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肾虚和肝郁,这三种情况为什么会同时出现?
脾虚、肾虚和肝郁,这三种情况为什么会同时出现?
出现这三种情况的病人,会表现为身体从胸到头为热的表现,比如失眠,多梦,易怒,心烦,或牙痛,或口舌生疮,或生痤疮,或耳鸣,或目赤,而从胃部以下的身体表现为寒凉的情况,比如胃寒凉不敢吃寒凉性食物,胃痛得温则痛减,吐白痰,食后胃胀满,大便或干或稀,腹痛,腰痛,痛经,经闭,月经量少,腿痛,无力,气短或阳痿,或早泄等等
心肝火旺可造成失眠
木,水,土的关系
中医认为肝主木主风,脾主土主湿,肾主水主寒,树木的生长是离不开水土的。
我们国家很重视植树造林,就是因为树根可以防止土壤的流失,这就是木克土。而河水在河道中流,河堤都是土的,这就是土克水。树木的生长是离不开水的,这就是水生木。
可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在特定的情况下,树木被淹死,大坝溃堤,河水泛滥。
树木被淹死,是土壤中含水量过多,水寒土湿树木无法呼吸所以死亡,中医把这情况叫反侮,或反克,这就是土反侮木。大坝溃堤,就是水反侮土。
五行的相生相克来源于生活的发现和总结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斡旋于中焦。
人可以生活不是靠吃药,不是靠输液,而是靠饮食,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因此不管你体格多么健壮也离不开饮食。
脾主升,胃主降,脾主升指脾脏把饮食物化为气血,输送到全身各个脏腑,胃主降,是指胃在和大小肠的配合下把食物残渣排出体外,这就是脾胃主中焦斡旋。
脾胃就是把饮食转化为人体各个部位所要的能量,这个能量,中医称为气血,也可称为阳气。所以中医说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我们要保护脾胃,保护阳气。
脾还和肾脏,膀胱,三焦,肺管理着体内水液代谢的功能,如果脾脏的功能下降就会引起体内的水液代谢出现问题,这样就会使体内的水液储留形成湿气,所以中医说脾为痰湿之源。
人体在工作时要消耗能量,五脏六腑的正常工作也要消耗能量,我们一日三餐把饮食化为能量,假如一天所消耗的能量是100而一日三餐在饮食中转化的能量是150,多余的50能量就会贮藏于肾,相反如果一天消耗能量是100而一日三餐在饮食中转化的能量是80,那么不够的能量就会在肾脏中提出。如此天长日久肾脏的功能也就低下了。
我们用手握块冰,一会这块就融化了,这是用体温把冰给融化了,我们吃寒凉性饮食,比如鲜奶,海鲜,冰啤等寒凉性食物,也要先化其寒,在慢慢的消化吸收其能量,化其寒时会消耗我们大量的能量。
如果我们饮食过于寒凉,损耗了脾脏的大量的阳气,脾阳虚,使脾脏功能下降,脾脏因功能下降就不会产生出足够的气血以供应全身,由于脾脏产生的能量不足,所以就会在肾中提出一部分能量,以供给全身脏腑,且因功能下降而影响体内的水液代谢,使水湿之气弥漫于体内。如此时间久了就会形成脾肾双虚。
由于过食寒凉损伤脾胃,因此脾胃功能下降,使脾主升清,胃主降浊的功能下降,造成中焦郁堵不通畅。
心主神,肾藏精,心肾相交,人才有精神。
上焦火热,下焦寒凉是中焦脾胃失于斡旋造成的呢?
太阳光照射水,水化为水汽上升,水汽聚而为云,云聚为雨,雨水又回到大地,这是天地之相交。
肾水寒,寒水化为气,在肝脏的作用下而上升于心,气因携带水之寒而平衡心火,使心火不亢奋。心火热,心火气在肺金的作用下降,化为温水而下降于肾,金水携带着心火之温使肾水不寒。中医称之为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不管肾气上升于心,还是心火下降于肾,必须过中焦,但由于过食寒凉,损伤脾胃之阳,使脾胃失于斡旋,而造成中焦的郁堵不通。所以肾水上升,升得不畅快,而转而下行,时间长了,就造成下寒,心火下降,同样因中焦的郁堵,而下降不顺,其气反而上升,所以就造成上焦火热。
肝经由脚向上至头,胆经由头向下至脚,但因中焦脾胃寒湿,脾土反侮肝木,使肝木之气升降失常,就会形成肝郁,就好像我从小就欺负你,现在你把我弄过来揍了一顿,你会心情舒畅吗?当然会抑郁焦虑了。脾胃越寒凉,肝木就越郁,郁而就化火。因此就形成了,脾虚,肾虚,肝郁的情况,其实就是上焦火,下焦寒。
脾虚,肾虚,肝郁的情况,其实就是上焦火,下焦寒。应如何调理呢?
虚则寒,郁则热,用寒以治热,则加重下寒,用热以治寒,则加重上热,应如何调理呢?
对于这情况只能寒热并用的方法来治疗
附子理中丸,香砂养胃丸,龙胆泻肝丸,加味逍遥丸加减化裁,用汤药来治疗,中成药没有这样的合适的中成药,所以只能用汤药。
现在的这种情况的病人太多,我前些日子用这个方法加减治好了,一个每到半夜就心衰,心绞痛的病人,这个病人就这样发病,是每天夜里就发作,发作了两年了,服用中药八个月,到了第五个月时就在也没有发作过心衰,心绞痛,效果还算满意。现在正在治疗一个每到半夜就牙龈出血的病人,才刚接手治疗。这个还麻烦,还伴有肾阳浮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