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诗词微刊】第356期 | 林锡彬:近读二得

作者简介

林锡彬,笔名方来,号惜墨斋。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深圳诗词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深圳市书画家协会顾问。深圳企业家书画学会副会长。

闲挑一树春

闲   挑   一   树   春

——罗锡文《墨竹》欣赏

林锡彬

草本植物中,数竹子与人的生活最为密切。这不仅因为竹子利用价值高,最主要的还是它的天然品质深受人们喜爱。比如坚毅的意志、秀美的颜值、虚心的内在等等。经过数千年雕工画圣的细致描绘、诗人词家的深情吟咏,竹子的君子之风深入人心。竹子成了人们的“宠物”——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直接把竹子提升到比房子更高的价值地位,作为居住的首选条件。郑板桥画竹配石题诗,几句诗便将竹子推上了“大英雄”的宝座:“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从此,竹子更成为诗赋丹青的重要课题。

现代诗人的咏竹诗中,我最爱罗锡文君的《墨竹》:

千杆成砥柱,唯竹最精神。

风雨曾经惯,闲挑一树春。

诗小,仅二十个字,却气度不凡。

首先,说竹子象“砥柱”。这样的比喻,我未见他人先有其笔——没人写过说过但又非常新颖的比喻,就是创新。我们不说天才,至少要说——奇特!

小时候我见过,家乡的狮石湖边,防洪堤上下,密密麻麻栽满了防涝的竹子。每当洪水来犯,那千千万万的竹子就好像手挽起手,坚强地抵御着猛兽般的洪水。洪水过后,大家一看,没有竹子的堤坝被撕开了,有竹的地方,虽有创伤,坝体几乎没有大碍。竹根竹叶竹竿,有效地维护了田园的庄严。罗君生长在榕江边上,应该也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才能吟出“千杆成砥柱”这样奇特的诗句来。

第二句说“唯竹最精神”,这里才说明白它:这种堪当大任的竹子,真好像有灵性一样,不仅(象“砥柱”一样)坚强,而且是那么地有“精神”——这样一点,竹子活了起来,并完成了起兴的交代。这里采用主谓语倒装的形式,后来居上,突出了竹子的神采。是为点睛之笔。看似普普通通的一句陈述,里面还别有玄机呢:与首句形成了流水对。看,“千杆”对“唯竹”,“砥柱”对“精神”,对得很工整,又很流畅。作者的睿智和手段,可见一斑。

大家都明白,借物发端之余,后两句,才是诗家兴会所在——“风雨曾经惯”,这一转,非关其时,而关其世。竹子生长于天地间,哪有不经历风雨的呢?对于各种各样的挑战,“曾经沧海难为水”,早习惯了!写得胸怀坦荡。

最后一句:“闲挑一树春”,为本诗诗眼,进一步将竹子人性化,表示它将从容地、轻松地担负起唤回“一树春”的重任。“闲挑”二字,炼字精彩,举重若轻,极具个性。既赋予了竹子藐视困难、战胜困难的英雄气慨,又呼应了“砥柱”的立意,气度恢弘。全诗字字珠玑,精彩纷呈。

罗君这首小诗,虽是题画诗,名义是写竹,实际上是自我写照。我知罗君发展,过来很不容易。然而,坎坷的道路,往往是考生的试题。各种有意无意的挫折,最能锤炼人的意志;吃过苦头亏得多,每临大事愈从容。

耐人寻味的作品,常常属于经风雨见世面的人。

2020年4月14日

罗锡文简介

罗锡文,1969年生,广东普宁人。文艺评论家/企业家/诗人。深圳潮人海外经济促进会驻会副会长,深圳市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化报》特约评论员,《诗词月刊》社社长。

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浅 深 聚 散,万 取 一 收
——陈荣辉《过寒山寺》浅析
林锡彬

近年来,惠来诗社七绝的创作成绩斐然,出现了很多佳作。陈荣辉的《过寒山寺》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诗曰:

张继诗成寺盛名,姑苏城外夜钟声。

年轮滚滚驱山动,不觉寒山已入城。

苏州寒山寺,中华形胜,扬名世界。要写好这个题材,难度甚大。一是她太出名,什么样子大家知道,很不好写;二是吟咏她的诗词名家名作很多,如果你没有特别的能力写好她,还不如不写;三是你只是经过,不是进寺里去体验一下,看个仔细,你还真的不如不写;四是采用格律诗的形式,篇幅小,难以表现,一般的话,你没有什么新的想法或者构思,确实不如不写。

可是,陈荣辉社长却无论如何,到此一游,不写不快——他选择了写!

怎么写?下笔开头难。

他首先想到了张继。一千年前张老先生写下了《枫桥夜泊》绝句,脍炙人口——这里先要尊重他,同时也尊重经典。于是,第一句诗有了:“张继诗成寺盛名”,算是把头开了,但这诗无好无坏,说寺因诗名而有名。仅做个楔子而已。

张继诗压卷之句是“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夜里的钟声,就是寒山寺的主要特色。这钟声,穿越千古,来到今天,它依然与诗并世,警示世人——这就是寒山寺最大的属性,于是有了第二句:“姑苏城外夜钟声”。这虽有拾人牙慧之嫌,但利用得还自然,加上乃其时其事,切题入意,完成了可以首肯的景象特征描述。

当然,如果再陷入张继夜泊的窠臼,那就完蛋了。

只见陈夫子不慌不忙,笔锋一转,直接切入现代化的姑苏城来:“年轮滚滚驱山动”。年轮,本是动植物躯干上成长的年周期环状轮圈的痕迹。诗人巧妙地用来描述城市发展的轨迹,十分贴切。是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自有“年轮”,只不过形状不同而已。“驱山动”,是山移水改,是旅途动感,是历史动感,也是现场感。这千年古城日新月异了,眼前已无关月色、乌鸟遁形、江枫往事、渔火曾经。而车窗两侧,青山一连串被甩向后头,替之以高楼遍地,看得出,这城市年轮,每时每刻都在驱动山河,展现新姿。

根据张继名篇的指引和教科书上的插图,这寒山寺是在姑苏城外的。可现在呢?情况大不相同了!这可能是陈荣辉决意要写写寒山寺的最大理由,看——

“不觉寒山已入城”!

他甩开了风尘,一抖“愁眠”陈意,径向寒山寺而去!

经过一千多年的变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城区面积不知向外扩展了多少倍,原本的城外,早已被新城区占领,变成城里了。苏州目前有多大?简单地说,要问个寒山寺的方向,还好费劲,赶路当然更费时了。这路程,让人在舟车劳顿中不知不觉走近寒山寺。一看,令人最惊讶的是——寒山寺竟然“入城”了!

读者此时发现,作者写的不是寒山寺,他只经过寒山寺。他写的是苏州的发展,展示的是改革开放的辉煌成果——苏州变大了,寒山寺改观了!

作者以含蓄的手段,引领读者走进了苏州,走进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

此所谓:题材浅深聚散,表意万取一收也。

2020年4月16日

陈荣辉简介

陈荣辉,广东省惠来县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深圳市诗词学会顾问,惠来县文联副主席,惠来诗社社长。

微刊工作室

本期编审:邹国荣

陈松春

本期编辑:杨宝明

本期校正:张福财

栏目荐稿:陈松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