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出的情绪信号,你Get到了吗?
故事一:妈妈,我爱你
一天放学后,妹妹拉着我的手说“妈妈,我要跟你说个小秘密”,我蹲下来听完她说的小秘密。原来是在幼儿园与其他小朋友产生了些小小的不愉快,按她的描述有个小朋友用“针”扎了她的肚子。她当时感觉肚子有点痛,现在不痛了。听完我心里咯噔了一下,心想在学校应该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但也有可能小朋友觉得好玩藏在书包里带到了学校。我第一个念头是先向老师了解一下情况,但看妹妹刚刚出校门的时候是很开心的,应该是小误会。于是鼓励她明天去学校自己向老师反映。但妹妹说她有点怕,不敢自己找老师。我意识到这个小事情确实让她有一点点小情绪了,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种下情感忽视的小种子。最好是带她一起找老师,打消她内心的不安和胆怯,也验证一下我的猜测。找到老师后,简单复述了女儿说的情况,老师先是很关切问女儿肚子还痛不痛,马上回想了一下说“她们今天在角色区玩,那个同学扮演医生,她扮演了病人,但是用“玩具针”扎肚子我们后面会注意,更会告诉小朋友不要碰触身体秘密区”。
从老师那里出来后,妹妹笑得很开心地跟我说“妈妈,我爱你”。
(图片来源于网络 )
故事二:失而复得的积分卡
昨天哥哥和妹妹在上完兴趣课后,一直玩到尽兴才回家。回到家妹妹把她的积分卡放入抽屉,哥哥则发现积分卡不见了。顿时就着急得要哭了,我让他先平静下来,想想积分卡可以能放到了哪里。他稍一回想马上回答说:“在刚刚看电视那里,我要去找回来”。爸爸在一旁说:“算了几个小积分卡就不要了,马上要吃饭了”。哥哥说:“不行,我要去找”。我说:好吧,我陪你去。哥哥便飞速穿好鞋,从家一路跑到学校。我跟在后面一路追着,从背影看能体会出他的着急和不安。到了学校找遍刚去过的地方,并没有发现积分卡的踪影。我带他一起回忆:“第一步:我们先在大厅弹了钢琴;第二步:去舞蹈室捡到了竹蜻蜓,并在这里玩竹蜻蜓;第三步:去那边二楼看电视。现在电视房,舞蹈室都找过了,可能是被人捡到了吧,我们回去吧,下次要注意了”。这时他的情绪已经平复了很多,但还是有些难过。我想到助教老师正在前台那里,或许老师可以想想办法,就鼓励他去问问老师。他稍微迟疑了一下,很快就鼓起勇气跑去向老师完整描述了他的积分卡丢失的事情。老师听完安慰他说:”你的积分卡掉了,很难过对吧?这样吧,你这次上课很认真,老师给你补发积分卡,要收好不能再丢了哦”。他一听眉眼都笑开了,开心地跟老师上了二楼去领积分卡了。从楼上下来时,老师说,我电脑桌旁边刚好就有8个积分卡,应该就是他留在那里的。我们谢过老师后回家,一路上重新复盘了这次的积分卡事件。
回去的路上,哥哥几乎是跳跃着回到家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面的情景是不是会感觉很熟悉,也可能会让你想起自己的童年期经常出现过这样的画面。我在复述这两个画面时,我首先想到的是,小时候我似乎很少向父母撒娇,在书本上看到撒娇的画面时,感觉是陌生和羡慕的。所以分享这两个小情景,是因为我在这两个画面中同时想到了“情感忽视”这个词。
那我们先看看情感忽视是什么吧
情感忽视指:家长没有提供给孩子自己本应该给予的情感支持。面对孩子的情感需求,家长是不回应、不可及和/或遗漏的。
“不回应”指的是家长不会积极响应孩子的情感需求,而是有意识地采取回避、否认或者批判的态度。比如转移话题、或是批评孩子“想太多”、“太脆弱”等等。
“不可及”指的是当孩子有情感需求时,家长没有闲暇去理会,或是由于家长不在场,所以孩子很难找到家长并向他们求助。
“遗漏”指的是家长疏忽了对孩子提供情感支持。家长可能会关注孩子其他方面的需求,但并不会过问孩子的情绪如何、是不是开心等等
情感忽视是一种“不明显的伤害”。你很难通过外在的表现,来判断一个人有没有遭受情感忽视:被情感忽视的人身上没有伤痕、他们的父母也并没有对他们大吼大叫。因此,许多人直到成年以后,才发现自己在情感需求方面,有哪里不太对劲。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经历过情感忽视的人会有哪些表现呢?
临床心理学发现,遭受了童年情感忽视的人,
他们似乎总是为别人着想,却很少为自己着想。
他们或者因为意识不到自己的情感需求而无法表达,又或者体验到某种感受和需求却害怕表达出来。
潜意识的声音一直在提醒他们:我的感受不重要,我的需求不重要。
他们或许习惯了对别人报以微笑,但是对自己似乎额外的苛刻。
当面对自己的时候,他们经常对自己感到失望,总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
……
写在最后:情感忽视很多时候在不经意间发生的,正是因为发生的次数多了,就成了习惯性发生。而习惯性发生的情感忽视,给一个人带来的影响延续至成年甚至更久,这些影响也许需要更长甚至一生的时间来自我治愈。
每个孩子的童年都值得能被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