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四总穴,到底怎么用? 霓裳部落 今天

针灸治病的各种歌诀,多是前人临床经验的总结。是为了便于记忆和运用而撰写的体裁,其文多流畅自然,朗朗上口。
“五总穴歌”是“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的“四总穴歌”基础上增加了“胸胁内关谋”而成,概括了面、口、头、项、肚、腹、腰、背、胸、胁等部位的许多疾病的按症取用,在临床中颇具实效。
五总穴歌可以说是针灸远治作用的最好体现,我们一起顺便复习下远治作用——
远治作用:
某些腧穴不仅能治局部病证,而且能治本经循行所到达的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病证。具有远治作用的腧穴,主要指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经穴,即“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如合谷穴,不仅能治上肢病证,而且能治颈部和头面部病证等。
下面就一起来具体看看“五总穴”——
肚腹三里留

足三里:合穴;胃下合穴
【定位】
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主治】
①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腹泻、痢疾、便秘等胃肠病证;②下肢痿痹;③心悸、眩晕、癫狂等神志病;④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⑤虚劳诸证,为强壮保健要穴。
【操作】直刺1-2寸,强壮保健常用温灸法。 
足三里穴,归属于足阳明胃经,为足阳明脉气之所入,为合。针刺深度为1-2寸;灸三壮至百数十壮。针感可从小腿部向下放射至足背;仰卧伸腿取穴时,针感间有向上扩散至膝盖的。进针垂直刺入至1.5寸深度时,若针感未能达到上述放射扩散者,可将针稍稍提上2~3分后,再略向小腿外侧刺入。
足三里穴为调整胃肠功能和有关消化道疾病的主穴;并对高血压患者有降压作用;经常针灸能增加机体免疫力,起到防病保健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
一、腹部:仅针本穴即有效。若阑尾炎所致的腹痛,可配右侧外陵穴,概用捻转泻法,留针20~30分钟,每隔5分钟运针1次,可立即缓解疼痛。
二、慢性肠炎:配天枢、大肠俞,用提插补法,隔日针1次,10次为1疗程。
三、细菌性痢疾:天枢、大肠俞;伴有发热者,加曲池;恶心呕吐者,加内关。操作手法除天枢穴用平补平泻法外,其余诸穴概用捻转泻法结合留针。日针1次,一般2~3次即效。
四、胃酸过多症(经常泛酸水,属胃寒范畴):配风池、大杼用捻转泻法,足三里结合留针。已验证多例。一般2~3次即愈。
五、水肿:配三阴交、阴陵泉,用捻转泻法。针前将针体涂上凡士林或油类,出针时不按闭针孔,使其泄水。
六、高血压:配风池、曲池、三阴交;伴失眠者,加神门;伴心悸亢进者,加内关。概用捻转泻法,留针10~20分钟。日针1次,15次为1疗程。足三里穴古人认为有:“升清降浊之功,导痰行滞之力”。笔者曾在“针麻拔牙82例简介”一文中(详见《浙江中医药》1977年第5期)介绍,有46例高血压患者,都加针足三里穴。留针15分钟,使血压下降而顺利拔牙。
七、血丝虫病流火(淋巴管炎)、大脚风(属于古代文献寒湿脚气范畴):流火,配三阴交、阴陵泉、阳陵泉,用提插泻法,出针后不按闭针孔,可流出稠水,日针1次,能加速消退红肿;大脚风(因流火多次发作而形成):配绝骨、三阴交,用捻转泻法,宜粗针刺(26或28号针),出针后不按闭针孔,使其流出稠水,隔日针1次,10次为1疗程,对早期病例缩小腿围的效果较好。
腰背委中求

