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头有这种表现,一定是脾胃虚弱,教你3大调理方法 !
夏天是脾胃最为脆弱的时候。脾胃喜温不喜冷,而夏天是很多人食用大量生冷食物的季节,如冰镇啤酒,冷饮甜品,蔬菜水果沙拉等,这些食物吃多了就伤脾胃,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那么脾胃虚弱了,在我们的舌头上到底会有哪些变化呢?
舌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中医学上,舌头能反应出身体的健康状况,比如胃病就能从舌头推断出来。很多人认为胃病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痛,虽然胃出现受损很容易出现疼痛感,但是除了疼痛,胃出现了健康问题也会在舌头上反应出来。
从中医的角度说,脾和胃有受纳、消化和运输的作用,化生我们吃进去的营养,供养全身需要。因此,一个人脾胃功能的强弱,直接关系着他的生命盛衰。脾胃虚弱的人,说话无力,身体羸弱,疾病丛生。
如果把胃比喻为粮仓,脾更像是掌管粮仓的大臣,什么时候该囤粮,什么时候该放粮,什么粮能吃,什么粮不能吃,并将粮仓中的粮食分发到全国各地,供养百姓,这样的粮官就是国泰安邦之本,百姓安乐之本。相对于人体而言,自从出生以后,就全赖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化生气血来维持生命活动,故其被称作“后天之本”。
脾胃对应的舌头部位
舌可划分为舌尖、舌中、舌根、舌边等四个部分。舌尖反映心肺的病变,舌中反映脾胃的病变,舌边反映肝胆的病变,舌根反映肾的病变。如舌尖独赤者为心火旺。根据舌的不同部位以反映不同脏腑的病变,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就是说最容易反映脾胃虚弱的舌头区域在舌头的中间部位。
脾胃虚弱的舌头表现
1、看舌苔
健康人的舌头上有一层淡淡的薄白苔,而且是湿润的,不燥不滑。脾胃虚弱的人比较多见的就是舌苔白厚腻,即舌头上一层厚厚的白色舌苔,揩之不去,刮之不脱,并且上面附着一层油腻状黏液。
这种舌象往往提示脾胃不好,消化不良,常常出现腹泻、胃疼等问题。尤其是气温高、湿气重,就特别容易出现白厚腻的舌苔。
如果舌苔厚腻,而且白苔满布,这就说明你的脾胃虚弱了,因为脾胃虚弱之后,不能运化水湿,水湿之气就会凝聚在舌头上,于是舌头就会白苔满布,厚重而滑腻。
2、齿痕舌
脾胃虚弱者舌质最大的特点是,舌体胖大,舌头的边缘上有牙齿痕,因为脾胃虚弱之后,不能运化水湿,水停留在内就会将舌头泡大,胖大的舌头与牙齿挤压,于是便形成了齿痕。
如果舌苔把整个舌头给铺满了,一点都没把舌质露出来,说明体内水湿很重。舌苔越来越厚,说明体内湿气越来越重。如果舌头圆圆的,胖大,有齿痕,往往一伸出来有两条唾液线,说明体内有脾湿,且湿气很重。
3、腹胀不消化
另外,脾虚也会造成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水肿也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现象,一般腰以下更为明显,按下去不容易恢复,这也是脾胃虚弱的一种明显表现。
脾虚最影响肠胃的消化功能,吃完饭就肚胀,喝点水也停在胃里不动,大便总是无力下行。这样的人身上的赘肉软得象一团棉花,两腿沉重不愿迈步,大白天也总想睡觉。
注意身体的变化,能够了解健康。以舌头来说,在看病的时候,是很多医生判断病症的基础。张开嘴,看看舌头,颜色、形状就能大致的了解健康。如果你的舌头呈现出这样的表现,就要多注意了,你可能脾虚了。
脾胃虚弱怎么办?
