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28 离藏入滇

你无法预料下一路段的景色是

枯燥、沉闷、惊险、

胆寒、秀丽、惊艳……

还是云雾笼罩混沌一片

这就是——川藏线

——※※※※※※——

引子

一辆旅游面包车开入观景区,车上下来一群内陆游客,领头的是位年轻帅气打着黄色小旗的导游,貌似汉人。

我指着前方问这位小导游,这座山峰是什么名字。

“不许指!”小帅哥勃然对我怒道。

“为什么?”我惊异地问道。

对方做出不屑的表情,一翻白眼,与我擦身而过。

“这是神山,不能用手指的。”跟在后面的游客怯怯地小声告诉我,而后轻手轻脚一路小跑般跟上那小伙子的步伐。  

我顿时有些困惑,就算是在某个众所周知的门楼下指着画像也不会被人训斥吧?

我注意看导游如何介绍,但见他伸向雪山的右手五指并拢、掌心向上,与文革期间跳忠字舞对着伟人像的姿势差不多。

原来如此。

小帅哥以崇敬的手势对着神山笔画解说了一会儿,就不再言语,傲然地扫视一眼我们这些低俗的汉人,从兜里拎出一支烟和火机,抱拳迎风点火,猛抽两下,对着神山喷出一大口白烟,那姿态可是相当潇洒,与老夫年轻时有得一比。

很虔诚。只是,这导游真的不知道一个基本的常识么?按照藏传佛教的规矩,在这座世界第一神山前,你若有任何赞扬山之壮美、崇高的言辞,就是对广博和谐自然的不敬,更是对神山的不敬。

01 川藏公路的故事

我们昨晚入住的芒康县,位于西藏昌都地区的东南端,东部与四川毗邻,南部与云南接壤。在进藏旅行线路中,芒康的名气挺大,入藏两条要道在此交汇,从昆明北上的滇藏线与从成都西行川藏南线在这里融合为一体,直奔拉萨。

本次西行的第三天,我们走川藏南线,从成都到新都桥镇,又转向了川藏北线。三十天后从拉萨过来的我们,沿着川藏线开行四天,到达了西藏东南的最边缘。

说明:在建国初期,川藏公路又被称为康藏公路,因为它的起点是位于原西康省的首府雅安。西康省撤销后,康定、雅安等地划归四川,这条公路才被更名为川藏线,名义上的起点改为了成都。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并非不想修筑康藏公路,只是国家统一不久,还没有能力将在英国卵翼之下宣布独立的西藏搞定。在抗日战争的最艰苦期,蒋介石很希望打通一条从西康通往印度的生命线,西藏地方政府却坚决反对。个中缘由,各位可想而知。

芒康及周边地图

咱们可不客气,建国整一年后打个歼灭战,19天灭了藏军近万人(见前一篇游记),以雷霆万钧的和平手段解放了西藏。

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近代战争,哪里可能只靠小米加步枪?飞机能在天上窜,大炮可必须在路上拖。因此,驻扎在西南的刘邓大军若想杀入西藏,首先要有公路。

于是,咱们在1950年10月1日动手的前半年,一方面与西藏地方政府进行和平谈判,一方面调动十几万军民,不惜一切代价,试图打通这条世界上最难修筑的天险奇路。这条当时仅修建了一部分的公路在解放西藏战役中建立了莫大的功勋。

西藏解放后,由于后一段没修通,解放军只能赶着马匹,背着粮草枪支从茶马古道进驻西藏腹地。为了保卫西藏,这条公路必须迅速修建完成。

解放军在悬崖上打炮眼 来源:共产党员网

几年后,长达2000公里的康藏公路全线贯通(同步开通的还有青藏公路),代价是2000多条生命埋葬在路旁,一公里一条人命。

很早以前就听说过川藏公里的故事,那是中国筑路史上最悲壮的一幕。当时还不好理解,怎么会有这么难修的路?

此次西行,才理解为什么这条天路如此难以建设。

看看成都到拉萨的卫星地图就知道了,在这一段地震如此频繁的区域,印度洋板块将青藏高原挤向四川盆地,压出了一道道褶皱。这些褶皱就是山高谷深、跌宕起伏的十几条山脉,其间还有湍急的河流。

川藏公路必须无可躲避地横跨高山峡谷,攀上世界屋脊。

川藏公路周边地势图

以六十多年前的工程技术,能开辟出公路真的是奇迹,这是我一路上所由衷感慨的。2000多人死亡,或许还是被缩小的数字。贯通之后那么多年的物资运输中,更不知道有多少辆军车滚下山崖。西藏旅游兴起后,也不知道有多少旅游车、自行车……川藏线上有多少幽灵在飘荡?你最好别想了,一定是全中国最多的,我猜在全世界的排名,不是第一就是冠军。