 委中:合穴:膀胱下合穴
【定位】在膝后区,腘横纹中点。
【主治】①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②腹痛、急性吐泻等急症;③小便不利,遗尿;④丹毒,皮肤瘙痒,疔疮。
【操作】直刺1-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
委中穴,归属于足太阳膀胱经,是足太阳脉之所入,为合。针刺深度1-1.5寸,古代文献多谓针0.5~0.8寸。针感可从小腿后侧向下放射至脚底,以麻木感为多见。进针时针尖稍偏腘窝内侧刺入,应避开约纹(在约纹上进针较痛)。
委中穴为治疗腰背疼痛及膝关节炎的主穴,对急性胃肠炎上吐下泻失水引起的腓肠肌痉挛、中暑、疔疮等症也均有良效。临床常用于:
一、腰肌扭伤:配合腰部压痛敏感点的穴位(如压痛敏感点在肾俞的,配以肾俞穴;在大肠俞的,配上大肠俞穴等)。委中用捻转补泻手法,结合留针,腰部穴位用平补平泻手法,运针10~20分钟,一般出针后症状即感减轻,日针1次,3~4次后,多获痊愈。
二、腰肌劳损:取穴、手法,与上相同。委中穴应用捻转补法结合留针,腰部配穴施平补平泻手法(使患者不感到针下感应难受为宜),运针10~20分钟,隔日针1次,10次为1疗程。
三、膝关节炎:配犊鼻穴,用捻转补泻手法(虚补实泻)。如关节畏冷者,加梁丘穴。隔日针1次,以10次为1疗程。
四、急性胃肠炎的腓肠肌痉挛(霍乱转筋):配尺泽、承山,用捻转泻法留针10~20分钟,效果良好。
五、中暑:配人中(斜刺)用捻转泻法,结合留针,十宣(十指头)点刺出血,委中刺络放血。
六、疔疮:在本穴放血有显效。回忆1935年间,我在医校毕业不久,见有一村人忽在人中处出现一小疮,始觉麻木不适,经3~4小时后,红肿及面,口唇上翻,来势颇凶,即请民间医诊治,断为“反唇疔”后,令患者双手并举贴壁上,双脚挺直,医者手蘸温水,拍打膝弯内,使委中穴的静脉怒张,再用三棱针刺破,任其流出黑血;并在口唇疮上捣敷鲜紫花地丁(连根,放食盐少许),露出疮头;约经2~3小时后,其病若失,因其疗效卓著,至今记忆犹新。后读《治疗汇要》中:“委中穴刺之,不独疔疮有效,即如痈疽发背,红肿疼痛,及脚膝风湿,即往杖跛足者,针之亦效”,上述针刺放血的操作正与该书记载雷同。
头项寻列缺

 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定位】在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l.5寸,拇短伸肌腱和拇长展肌腱之间,拇长展肌腱沟的凹陷中。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㖞斜等头面部疾患。③手腕痛。
【操作】向上斜刺0.5-0.8寸。
列缺穴,归属于手太阴肺经,为手太阴之络穴,别走阳明。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针刺深度0.5~0.8寸,古代文献针刺较浅,仅2~3分;灸三至五壮。针感多系局部酸胀,间有向手指放射者。进针时针尖略向内侧垂直刺入。
临床常用于:
一、头痛:配风池、百会、太阳,概用捻转泻法,结合留针10~20分钟,一般均可立即缓解疼痛。
二、咳嗽:配肺俞、天突,用平补平泻手法,一般2~3次即可奏效。
三、哮喘(发作时停喘):配合谷、定喘(大椎穴旁开0.5寸),用捻转泻法,留针10~15分钟,常可立即缓解喘息。
四、颈项强痛:配风府、百旁(大椎穴上二寸旁开一寸),用平补平泻手法,结合留针。交替运针10~15分钟,一般2~3次即可转松。
五、喘息痰壅(多见于老慢支患者):配肺俞、中府、云门,用提插补法,每日针1次,10次为1疗程,在喘息胸闷严重时,针后常可立即缓解。
六、腱鞘炎:配阳溪、合谷,用捻转泻法,结合留针,加艾条灸10~15分钟,隔日针1次,10次为1疗程。
面口合谷收