脾脏受损,很多人会忽视,就五脏来说,脾脏的重要性,在人们的观念中没有足够重视,感觉不如其他器官。但事实上作为运化、统血、升清的器官,脾脏能够濡养水谷,以此来促进健康,为此还有后天之本的称呼。一旦脾脏失调,带来的影响还是较大的。掌门师兄建议大家要正确的滋养脾脏。
1、饮食规律、细嚼慢咽
这是保养脾胃的第一步,特别是脾胃虚弱的人,尽量不要吃辛辣刺激以及生冷食物。另外,要注意定时定量吃饭,少吃多餐,吃饭要细嚼慢咽,更不要站着或边走边吃,吃饭时不要讨论问题或争吵,收到情绪的干扰。
2、养成饭后散步的习惯
道医有以动助脾的养生观念,饭后散步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但饭后并非指吃完饭立刻就开始散步,而是要休息至少10分钟再进行,若吃得过饱则需适当延长休息时间,并且饭后半小时内不能做剧烈运动
3、睡前经常揉腹
大部分的慢性病都通过此法来解决人体内的三浊(废水、废气、大便)都可通过此法来排除,而此三浊正是导致人生病的罪魁祸首。
所以古人常说“大道至简”,道理想通了,解决问题就容易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千千万万,但那就是所谓的“术”的层面的问题了!
4、适当的食疗
脾虚可用食补,最好的食物就是山药薏米芡实粥了,胃寒可去薏米,胃热可去芡实山药,换成绿豆。绿豆薏米粥,最去湿热,对于肝旺脾虚,舌苔黄腻的人,最为对症。
如果是脾胃虚寒的症状,这个时候一些性味辛热的食材,可以多吃点,例如生姜、大蒜、韭菜;如果是脾胃热性重,则要多吃一点甘寒、生津的食物,例如梨子、甘蔗就很不错;当然如果是脾气虚弱,气机影响到健康,这个时候则要多吃点补气的食物,例如萝卜、金橘。
5、坚持艾灸调理
艾叶作为药,有药性,它入肝、艾叶作为药,有药性,它入肝、脾、肾经,对各个经脉有好处。肾经,对各个经脉有好处。《本草》中记载,有祛湿、止血、通经络、增强免疫力的作用。艾叶有燃烧的作用,它的热力温和、渗透力强,能传到身体深层。可以让人感到热力在深层传走,会让人觉的舒服。
脾胃虚弱取穴方法
中医主张以人为本,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如果一个人脾胃功能正常,五脏机能比较正常,那么他的身体就会强壮有力,反之,如果脾胃功能差,那么身体则会虚弱。因此,脾胃调理以补肾和脾胃为主。
1、艾灸太溪穴
太溪是肾经的原穴。原穴能够激发、调动身体的原动力,但调动起来后一定要把它储藏起来,即储藏到涌泉穴,这样您就有健康的根基了。所以像每天搓脚心、做金鸡独立、泡脚之类的保健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打通肾经,引火归源。它具有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理胞宫的功能,也就是说,脾胃虚弱生殖系统、肾阴不足诸证、腰痛和下肢功能不利的疾病太溪穴都能治。
2、艾灸中脘穴
首先,他的位置很特殊,它刚好是咱们人体脏腑的正中间,也就是说,它这个地方,是人体正气与疾病的必争之地。如果从西医角度来讲,它这里可以和胃、十二指肠、脾脏、胰脏、肝脏等不少重要器官挂钩。这就好像一个军事重镇一样,而它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在于它和脾胃有很大的联系。
另外,不仅如此,中脘还是一个特殊的穴位,因为它不仅是任脉上的穴位,同时也是胃的募穴(募穴是脏腑之气直接输注的地方),还是腑会,对六腑的疾病,即胃、大肠、小肠、胆、三焦、膀胱的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
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直接用艾灸贴敷贴。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
3、艾灸足三里穴
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灸贴敷贴。经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脾胃虚弱的人饮食禁忌
忌吃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品;忌吃味厚滋腻,容易阻碍脾气运化功能的食品;忌吃利气消积,容易耗伤脾气的食品。如:苦瓜、冬瓜、海带、螃蟹、鸭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