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战争中的教堂,硝烟炮火中的弥撒,饱受战争煎熬的人们更需要心灵的慰藉和信仰的滋养
残酷战争中的教堂,硝烟炮火中的弥撒,饱受战争煎熬的人们更需要心灵的慰藉和信仰的滋养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不但使用了大量的火炮、坦克、飞机、军舰等现代武器装备,还首次使用了导弹、原子弹和雷达技术。战争从热兵器战争发展到机械化战争。
圣洛,法国西北部城市,芒什省首府。早在罗马时代就已经是著名军事重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中,1944年6月同盟军在法国登陆后,于此地同德军激战,城市几乎全毁。
第二次世界大战让圣洛这座城市遭受苦难并且失去了很多建筑遗产,圣母教堂建于13世纪末,是一座极好的哥特式历史古迹,也在战争中遭受轰炸。
二战时期挂在教堂钟楼上的盟军伞兵
诺曼底登陆的前一晚,大批盟军士兵开始空降法国,一名伞兵降落的时候不小心挂在了教堂的塔尖上,降落伞巨大的伞花直接将他暴露给了德军。
德军随即向他开了数枪,约翰急中生智,立刻垂下头,放下手脚装死,好像是被打死了一样
天亮后盟军的大部队救下了挂在教堂上因流血过多而晕厥的伞兵,获救后的他成了战争中英雄。
法国通过轰炸后的法国城镇开赴前线
战争是残酷的,战争的背后只有争夺,只有痛苦。战争只会让人死亡,而不会使人生存,让人心中充满恐惧。战争使很多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失去了自己的亲人,失去了美好的生活,失去了许多其它宝贵的财富。
二战时期被炸毁的教堂
战争空间由陆地、海洋扩大到空中,大规模的战争包括了一系列战役行动,合同作战成为基本的作战样式,战争的破坏性、残酷性空前增大。
考文垂还是一座千年古城,1043年利奥弗里克伯爵夫妇在此地建立一座修道院。围绕着修道院逐渐兴起一座城市,这就是考文垂。
不过由于战争的破坏,今天市里面古迹寥寥可数,但仍是游人常到之处,因为这里的景物变化可以激起人们对战争的憎恶和对和平的热爱。
为铭记侵略战争造成的苦难,市内保留着被炸的圣迈克大教堂的旧址(仅剩大尖塔和部分残垣),并在此竖起一个用烧焦的大教堂梁柱做成的十字架,供人凭吊。
紧靠老教堂的北面,修起一座现代风格的新教堂。教堂旁边有个访客中心,以影视手段重现当年空袭轰炸的惨景,使人触目惊心。
圣保罗大教堂内景,8 在1940年10月10日和1941年4月17日被炸弹击中
圣保罗大教堂是世界第二大圆顶教堂,仅次于梵蒂冈的圣伯多禄大教堂,圣保罗大教堂坐落在离奥莱里亚耐城墙两公里远的空旷区域,初建时它的周围是一片广阔的田野,为此被人们称作“城外的圣保罗”。
二战时期遭轰炸的圣保罗大教堂
四世纪,君士坦丁大帝在据说是传教者圣保罗为主殉道的墓上筑起了这座教堂。墓地附近有三个缄口苦修会修道院。传说圣保罗被异教徒斩首之后,头颅落地时反弹着跳了三下,顿时地面上涌出了三股清泉,修道院就是筑在泉眼边上的。
1945年,大轰炸后德累斯顿圣母大教堂变成废墟
德累斯顿圣母教堂是位于德国德累斯顿老城的一座路德宗教堂,既是巴洛克建筑的名作,又是当地的城市标志。教堂建筑由砂岩构成,曾于二战期间毁于战火。
圣母教堂始建于1726年,历时17年完成。1945年2月,英美盟军空袭德累斯顿,在几个小时之内将老城化为废墟。圣母教堂仅剩下13米高的一段残垣。
被炸毁的教堂和损毁倒地的塑像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治下,圣母教堂一直荒芜。两德统一后,计划重建,费用大部分来源于美英等国的捐款,甚至包括许多犹太人的捐助与支持,成为二战和解的标志。
圣母大教堂,1992年重建
后来对于轰炸德累斯顿形成了争议,后来很多的建筑又重建了,特别是圣母大教堂,在德累斯顿人们的心中,圣母大教堂就是他们的精神慰藉,1992年,圣母大教堂得到重建。
抗战时期被日军炸毁的闸北区主显堂
1937年10月,日军攻占上海闸北,由于遭受日军炮火猛烈轰击,闸北地区百姓纷纷逃离,市街人去楼空,日军穿越时,已成废墟一片。
四平的圣母无染原罪修女在查看被战争摧毁的教堂
圣卫道会,罗马天主教修会。1835年盖博神父创建于法国里昂大主教区。宗旨是通过兴办中小学教育来向青少年传教。会士多为教师。现主要分布在北美及法国、西班牙。1931年,为了响应教宗“到中国去”的号召,蒙特利尔的圣卫道会,外派教士到中国办教育。1931年传入中国,在东北创办晓东中学。
1945年,桂林一处被日寇战火烧毁的教堂
被战火摧毁的天主教堂,神父和教友在一片瓦砾中进行弥撒礼仪。
饱受战争煎熬的人们更需要心灵的慰藉和信仰的坚守。
战争炸毁了教堂,但信仰生活不能停止,一片小树林就成了弥撒祭台。
弥撒圣祭是天主教最崇高的祭礼,耶稣基督的圣体圣血在祭坛上经由祝圣而成为真正的祭祀,乃十字架祭祀的重演,是天主教纪念耶稣牺牲的宗教仪礼仪。
他们祈祷战争早日结束,不停的战争会使这个世界倒退,只会给世界带来灾难,让人民更加痛苦,目睹了战争的残酷的人们更会明白和平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