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中国“特使”,粉丝遍布全世界
作者:一界·普天一光
编辑:一界·普天一光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当地时间25日,东京上野动物园公布了于23日出生的大熊猫双胞胎近况。2只幼崽健康状态良好,性别未知,其母“仙女”(日本名“真真”)在产后出现疲劳,但健康状况没有问题。消息一出,立即为紧张的国际时局平添了几分轻松气氛,中日双方也都对熊猫顺利产仔的消息表示庆贺。可以说,这位动物“特使”的存在,无疑是中国外交一抹亮丽的风景。
由熊猫担任“特使”的做法,自新中国成立至今,已逐渐发展成为拓展外交关系、增进经济交往的一种方式。时至今日,相关方面的规范标准日益完善,熊猫的生存保障也逐步升级。作为公认的中国的象征,熊猫长久以来在国外发挥着无与伦比的亲和力,作为“动物特使”受到各国人民的强烈欢迎。随着外交主体的多元化,个人、国际组织、跨国公司正作为非传统外交主体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其中以动物作为潜在外交主体开展民间外交活动,正是中国外交的一大特色所在。
01
从“国礼”到“贵宾”
将新中国外交的历史进程和“熊猫外交”的发展演化联系在一起不难发现,所谓“熊猫外交”是与新中国外交的发展进程紧密相连的。它如同反映新中国外交发展的一面镜子,在每个重大的外交时刻都不曾缺席。
新中国“熊猫外交”的历史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7年,“安安”作为第一只“特使”大熊猫被赠送给苏联;到了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 ,获赠熊猫的国家只有朝鲜。而到了70年代,中美关系的逐步改善直至最终建交为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熊猫外交也于此迎来一个“小高潮”:自1972年到1978年,美国、日本、法国、英国、西德、墨西哥和西班牙都相继获赠大熊猫。
然自1982年开始,鉴于大熊猫生态环境恶化导致其数量急剧减少,中国停止了向外国赠送大熊猫的做法。随后,自1984年起,为配合中国外交整体战略转变的实际需要,熊猫“走出国门”的方式也开始转为以“商务参展”的名义向外租借。
一时间熊猫热度空前,租借者络绎不绝:从1984年到1988年的四年内,仅北美地区就有洛杉矶、旧金山、纽约、圣地亚哥、多伦多、西雅图、波特兰、亚特兰大、孟菲斯、底特律等地从中国租借到了熊猫,此外日本、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德国、爱尔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众多城市也从中国获得了熊猫。
只是熊猫租借在大受欢迎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80年代国内各动物园与熊猫饲养繁育机构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熊猫过度租借情况,加之信息沟通的不畅,整个租借系统渐渐变得难以管控。
但除此之外,真正受苦的还是熊猫本身。远渡重洋的熊猫在承受舟车劳顿之苦的同时,正常的生理周期也被打乱,甚至部分租赁机构对熊猫的过度利用和养育欠佳还对熊猫的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原本初衷是在增进友好交流、加强形象传播、增加外汇收入的同时,加强外部力量对熊猫保护的熊猫租借,至此似乎已经“变了味”,反过来向着对大熊猫保护不利的一面发展了。
于是自1994年开始,熊猫商业参展的时代宣告结束,此后的熊猫租借皆是出于合作研究而非商业目的,并且那些生活在海外的熊猫大多是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的子代或者经人类长期豢养的个体,无论从数量还是从来源考虑,熊猫租借对野生熊猫种群已经不再构成威胁。
纵观整个“熊猫外交”的发展史,从最初纯粹出于政治目的的“国礼”到现在作为合作研究对象而降临他国的“贵宾”,中国“熊猫外交”可谓走过了一段曲折的进程。而如今随着中国外交进入新时代,“熊猫外交”当然也有新气象:如今在长期规范化和严格监督的基础上,身在异乡的“熊猫特使”们作为中国外交的一张独特的名片持续散发着无与伦比的亲和力。
02
黑白相间的“特使”
“特使”一词本是指一国派往他国的负有特别使命的临时外交代表,在外交史上,这种做法可谓并不少见,只是以动物作为特使出访他国、改善民间外交氛围的做法,世界范围内几乎也只有中国可以运用。
熊猫黑白相间的毛色、喜食竹子的习性、憨态可掬的动作,对于他国的任何人而言都是未曾见过的光景,无论走到哪里,这种中国独有的动物都会引起一阵轰动。尽管熊猫不能在官方外交活动中发挥显著的作用,但在民间外交领域,其对民众的亲和力无疑是无可替代的。
仅以日本为例,1972年为纪念中日建交,周恩来总理决定将两只大熊猫赠予日方,消息一出,日本举国震动,无数人为熊猫牵肠挂肚,为了欢迎熊猫,人们匆匆把白熊雕塑涂成了“熊猫色”;在东京上野街头,“你好”的中文字样也随处可见。
当年11月5日,上野动物园的熊猫参观正式开放,来看熊猫的人从上野地铁站一直排到公园门口,足足排了两公里,有人从别的城市赶来,更有3000多人彻夜排队。而在这一天,一共有5.5万人来到上野,最后只有不到1.8万人见到了熊猫。第二年,上野动物园以920万参观人次打破了历史记录。此后七年间,到访的人数达到3200万人,相当于日本总人口的1/4。熊猫的形象随之出现在玩具、生活用品、商品包装、电视广告等方方面面,其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彻底征服了整个日本。
可以说,在中日建交最初的那几年当中,尽管新中国领导人从未到访过日本,两国的互通来往也没有那么便利,但熊猫的存在却迅速培养起了日本人对中国的亲切感,“熊猫的国度”更是一度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今天,日本仍保有十只熊猫,是全球除中国外饲养熊猫第二多的国家,而如若问起日本人最想去中国的哪里,答案十有八九都会包括四川的大熊猫繁育基地。更重要的是,熊猫作为中日友好的象征,也被看作和平的符号,持续为中日关系和平稳定发展营造着良好的民间氛围。
说到这里,或许我们可以说,在这个非传统外交主体地位提升的全球化时代,我们也应当扩大具有中国特色的“熊猫外交”的规模,令其作为一种民间外交的方式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真的是这样吗?事实上,我们要认识到的是,“熊猫外交”作为中国改善同他国民间外交氛围、提升公众影响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其基本前提必须是是双方国家保护濒危动物的共识与行动,以及相对成熟完备的大熊猫饲养和保护条件,而不能违背这个前提盲目扩大其规模。也唯有如此,满载着中国人民善意和真诚的“熊猫特使”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公共外交领域加强交往、增进友谊和对外亲善的作用。
无论如何,象征着中国悠久历史与和平胸怀的“熊猫特使”所散发的独特魅力,将是永远值得我们津津乐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