当初为何选择从川藏线突破,在来此之前还不能理解,走完青藏线就明白了。

首先,川藏线最短。

其次,青藏和新藏的地势平缓很多,但海拔太高了,而且需要穿越很长的无人区,筑路的工程难度更大。

再次,粮草先行,就要有物资供应基地。49年之后,哪里能提供大军足够的粮草?只有天府之国四川,新疆和青海不用谈了,那个时候的云南,也是相当贫瘠落后。

通车后的康藏公路 来源:共产党员网

因此,打通这条天险路,是军事、政治、经济各方面的首选。

正是因为这一段段横穿,每一条山脉的地势、土壤、气候各有不同,造成了川藏线上的风景变幻无穷,过一山就有数景,你无法预料下一路段的景色,是枯燥、沉闷、惊险、胆寒、秀丽、惊艳……还是云雾笼罩馄饨一片。

入藏旅游,如果只是飞机火车直达拉萨,将会失去很多乐趣,这是与去别处旅游最大的不同,西藏的景色,大多在路上。

川藏南线高程图 图片源自网络

自驾游最常选择川藏线和青藏线两条进出路线,“川进青出”或者是“青进川出”。川藏线艰险却秀丽,青藏线轻松而枯燥。选择哪种方式进出,就如钱钟书形容的吃葡萄的两种人,是先吃好的还是先吃差的。

我们这一趟行程很有趣,开始的时候沿着川藏南线、川藏北线各走了一段,离开西藏后在青海、甘肃兜了一个大圈子,最终却从青藏线进入西藏。

也就是说,我们是“青进”,然后呢?

然后我们从这里开始转入滇藏线,奔向云南。

川藏南线示意图

入藏的五条主干线路(川藏、青藏、滇藏、新藏、中尼),我们走了四条。如果勉强算上新藏与中尼的重叠部分,五条线路都走了。

第一次自驾进藏就这么干,也是少见。

02 芒康盐井

早上出门被加油耽搁了。

不知为何,过了林芝后,加油必须实名制,需要拿着身份证在加油站里排队,等待着工作人员不紧不慢地录入信息。川藏线上各个县镇只有一家中石油加油站,民营加油站也不多。昨天在民营加油站加了一箱油,味道大得呛死人。中石油的质量有保障,却又很霸道,芒康这边早上八点半才上班,不紧不慢。你急也没有用,必须等,下一个加油站至少在百公里之外。

在西藏自驾,少于半箱油就加总是没错的。

离开县城,进入了214国道,向着云南方向行进。四下依然是贫瘠的土地,路旁的房屋满是尘土,头上扎着红布条的康巴汉子穿得脏兮兮的,还有小孩在路旁招手讨食。讨钱的,或许是骗子,讨食的,那是真穷。想起昨天在路上遇到那一群女子,昌都怎么会穷困到如此境地?真是不解,令人心酸。

车过红拉山,海拔4400。山口立着金丝猴自然保护区的牌子。我们冒着寒风在云雾缭绕的隘口张望半天,别说猴子,连只鸟都见不到。我只好多看几眼相公,也算是聊以慰籍吧。

之后驶入山南,气候更加湿润。山上不仅林木更加茂密,还有了大片的阔叶林,从山上可以俯瞰红色澜沧江的一个个拐弯,风景不错。

中午到达盐井。

曾经在央视10频道看过一部芒康盐井的纪录片,据称这里是世界上独一无二还在生产的手工晒盐地。影片中那古老的制盐技术和纳西族生活、生产体系给我留下挺深的印象。今日终于能够来到此地,有种莫名的期待。

我本人对于人文类的景观兴趣远大于自然风景,而我们的领队李兄与我正好相反,人文类的坚决不进,宁肯在外面等着。李兄也代表了大多数游客,景区冷冷清清的,会有多少人愿意花80块钱只是看看晒盐的水洼呢?

