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题材中凤凰纹饰的由来和演变(深度好文)
颙颙卬卬,如圭如璋,令闻令望。
岂弟君子,四方为纲。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
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使,媚于天子。
——《诗经·大雅·卷阿》
《诗经》中的卷阿 一篇,是用来称颂周王的颂歌,全篇规模宏大,结构完整,赋笔之外,兼用比兴,如以“如圭如璋”比贤臣之“顒顒昂昂”,以凤凰百鸟比喻“王多吉士”,韵律鲜明而兼具浪漫色彩的诗篇在古时想必是广为传唱的。那么,有些朋友可能会有这样的一个疑问:凤凰不是形容女性的吗,我们常用凤鸟的玉器去赠送给美丽的女士,这里为什么可以用来代指周王呢?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凤凰的雄雌公母。
关于凤凰最早的文字记载,我们可见的并非是诗词歌赋,而是一片出自商代殷墟的的甲骨,上面有刻卜辞:
“甲寅卜,呼鸣网,获凤。丙辰,获五。”(甲3112)
据学者们的释义,这条甲骨文的意思是:商王指令臣鸣用网捕鸟,于丙辰这天捕了五只凤:“由于系用网埔之,故所获自是生凤。”
商 玉凤佩
国家博物馆藏
而在西周初年之时,也有这样的一则铭文记载:
“唯王命南宫伐反虎方之年,王命中先省南国贯行……中呼归生凤于王,于宝彝。”
文中所提到的“生凤”一词,正是指活凤凰。故而在商周之际,凤凰还是一种虽然稀见、但却并非不存在的鸟类;古人将其视为吉祥的象征。那么一些古时关于凤鸟的传说,我们似乎可以理解了。
诸如西周崛起时,那“凤鸣岐山”的传说——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或许当武王伐商之时,真的有一只凤鸟在岐山上飞舞盘旋,鸣唱生歌。
既然凤凰源于实际存在的鸟类,其自然是雌雄异体的。在历史的源流中,这一鸟类因渐渐稀少而被神化,但早期的文字记载中,我们仍可见其关于雌雄的定义:
《尔雅·释鸟》:“凤,其雌曰皇。”郭璞注:“凤,瑞应鸟。鸡头,蛇颈,燕颌,龟背,五彩色,其高六尺许。”
甚至在西汉时,文学大家司马相如还借用凤与凰的典故,来作《凤求凰》赋,以追求佳人卓文君。
由此可见,我们将高古玉器中的凤凰称为凤鸟纹,是确切而严谨的;无论是商周还是战汉,从其凤鸟风格的刚劲与棱角,我们可以看出其中的王者之风——或许未来我们能在高古玉饰中见到一批风格柔和、线条婉转的华丽鸟类纹饰,或可命名作凰鸟纹。
那么,将凤凰合为一体,直接简称为“凤”与龙相对,又是在什么时期呢?
这一现象基本以唐宋为界。
自魏晋以来流传入中国的佛教文化,在隋唐时期渐渐流行兴盛起来,而从著名的敦煌石窟中,我们可以正可以看到凤鸟的存在。从北朝开始到隋朝,再到初唐、中唐,凤鸟的形象女性化十分明显;从窟顶到藻井,从边饰到凭台,凤凰的线条渐渐柔和而繁复……正像是当时的观音菩萨形象一样,经历了从雄健到温婉的华丽转变。
于是到了酷爱佛教的武则天一朝,凤凰华丽曼妙的身姿与轻歌曼舞的姿态,自然而然的进入了身为女性的武曌皇帝眼中,她将自己视为凤凰的化身;于是进入唐代以来,凤凰的美丽多被世人歌颂,其祥瑞意义反而渐渐淡化。
唐 双凤纹带板
上海博物馆藏
唐 鎏金凤鸟纹六曲银盘
何家村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辽 镂空凤鸟纹金冠
甘肃省博物馆藏
而凤凰完全固化成为女性象征,还是在步入明清之后。凤冠霞帔、凤仪姿容,这一系列形容美丽与装饰女子的词语成为主流;封建皇帝与皇后的存在,也被称作真龙与金凤的化身。这时出现的众多凤凰纹饰玉器,已然明显可见为女子佩戴装饰了。
明 白玉凤首金簪
江西博物馆藏
明 凤形金插饰
南京市博物馆藏
凤凰纹饰的流传之广远,与龙纹对比也是不相上下;而比起龙纹的霸气外露和威严肃穆,美丽高贵与包容大方才是渲染它的主色调,于是在历史长河中它便渐渐被女性所占有了。可是谁又规定作为男子就不能追求包容和高贵呢?而作为百鸟之王,它的气势也并不输龙半分。
正如《山海经·图赞》载,凤凰若君子之德,身负五种像字纹:“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
诸君若有幸得遇高古时期精美的凤鸟玉器,不妨下手为自己买下,可称君子之佩。
最后,请大家一同欣赏文学大家司马相如的《凤求凰》一赋。
有美一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时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
资料参阅:
《甲骨文字释林》
《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中鼎”
《诗经·大雅·卷阿》
希望本文能给各位藏友带来帮助
藏玉路上 有您有我
身藏千年玉・胸怀万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