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第N次浪潮:蘑菇、西红柿和苹果
前言:第一次农业革命浪潮发生在八千到一万年前,人类从原始渔猎时代进入农业社会;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发生在二百多年前,人类进入大工业时代;第三次信息革命浪潮,已经展开。夹杂在这三大浪潮里的一次次涌动的小浪潮,将人类推向一个个新高度。让我们用键盘记录身处这些浪潮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科技发展对普通人行为和心理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变化。
生于70年代的刘意守在工厂家属院里长大,这大院离山不远,每到夏季和秋季,当地的山民就会提着篮子卖野生蘑菇,很多野生蘑菇都有毒,每年都会因为吃蘑菇撂倒几个,不是他们不认识,是有些蛇爬过毒蘑菇,再爬过没毒的蘑菇,就把毒带到看着没毒的蘑菇上,这样就算认识,也很难避免中毒,可见毒蘑菇的毒性有多大。所以大院里的人不敢随便买,只敢买一两种非常常见的。其中有一种叫做青头菌的,像一把青色的厚伞,散落在松树周围厚厚的针叶堆里。做蘑菇的时候,无论炒还是煮,都需要放几瓣蒜,据说这样是为了验证蘑菇有没有毒,如果蒜变黑了,蘑菇就不能吃了。还有一种叫做鸡枞,做汤吃非常鲜美,清水煮蘑菇,什么调料都不需要放,稍微放一点盐,做出来的蘑菇汤,味道鲜美得无法形容。刘意守第一次喝蘑菇汤在7、8岁的时候,那一口让他永生难忘,后来从来没喝过那么美味的蘑菇汤。
不知从什么时候,野生蘑菇少了,饭桌上的蘑菇都变成了人工种植的,人们不用担心蘑菇有毒,而做蘑菇的时候还是会放几瓣蒜。从野生到人工种植,蘑菇的味道也在变化,再也没有原来的鲜味,蘑菇的味道变得很淡,很难说出区别在哪里,但总是找不回原来的味道了,直到今天。
小时候的刘意守最爱吃的还有西红柿,西红柿和蘑菇不一样,都是人工种植的,而小时候的西红柿除了做菜,还经常被当做水果吃。记得在80年代之前,西红柿的味道是酸甜的,味道清淡而非常纯正。大人们往往用自来水洗一下,然后放在碗里,用开水淋一下,西红柿的皮就裂开了,用手可以轻易地撕下来,剥了皮的西红柿被切成块,在上面撒点白糖,就成了刘意守最爱的美味。而多数时候,放学回家的刘意守就会从篮子里拿一个,洗一下直接就吃了。也是从80年代以后,西红柿虽然还是红红的,但颜色也变得没那么鲜艳,最重要的是味道,变得淡了。现在看来,可能是80年代以后,为了提高产量,大量地使用了农药和化肥,虽然产量上去了,但是味道的确不如从前了。
再说苹果,刘意守对小时候苹果的味道记忆犹新。70年代物资匮乏,往往一家人吃一个苹果,苹果洗好也不削皮,一个苹果被切成六块,每人拿一块,刘意守一小口一小口地吃着,这苹果或酸或甜,或脆或面,味道都很浓。也是从80年代开始,苹果的产量上去了,刘意守终于可以一个人吃一个囫囵的苹果,但是味道却变淡了许多。
这种变化并非刘意守一个人的感受,人们发现多数蔬菜、水果的味道都在变化,产量上去了,便宜了,但是味道却不如从前了。
也许这是一个规律,越是不容易得到的,越贵,品质越好,而人们想办法提高产量,肯定会使用农药、化肥,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产量上去了,东西便宜了,牺牲的可能就是味道,还有那些难以察觉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