原以为芒康盐井是西藏极为重要的产盐地,入藏后才意识到,青藏高原缺什么也不会缺盐,昔日的沧海,今日的高原,独特的地质条件造成西藏到处都有人畜都不敢碰的咸水湖。在前面的尼泊尔游记中就提到过,盐和羊毛是当年西藏最主要的出口物资。

因此,芒康盐井大约只是用来满足附近地区需要的。青藏高原四下的低海拔地区反而缺盐,比如尼泊尔。

由于生产出的盐的颜色不同,盐井村分为白盐井和红盐井两个部分,盘踞在澜沧江两岸的山壁上。如今,白盐田(上图右岸)已经被废弃,另一边红盐田还在生产。

盐田堆积在一起,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的,远看就像是山崖边长出来的木耳。盐田每块仅10平方左右,木头支撑,抹泥为池。盐民在岸边打井,取出卤水,在池中晾晒成盐。以成本考虑,这种手工盐田应当早就被淘汰了,据说保留下来的原因是用这种盐制作的食品有其独特的风味。

远眺盐田,视觉效果并不太好,红色的泥土、红色的石头、红色的江水、红色的盐田,混为一体。走近俯瞰,盐田中的水映射着蓝天,顿时有了极强的画面构成感。俯身爬入盐床下,盐柱如钟乳,木质的横梁和立柱上盐花朵朵,视觉效果也很好。摘下一根凝结的盐柱,咬一口,咸得齁死人。

盐井是家中女性的资产,本地男人并不从事田间劳作,这是纳西族的传统。挺奇怪的是,红盐井既然还在生产,为何不见任何劳作的纳西族妇女?

后来才知道,夏季盐井是歇着的,靠天吃饭的露天晒盐在雨季怎么能生产。再者,澜沧江暴涨的洪水在这个时节也将盐井淹没了。

注:所谓盐井就是井盐。井盐是采用打井方式抽取卤水,晾晒而成盐。盐的制造分为湖盐、海盐、井盐和岩盐,在传统上前三者都是晾晒,而岩盐则为采矿。

爬到了盐井的下面,猛然看到几个男孩在岸边的盐井池中洗水。他们一丝不挂,蹦蹦跳跳,也不怕掉到池边奔腾的江水中。

这种情景太生动也太难得了,如此极佳的拍摄机会怎能放过呢?

以冯老师多年的经验,如果别人在洗澡,你扛着相机大摇大摆地奔过去,一般不会有好后果,最佳的方式当然是靠着我这高精尖的设备远距离偷拍。

我仔细研究了光线、角度和构图,觉得现在的位置并不合适,绕过去180度或许更佳。于是,我以悠然自得的神态,小心翼翼地在层层叠叠迷宫般的盐田中穿行。要知道田间的小路极为狭窄、陡峭、湿滑,经常走着走着就是绝路,抱着两台相机无处扶手,很是危险。

几经周折,终于绕了过去,在无人的僻静之处,我举起相机,用长焦镜头瞄向远方,咔擦!咔擦!可惜依然不太好,因为孩子们又换了个池子,离我的位置更远,且大都背朝着我……

但总体上还是让人满意的。西行能搞到自拍之外的裸照,实属不易。

本想继续等下去,华哥、相公将电话连续打来,彻底暴露了我的藏身之处。想到还有更加不耐烦的李兄在景区外面等着,他们也不好意思多待,只能催促我赶快结束。

到盐井之前,我预感到这里应当能拍摄到一些有趣的画面,果然。如果能住上一两天,早晚守在在盐田旁,或许有可能遇到更多别致的风景。

盐井村里还有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据说挺有意思。我极想去看看,也只能放弃。几个人出来旅游,总是要互相迁就。

有机会下次再来吧。

03 梅里雪山

离开盐井一路下行,到了军事检查站才意识到,我们正在离开西藏。

本次西行,入藏几经周折,之后在青藏高原转了20天,告别却是这么简单,那一刻有喟叹,有失落,更多的是不舍。

进入云南省德钦地界,室外温度骤然上升到30度。依然是盘山公路,道路并不艰险,植被更加丰富了,也有了瀑布激流。

靠近德钦县城,公路的右侧是滇藏线上最著名的梅里雪山。

这座雪山可是大大的有名,其中的卡瓦格博主峰海拔6700多米,是云南省第一高峰。卡瓦格博顶着很多光环,比如有人说它是世界上最美的山峰。在藏传佛教中它是八大神山之首,统领着其他神山和整个自然界。还有,它是世界上最难攀登的山峰,历史上的所有登顶行动全部失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中日联合登山在冲顶的时候挂了十几个人,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山难,失踪者至今尸骨难寻。

其实,稍微有点逻辑就知道这些说法多是夸张臆造。首先,世界最美谁来定义?其次,如果卡瓦格博是神山之首,被称为佛教世界中心的冈仁波齐又是什么地位?最后,几次登顶失败就是全世界最难的?若不是九十年代因照顾民族情绪禁止攀登此山,谁以现在的登山技术,一座海拔不到7000的高山真的无法征服?

