为夏天平方凉快,还是习惯住在院子里,接地气。”图为现在只剩下他和老伴住在老房子里。

提起张家湾,王贵武老人说,听前辈说张家湾这里建有码头,南来北往的船只在此停靠。据悉,张家湾繁华时,镇内一街两巷商铺林立,达500余家,晋商曾在张家湾建有山西会馆,曹雪芹家人曾在张家湾花枝胡同开有当铺。图为张家湾残存的城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