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很简单,就是写字
汉《华山碑》隶书
《礼器》、《曹全》、《乙瑛》、《张迁》是汉隶入门最常见的字帖,任选一款,都可以登堂入室。
这个《华山碑》也很好,风格是飘逸灵动的。
《华山碑》是小林书法入门第一课,大概是读初中的时候,有个朋友随手给了我这本字帖,反复临习了大概有两三年时间。
之所以选隶书,当时是觉得楷书太难、行书hold不住,篆书懒得记,所以选择了隶书入门。
【小林临华山碑】
现在临华山碑,感觉重回少年时光。。。
汉《礼器碑》隶书
礼器碑端庄谨严,是隶书入门最好的法帖之一。
【小林临礼器碑】
【小林临曹全碑】
【小林临乙瑛碑】
然后小林开始沉迷篆刻,无法自拔,开始学习小篆和大篆,小篆容易,都有套路,大概两三个月就能读懂写出来,大篆很难,主要是认字超难。
秦·李斯《泰山刻石》和《峄山刻石》篆书
李斯是小篆书法规范的制定者,因此小篆从李斯的玉箸篆开始学起,最为稳妥,可以上溯大篆和甲骨文,下及隶行楷草。
【小林的篆书】
东周《石鼓文》大篆
大篆和甲骨文是逼格最高的书法,写出来除了玩篆刻的,没什么人懂。
所以写大篆最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认字。
【小林临石鼓文】
痛定思痛,小林开始死磕楷书。
唐·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楷书
小林选的楷书是虞世南,风格端庄平和,如谦谦君子,很符合我的气质。
【小林临孔子庙堂碑】
临虞世南断断续续大概有四五年的时间,是那时疗伤缓解疲劳的良药,说不上坚持,其实一直没写好,但写字本身,就很舒服,很解无聊。
虞世南之后,褚遂良、智永、陆柬之、王羲之、王献之、苏轼、赵孟頫等等,交叉着练,这个阶段大概持续了七八年的时间。
唐·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小林临雁塔圣教序】
五代·智永《真书千字文》楷书
【小林临智永千字文】
千字文的笔法很丰富,熟练掌握所有点画写法和变化,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但写顺了之后,会发现写书法会变得神采飞扬,很爽很有快感~
智永的千字文,也是临习兰亭序的最佳门径。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小林临兰亭序】
元·赵孟頫《妙严寺记》楷书
【小林临妙严寺碑】
晋·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小楷
洛神赋十三行,号称天下第一小楷,是古代大家闺秀日常练字的必选字帖。
《卧虎藏龙》里面,章子怡第一次出场的时候,正在花园里临帖,写的就是这个玉版十三行。
【小林临洛神赋十三行】
一般来说,小楷并不太适合入门学习,因为点画变化只在毫厘之间,新手一般很难把控写得精美,所以通常要中楷熟习之后,才开始写小楷。
但如果你非常想写小楷,也有办法,就是把小楷放大来写,这个临帖就是写得比原字写得大一倍,这样点画细节比较容易把控,熟练之后,可以越写越小。
唐·钟绍京《灵飞经》小楷
灵飞经是唐人写经的巅峰之作,这个帖子在明代晚期开始大肆流行,当时一个好的木刻印本要卖到几十两白银。
当时读书人要中举,考卷上的书法十分重要,灵飞经当时是文人练字的首选,成为后来馆阁体的范本。
启功的书法风格,就是从这个帖子里演变而来。
【小林临灵飞经】
要写好灵飞经,写字速度要娴熟而速度极快,才会爽利飘逸,因此这个帖子看着很漂亮,但非常不好学,可以先放大写,熟练之后写小。
唐·王羲之《怀仁集圣教序》行书
圣教序虽然是碑刻,但字数较多,较好保存了王羲之行书的全貌,比起《兰亭序》来更容易入手。
圣教序是历朝历代,学习行书最受欢迎的范本,从此入手,可探二王书风之正脉。
王羲之和他儿子王献之合称“二王”,他们的书法风格,引领了中国和日本书法近两千年,临习二王的书法熟悉之后,学习后世书法家的字,都会变得比较容易,因为历朝历代的人写字,都在遵循这个体系略加变化。
练好“二王”就好像练了《天龙八部》里的小无相功,演练少林寺七十二绝技都不在话下。
【小林临圣教序】
唐·陆柬之《文赋》行书
【小林临文赋】
宋·蔡襄《澄心堂贴》行书
【小林临澄心堂帖】
元·赵孟頫《洛神赋》行书
【小林临赵孟頫洛神赋】
【小林临欧阳询】
【小林临颜真卿】
【小林临苏东坡】
【小林临王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