任何闪耀的光环都是人造的。

我们靠近梅里雪山的时候,山峰笼罩在云雾中,山腰上拖下来冰川颇有些肮脏。与见了雪山就哎呦哎呦直叫的李兄相比,我还真看不出这雪山有什么好大意思。有一点是肯定的,在滇藏线上观赏梅里雪山的距离很近,有种扑面而来的感受,这与在西藏看到的那一座座遥不可及的雪山相比要好很多。

雾锁山峰

沿着滇藏线继续前行,就到了梅里雪山最佳观景点——飞来寺。飞来寺是个小镇,据说寺还在,但我们没看见。这个镇的位置极佳,距离雪山很近,海拔也有那么高,角度甚好,既不需要过度仰视,又可以将梅里雪山的五个主峰一览无遗。若是沿着公路离开此镇,只能与雪山渐行渐远了。

到了镇子住下后不久,缠绕在峰顶上的云就散了,从左到右,神女峰、五指峰、将军峰、卡瓦格博峰(主峰)、战神峰,五座山峰一字排开,参差多态,很漂亮。不知为何,从这个角度上看,冰川也挺干净的。

梅里雪山诸峰

与本次西行遇到的雪山相比,这一次给我的感觉最为震撼。

梅里雪山最著名的景色是日照金山,在清晨时刻,初升的阳光只照到山顶,一片金黄。

我们来到这里,天色一直不好,夕阳西下前云雾散去,到了傍晚,眼看浓云又将雪山包围,我就知道明天早上可以多睡一会了。与恨得跺脚的李兄相比,我觉得在这个季节能看到梅里雪山的五座山峰,已经很可以满足了。

若要近距离观赏梅里雪山和冰川,可以前往一个叫雨崩的地方,需要从飞来寺徒步或骑骡子前往,单程至少一天的时间,来回三天比较合适。这是一条很有名的徒步线路,难度也不很大。敢于迎接任何挑战而且不在乎时间金钱的相公坚持要走一趟,李兄和华哥表示没兴趣,但他们可以在飞来寺等,我本人对这类艰苦挑战准备不足,几经犹豫,没有投支持票,相公也只好作罢。

转入滇藏线之前我们删除了前往稻城亚丁的计划,这回又放弃了徒步雨崩,相公可是相当郁闷。

无论头上的光环是虚是实,可以肯定的是,梅里雪山的卡瓦格博峰相当漂亮,是我在西藏看到的形态最美的山峰,与十天前在尼泊尔欣赏的鱼尾峰有得一比。

20多天,路过了那么多座雪山,大多笼罩在云雾中。离开青藏高原的这一天能够目睹挺拔秀美的卡瓦格博峰,也算个圆满了。

西藏,再见。

尾声

傍晚,在飞来寺的观景台上瞭望雪山,身边有几位年轻男女正在讨论着什么。侧耳倾听,是要去徒步的。

“请问,你们是到雪崩看雪山么?”我靠近问道。

“是雨崩。”一个女孩更正道。

“哦,雨崩,不好意思,我记不清。”我点头,“那里好玩么?”

“你没听说过么?”另一个女孩道,“不去天堂,就去雨崩。”

“为什么”

“雨崩就是人间天堂呀。”女孩道,她显然没想到我会提出这种无知的问题。

“听说那里没水没电没吃的,艰苦得要死。”我疑惑道。

“所以才是天堂!”女孩严肃地道。

“怎么听起来像是地狱呢?”我小声嘀咕道。

其他人继续向我描述那里多么原始,多么自然,山美水美诸如此类的。

“请问,雪崩那儿……”我接着问道。

“雨崩。”有人纠正道。

“对,雨崩,那里有棵苹果树么?树上有条蛇么?”我问道。

有人睁大眼睛望着我。

“是不是到那里大家都不用穿衣服,下身用无花果树叶遮一下就成了?”

所有人都睁大了眼睛。

我还是赶紧走吧。

飞来寺观景台

修订版后记

很多年未曾参团旅游,虽然走的地方不少,与导游打交道的次数却不多。在有的景区,因为时间关系,我会单独请一位导游,少绕路,我想了解什么也能得到答案,效率高很多。有时间我还是喜欢一个人慢慢转。
说这一段是想强调,我没有看不上导游的意思。
在景区里,也总也会遇到导游带团解说,对各省导游的职业能力、专业水平等,我也算是有一定了解。
多年来,总有云南旅游的负面新闻新闻,多与低素质导游有关。以我的观察,这个省的旅游市场管理与从业人员素质,或许也不至于在全中国垫底,但哪个省比它更差?我还不清楚。

原创图文

(0)

相关推荐

  • 2021滇藏游——西藏行

    穿越丙察察 想去丙察察走一次,已是多年了的愿望了,今年终于成行. "丙察察"或"丙察察线",指滇藏公路建设里滇藏新通道里面的丙察察路段,即丙察察公路. 我们的丙 ...

