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xx离婚了吗?哦耶!喜大普奔再@黄晓明一下

虽然谐音梗扣钱(bushi)但我们真的很爱过节,像5.20 这种完完全全因为谐音“我爱你”而出现的节日也能让大家过得热热闹闹。

当然比过520更热闹的是,在520一大早就官宣离婚的佟丽娅和陈思诚,网友对于大美女摆脱渣男都是喜闻乐见的态度,直接把“恭喜佟丽娅”顶上了实时热搜。

但吃瓜群众也不仅是为变得独立强大的女明星高兴,大家开始网络“清扫”活动,把频频传离婚的其他明星们@了遍。

抓住偷腥出轨实锤的要反复劝说另一方赶紧离婚,平时表现得比较大男子主义的男明星和网友觉得做作的女明星都要@一下,让他们早日脱离苦海。

当然如果是不喜欢营业,平时一直没什么消息的星婚夫妇,也一律当感情不和处理:劝他们分手,对彼此都好。

互联网给明星更大的发展空间的同时,对于明星结婚也不再是两个人的结合那么简单,而是被吃瓜群众们横插一脚。

如果无风无浪还好,一点点风吹草动,网友们就上线劝分手了,要是真的离婚了,网友们更是能马上总结出来一系列“罪证”,证明他们的婚姻早有裂痕,问题多多,离婚是必然。

只能说网友们真是为明星的幸福“操碎了心”啊。

电视剧《完美关系》

他俩在我心里早离婚了

我有一个朋友是黄晓明的铁粉,做过线下应援还有机场接机等等活动。而黄晓明和Angelababy频频被爆感情冷淡,被爆离婚的时候,她就是那个要连发十条微博和朋友圈恭喜黄晓明的人。

虽然当事人每次都站出来辟谣,但在她眼里黄晓明和Angelababy早就离婚,只是没有公开而已。

我在刷微博时应该经常看到一些:“鹿晗关晓彤今天分手了吗” “XXX和XX今天离婚了吗”之类的ID名,每天打卡一遍,直到他的爱豆恋情真的凉掉再改名字。

微博超话

在很多粉丝的眼里,她们看到的偶像是完美的,是皮囊漂亮、身材比例优越、温柔的性格、完全挑不出缺点。

可事实是,并没有这样十全十美的人。所以这些“偶像滤镜”实际上是一种投射性幻想,投射效应(Projection effect) 就是在看待某人或是某事物时,并不是基于客观的了解,和接触认识,是通过自己对于内心想法和设想去做出的推测,得到“他是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结论。

很多明星就是粉丝的一种幻想出来的完美人,是把自己对于完美伴侣或是完美自我的想法投射在这个明星身上。

而粉丝所幻想出来的完美偶像,自然也是不需要普通人鸡毛蒜皮的婚姻的。

一旦她们发现自己的完美偶像和一个她们认为不完美、不般配的人结婚,这种幻想很容易就破灭,就会无比希望这段不匹配的婚姻早点结束。

动漫《火影忍者》

我就是感觉:他俩不幸福!

这些人不但“苦口婆心”劝说明星离婚,甚至可以在豆瓣组把别人的私事喋喋不休地讨论好几千楼。

他们往往是在现实生活中也对于身边人的生活谈论的津津有味,是缺乏边界感的体现。

边界感在人际交往中适当打破会制造亲密感。因为人和人之间都是有一个心理边界的(Psychic borders),没有边界感或是边界感薄弱的人容易侵犯别人的边界(隐私等)。

对于谈论明星生活来说,越来越多的真人秀节目,还有接地气的新人设,都给人们带来了一种亲近感,但是也会让一部分人认为可以参与到他们的私生活中,所以热爱评论和干预他们的婚姻生活。(就比如粉丝喜欢发檄文控诉经纪公司,造型团队等等)

尤其现在的很多女明星团队制造的人设都是一些:独立自主的大女主,又美又飒的拽姐形象等等。

这些基于商业价值也好,明星本身气质也好的人设,都是对于明星个人形象的修饰。可以说是一种印象管理(Impressionmanagement),也就是指个人通过管理自我形象(外表形象、语言表达和行为)来改变甚至是控制他人对自己的印象。

比如林依晨一直在大众视角都是一个独立坚强的女性形象,在网上疯传她照顾公婆四点起床的消息时,无法使广大网友觉得这段婚姻是配得上这位女明星的。

众生皆苦,

明星怎能例外?

人们总是坚信一个把幸福挂在嘴边的人,是欲盖弥彰罢了,总是有些不能与人言的东西在暗处等着他去发现。

明星的生活在大众来看都是光鲜亮丽的,但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各种八卦和爆料好像能窥探出一些明星背后的黑暗面。

有很大一部分网友在明星谈恋爱或是结婚时都会认为两人不般配,但婚后生活幸福美满在他们看来是一种不可能的事情。

他们会认为工作繁忙,聚少离多,出身等问题是不能在婚姻里幸福的。

但是如果这一明星夫妇打破了他们的认知,就会激起他们为了平衡这种失调心理所产生的不适感,而认为这段婚姻绝不像表面这么宁静。这也是一种认知失调理论(Leon Feetinger 1959),是个体对于与自我认知相悖的存在而产生不适感,而个体会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排除这种情绪(比如,努力挖掘星婚背后的“真相”)。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妻子的浪漫旅行》中的杜江与霍思燕

在心理学上除了关于对完美的幻想投射,还有一种用自己的思维强加在别人身上的“投射认同”。

投射性认同指的是人在面对其他人时,会把自己的认知“投射”,附加到别人身上,而当对方表现出自己所认知的行为时,就证明了自己的结论。

比如说马思纯和张哲轩被曝光恋爱后,各种微博@马思纯看看男方的黑料,甚至致力于把马思纯拉进豆瓣月亮组(吐槽摇滚乐渣男的,爆料张哲轩占一大半)想让她认清渣男。

虽然这男方确实人品存疑,但是网友们一个个活脱脱马思纯亲妈的代入角色,反而会适得其反。

——不该触摸偶像,否则手上会沾有金粉。(福楼拜)

电影《阴风阵阵》

我们总是试图从公众人物身上找到外表之下的东西,去尝试了解,参与他们的生活,去拆解他们的话,找到一些“言外之意”妄图改变他们。

其实我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明星离婚,是我们出于对个人自我意识觉醒,和对自由追求的认同感。恭喜他(她)远离不幸或者是无趣的婚姻,迈向光明的未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