 合谷(LI 4)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穴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口眼㖞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②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③热病无汗或多汗;④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证;⑤上肢疼痛、不遂;⑥牙拔除术、甲状腺手术等口面五官及颈部手术针麻常用穴。
【操作】直刺0.5-1寸,针刺时手呈半握拳状。孕妇不宜针。
合谷穴,归属于手阳阴大肠经,为手阳明脉之所过,为原。针刺深度0.5-1寸,灸三壮。针感可向食指端及手掌心放射,亦间有向前臂放射至肘、肩等处。进针时垂直刺入,如欲使针感从拇指放射,则可靠拇指侧进针。
合谷穴为头面和口腔疾病的主穴,同时,对热病发汗、止汗,及消退慢性病的发热也具一定效果。
一、牙痛:宜按上牙痛和下牙痛配穴,上牙痛配下关穴;下牙痛配颊车穴。概用捻转泻法,结合留针10~20分钟,多能立即制止疼痛。
二、齿龈出血(维生素C缺乏症):仅针本穴,用捻转补法,隔日针1次,10次为1疗程,一般可使血止。
三、急性扁桃腺炎:配内庭、天突(针尖向下刺)、少商(点刺出血),伴发热者加曲池穴。概用提插泻法。合谷运针时,可嘱患者作吞咽动作,至疼痛缓解出针。
四、急、慢性咽炎:配曲池、天突(针尖向下刺),急性用捻转泻法,慢性用捻转补法,1~2次即可奏效。
五、热病的发汗、止汗:配复溜穴,运用捻转补泻手法。发汗,泻合谷,补复溜;止汗,补合谷,泻复溜。
六、慢性病的发热:配曲池、大椎,用捻转补法,隔日针1次,10次为1疗程。对风湿热也有效。
七、腮腺炎:配颊车、翳风、曲池,操作方法:曲池、合谷,用捻转泻法;颊车、翳风用平补平泻,并加艾条温和灸10~15分钟,一般2~3次即可见效。
八、早期面瘫(伴有面部肿胀者):除取用面部穴位外加针合谷,可使面肿消退。
九、荨麻疹:配曲池、三阴交、血海、风门,用捻转泻法,一般2~3次即效。
(0)

相关推荐

  • 针灸治疗原则:清热温寒

    寒与热是表示疾病性质的两条纲领.在诸多疾病的演变过程中,都会出现寒热的变化.外来之邪或属寒或属热,侵入机体后或从热化或从寒化,人体的机能状态可表现为亢进或不足,亢进则生热,不足则生寒. "清 ...

  • 实用一针疗法:

    ​一针治愈疾病的针灸绝技 (1)     一般三棱针刺尺泽穴一次即愈.如胃炎.水食不进,进则呕吐,点刺出血后一小时后停止而痊愈. (2)     尺泽治鼻出血100例.针到病除 取左尺泽一穴用28号毫 ...

  • 男科疾病艾灸治疗方法

    男科疾病艾灸治疗方法 阳痿 阳痿又名阴痿.属现代医学的性功能障碍,或性神经衰弱.本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病因]多因肾虚.惊恐或纵欲过度,精气虚损,或少年手淫,思虑忧郁:或湿热下注,宗筋弛纵等因素所致 ...

  • 针灸四总穴,到底怎么用?

    中一医 公众号 针灸治病的各种歌诀,多是前人临床经验的总结.是为了便于记忆和运用而撰写的体裁,其文多流畅自然,朗朗上口. "五总穴歌"是"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 ...

  • 妇孺皆知的针灸四总穴歌,里面原来有这么多...

    妇孺皆知的针灸四总穴歌,里面原来有这么多讲究,这些知识你都知道算你牛!据说一节课价值一万! 一.肚腹三里留: 1.功能:能升(有上升的作用)--升补脾气.能降(有下降的作用)--和降胃气. 2.主治: ...

  • 针灸《四总穴歌》记录下针诀窍,通过穴位可治百病!丨百家讲坛

    针灸《四总穴歌》记录下针诀窍,通过穴位可治百病!丨百家讲坛

  • 中医针灸习用的四总穴歌想必很多中医爱好者...

    中医针灸习用的四总穴歌想必很多中医爱好者都能倒背如流.所谓"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既押韵又简练,让人一听就很喜欢.四总穴歌首见于明代朱权写的<乾坤 ...

  • 今天分享针灸腧穴歌——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

    今天分享针灸腧穴歌--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 酸痛阿是穴,急救刺水沟. 上面这几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肚子腹部的疾病可以取足三里穴,腰背部的 ...

  • 百家针灸歌赋——(胜 玉 歌)(四 总 穴 歌)

    胜 玉 歌 杨氏<针灸大成> 胜玉歌兮不虚言,此是杨家真秘传, 或针或灸依法语,补泻迎随随手捻. 头痛眩晕百会好,心疼脾痛上脘先, 后溪鸠尾及神门,治疗五痫立便痊. 鸠尾穴禁灸,针三分,家 ...

  • 最强针灸腧穴穴位速记歌诀汇总四总穴歌肚腹...

    最强针灸腧穴穴位速记歌诀汇总 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 酸痛阿是穴,急救刺水沟.   下合穴歌 胃经下合足三里,上下巨虚大小肠. 膀胱当合 ...

  • 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

    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 针灸五总穴,治疗的范围可从头到脚

    I导读:孔子在<论语·述而>提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我们在临床上需要这种举一反三的本领,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不断拓宽.放大.就像本文的五总穴,作者基于前人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