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并不难(十二)B
总第99期
朋友们,晚上好!
昨天我们谈了小学生怎样写好状物类文章,说到了要注意写作顺序,今天来说说细腻的写作手法。
今天的内容单单对小学生来说似乎是有些太深了,但我想也没什么大关系,孩子们能理解多少就理解多少,只要他懂得这是写作的一个重要的方向就可以了。
在我的印象里,很小的时候,外公外婆住的老屋后山上,有一大片茶园。那时外婆的身体还很健朗,每年春天就是采茶季,因为春天太阳的光还不是特别强烈,所以新长出来的茶树叶芽需得动用自身更多的叶绿素,来吸收阳光,这是为什么春天里的茶芽看起来颜色最鲜绿的缘故。至于风味最佳,也是因茶芽生长于茶树顶端,生成细胞所需的酯类物质都会云集于此,因而大量的提供鲜味口感的氨基酸也都被积淀在了叶尖部分。
那些年里,一整个春天,好像都是农妇们的忙季,尤其是四月下旬的样子,我外婆清早就会背个竹篓子出门,每天出门前都要站在窗口看看天气,因为雨天通常是不采茶的,雨天采的茶喝起来会有股水气。有时候看天不准,看看门前茶树上的蜘蛛网形状,也能知道当天是晴是雨,漏斗状是天晴,拱伞状则要下雨。老话说明前茶明前茶,就是说清明前采茶,因为真正的清明时分一般是不采茶的。
这是选自曹萍波《万物赠我浓情蜜意》里的文字 ,我很喜欢,它有一股纯朴的生活气息,浓浓的人情味,而这些又都蕴藏在不经意的每一处小细节里。就像在她《伏笔万千的归来》里所说的——一切老式的经验,无不深深埋在市井小民的生活细微处。细微而真实,真实而美好,这就是生活最感人的方式吧。
作为一个与自然距离甚远的人,我获知天气的主要方式就是打开手机查看天气预报,阴晴雨雪都是通过那小小的方块字获得,“多云,11°——28°”,虽然有的预报也模拟和蔼的口气甚至活泼可爱的风格,但是比之于那些农谚还是少了什么,少了什么?浪漫和诗意。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阳光空气水分子就像是一个不断调和着配比的古方,颜色深,水气含量大,雨的降临就有了可能。雨竟然与那美丽的颜色有关。风中颤巍巍的一丝蜘蛛丝,一个织好的蜘蛛网在轻轻暗示,只可惜,我不懂,可是那位外婆懂。也许,绿意葱郁的茶园还在说着什么。自然无语,生活有声。
你看,她这小文章是不是有点意思?越琢磨越有意思。
同样下面一段也是出自这篇文章:
说起我印象最深的喝茶体验,是有一年春天,我们去云南。那是南地的春天,山里阴冷潮湿,春雨滴落在大地上,发出的不是咕嘟声,而是格外清脆的,像玉珠滚在瓷碗里,或者又像鸟叫,有时是鹩哥,有时是画眉,有时是鹧鸪,鹧鸪声里尤其会有淅沥雨声,总之跟北方的雨很不一样。所以在大山里,家家户户都备有一把铸铁壶,一到阴雨寒天,就从柜中取出来,注满了水,吊在炉子上烧,像煮了满壶的碧玉珠。然后当地山民会用一个浸满茶渍的杯子,填上小半壶茶叶,放在火塘上烘烤,直到茶叶散发出焦香味,才提起铁壶把烧好的沸水冲入杯中,冲出的茶像药汤一般浓酽,能醒脑提神一整天。
过了这么多年,我是越来越觉得,茶这种东西吧,少年时,其实是怎么也不能懂得它的好的,倒是这些年长大了,才渐渐觉出它的好。它仿佛是独属于故乡的风物,给世间所有的去乡之人,提供了无数次回首的可能性,让他们在他乡的人间烟火气里,于最陡峭的那个暗夜,期待故人万里归来,之后灯下对饮,说彼平生。
上一段说茶园,这一段说喝茶。为什么春雨滴落在大地上格外清脆呢?我想是因为大地上植满了茶树吧,即便不是茶树也会是其他的乔木灌木,雨落木叶自然是清脆的了。阴冷潮湿的雨却引起作者听出好听的鸟鸣声音感觉,这不能不说是南方故乡特有的印象了。
一把铸铁壶,拎起来重重的,外表是粗糙的,可是离了它人们就无法享受粗犷豪放的水汽升腾,驱走寒意让心间暖流涌动啊,玻璃壶行不行?紫砂壶行不行?不锈钢壶行不行?不行,必须是大大的,铸铁的壶——苍茫大山,雾雨茶花,归乡的人,行走的云……唯有那把铸铁大壶才相配。
茶须要经烘烤的,焙出焦香味,杯子须是浸满茶渍的,所有的要素都必须是经久、浓酽的,浸满山间水汽花香鸟语茶韵的。喝下的岂止是一杯茶啊。
这是多有情怀的描写啊。之后的抒情议论就更见哲理了,文章的深度又进了一层。
说到这里,我们来归纳一下吧,所谓的细腻首先是发现生活中的动人细节,其次是觉察它暗含的深刻,没有这两步,作文只能流于形式,无法深入到内里。最后还要有一步,就是联想,把相似相关的内容唤醒,彼此映衬彼此关照,表现出感悟人生哲理、追求美好理想的境界。
读好文章,悟文章之法。
~ THE END~
图片: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