  • 从圣城拉萨到七彩云南,你不可错过的公路旅行!

    由刘昊然.王俊凯.董子健参与录制的公路旅行节目<恰好是少年>热播接近尾声了,豆瓣评分高达8.5,是近期难得的口碑综艺. 三位好友首次共赴山河之旅,没有生疏和隔阂,更没有节目组所担心的嘉宾放 ...

  • 第一次进藏如何选路线?川藏线 滇藏线,要玩就玩不一样的

    对于假期时间比较充裕的游客来讲,这条线路绝对值得拥有.一来景观类型丰富,雪山.冰川.草原.海子.星空.寺庙.藏房.盐田等等它都有,二来从成都进藏海拔慢慢升高,身体处于一个慢慢适应高原的过程. 不过好不 ...

  • 滇藏两万里——214线

    如果说有一条入藏线路可以和川藏南线媲美的话,那么就是滇藏线了,滇藏线就是国道214的一部分,一般是指云南大理至西藏芒康段,到芒康后与国道318交汇,便可转入川藏南线前往拉萨.我们是从北往南走的,途径西 ...

  • 【青新川滇藏阿里单车自驾行】出藏入滇,夜奔飞来寺

    觉巴山--川藏线最难行的一座山. 也是第二次与之相遇了. 2009年,我们曾无知无畏夜闯觉巴山. 截取那一次的博客记录: 无遮无拦.狭窄的土碎石路,毫无章法地扭曲着. 顺着路崖向下望去:一泓赤色江水, ...

  • [首藏作品](5886)院士入滇,绿色防控加速普洱茶产业转型

    院士入滇,绿色防控加速普洱茶产业转型◎本报记者 赵汉斌陈宗懋院士团队先进的茶园绿色防控技术,正在示范推广.他们在墨江森茂茶叶露水茶厂基地,建起了300亩绿色防控基地:在普洱祖祥高山茶园建立了120亩茶 ...

  • 西行漫记·02 男不入川,女不进藏

    对于大多数男人 成都 是一座 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 引子 十一年前的七月,第一次来到成都,在川师大参加一个网络工程师培训班.学习很紧张,从早到晚都没空闲.当年狮子山也算挺偏僻了, ...

  • 西行漫记Ⅱ:新丝绸之路上的摇滚【Vol.28】如入天方的乌鲁木齐 (上)

    西行漫记 Ⅱ:新丝绸之路上的摇滚 [Vol.28]如入天方的乌鲁木齐 (上) Leon君 信笔游疆 | 6.6, 2017 带着被太阳烤糊的耳朵,穿过通向赌城的沙漠. 天地间只有一条路和一辆车,这是我 ...

  • 中上虎跳峡游历记——藏尼滇自助游(28)

    10月6日一早坐上7:20的班车直奔虎跳峡镇下桥头,大概开了两个小时.我们一下车,就被一伙接游客的司机包围,包车游中.上虎跳峡砍到200元,一对青年恋人和我们老两口拼车坐上一辆面包车就走了,还有七个游 ...

  • 【分享】徒步入滇河道之洛龙河

    洛龙河发源于呈贡区洛龙街道办事处白龙潭,自东向西北流3.7千米与经开区洛羊街道大新册黑龙潭流水相汇,流经经开区洛羊,呈贡区洛龙.龙城.斗南4个街道办事处,由江尾村入滇池,全长12.5千米,属常流性河流 ...

  • 【活动】5月9日周日 徒步入滇河道:捞鱼河(2021-044)

    徒步入滇河道:捞鱼河 5月9日周日   地铁1号线支线:昆明南火车站-松茂水库-捞鱼河湿地-昆明 沿途均有公交,随时可退 活动有一定的危险性和不可预知性,请点击下面二维码自行购买相关保险       ...

  • 【分享】徒步入滇河道—海口河!

    2021.05.05祝群友们"五一"劳动节快乐! 收假前最后一天,昆明走进自然户外发贴徒步入滇河道-海口河! 海口河:海口河(螳螂川上段)为滇池出口至石龙坝水电站取水坝15.7km ...

  • 千里奔袭八一镇——藏尼滇自助游(18)

    中国有句老话,"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实,我这次体会到,人在游途也会身不由己.把好端端的休闲自助游,演变成"长途急行军",不得不上演一幕"千里奔袭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