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旅游随感录(十八)
西安旅游随感录(十八)
文/孟计青
以往在教科书、宣传品和拓本上才能见到的碑石上的书法,现在她的母本就静静地立在或躺在我这个游客的眼前,我尽可能地贴近收藏品外的玻璃罩或防护栏来观览它们、欣赏它们。
浩大且充实的博物馆里不乏有经典的传世作品,收藏有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四大楷书名家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和欧阳洵的碑刻,如颜真卿的《多宝塔碑》、《颜家庙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赵孟頫的《天冠山诗碑》和欧阳洵的《皇甫诞碑》,等等。在这个汇集着两千多年碑石文化的博物馆里,书法和雕刻有各个流派的经典作品。爱隶书的你可以看到汉朝的《曹全碑》;爱草书的你可以看到隋朝和尚智永的《智永千字文碑》,还有唐朝僧人怀素的《千字文碑》以及有着酒癫绰号的张旭的《肚痛帖碑》;爱行书的你可以看到孙藏器的《慧坚禅师碑》和王羲之的《乐毅论》、《十七贴》碑;爱魏碑的你可以看到无名氏的《元桢墓志》碑文;爱篆书的你可以看到秦丞相李斯的《峄山碑》和尹元凯的《美原神泉诗序碑》。研究儒教的你可以看到开成大经的《论语》和《孟子》的碑文,研究基督教的你可以看到唐朝人的《大秦景教碑》......更多的名人留下的诗词碑文和刻石画作以及无数的无名氏留下的石刻雕像和石制的各样的拴马桩,一桩桩,一件件,琳琅满目数不胜数。
不得不承认我自己在书法和石刻方面知识的浅薄,好多叫不出名称的重量级的馆中宝藏,使我品评和衡量不出它们内中应有的美好价值。颠覆我认知观的是那尊由安禄山敬献给唐玄宗的汉白玉太上老君雕像。长期以来,我所看到的太上老君的画像,无不类同于当代人范曾先生画笔下的形象,那个脑袋上顶着一个大陶罐似的头颅和留着长及肚脐的银白长胡的老汉,而这尊老君像颇具唐风,竟雕成了一个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又富且贵的样子!从他身上,你体会不出老君那种“紫气东来”的仙风道骨,更体会不出他那种超凡出世、羽化方外的样子来!细想下来,问题肯定出在安禄山本人媚上的思想上。安禄山当时让人雕刻的这尊老君像,是不是在他的授意下,按照当世的皇帝李隆基的样子雕成的?唐一代的皇帝们都说自己就是老君李耳的嫡系传人。联想到昙曜和尚凿刻云冈石窟佛像时取样北魏文成帝的脸型和身段的先例,这尊老君像极有可能是复制了李隆基的脸型和身样。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安禄山这个后来的反贼,当初媚上的本领真的不能小觑。
让人愤慨和遗憾的是,本应循着古老的传说看到的“昭陵六骏”的石刻,变成昭陵四骏,那看不到的另外的两尊骏马:讽露紫和拳毛䯄,早在清朝末年时就被美国人强盗般地倒卖偷运到他们国家!看到这里,你不得不愤慨当年衰落时的大清王朝的软弱和无能,竟然连从古人手里传下来的国宝级的东西都维护不好!好在我中华民族从早期的结绳记事和苍颉造文字时创造出的汉文化和汉文字,以它泰山似的巍峙,黄河般的奔腾不息,一直薪火相传并且发扬光大兴盛到今天。其不朽的核心之魂,靠的就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载体,以及这种载体下焕发出的阳光雨露,浸润着我华夏儿女的身心体骼,使得我们这些龙的传人从殷墟的金文甲骨里一路披荆斩棘,风光靓丽地走到今天,傲立于当今的世界之林,享受着五千年文明大国和文化大国的尊严与荣耀。历史上的中华民族有过被奴役和被驱使的历史片段,但它独有的文化和这种文化感召下再生的伟大力量,永远地时刻地战胜着异族的文化侵略。到今天,中国人对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自信,更坚定不移并发扬光大!
登西安的古城墙,是在闷热的下午三点时上去的。我们知道,我们是由它的西城门口进去的。一进瓮城,摆放着唐朝皇帝出行的各种仪仗行头和几架硕大的古式架鼓与几竿挑起的卤薄锦帐。虽然搭起的舞台场地上未见有人演出——据说演出要在每晚的彩射灯光下才可上演,但扩音器里播放出的李玉刚的《贵妃醉酒》一歌,还是把人推向了盛唐时的场景。从瓮城到城墙,你会一下感觉到这个城墙和大同城墙的不一样:大同的城墙除了高高低低的和这里一样错落的垛口外,地面是较为平坦的,偶而有点坡度也不是太大,而西安城墙的墙身地面,外高里低,估计坡度在半米之间。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规划,还是怕战乱时城内出现缺水的情况后,人可以利用城墙上下来的雨水做饭解渴,琢磨下来似乎二者都有可能又都无可能。八水润西安的说法如果成立的话,西安城内应该最不缺的是地下的井水,起码西安城内的水井不用太往深打就能用上井水吧!
现在的西安城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时建造的,城龄在六百多年。崇祯年间,这座城池没有挡得住李自成大顺军的进攻。早在李自成未进北京之前,李自成还在这里建立过一个短暂的大顺朝的都城。还是这座城,民国年间让从河南来的镇嵩军的刘镇华,围的城里的十万人中饿死了五万。自古以来,城池的功能本就只有两种,一是防止外面的人攻进城内,二是防止城内的人在战争的关键时侯开城降敌。假如刘镇华当年围的是一个四面没有城墙的西安,逃生出的人要比最后剩下的五万人不知要多多少。
城上的敌楼、望楼的数量也像新建大同城墙上的那般稠密,只不过这里城楼的规模和气派大不如大同的巍峩和崭新。不知大同修城墙时取法西安没有?站在城墙上往里看,城墙里的建筑明显的要比城墙外面的要低很多,这估计是改革开放后为了旅游事业的发展和需要,聪明的西安人提前就有意地不将高大的建筑物建在古城里。否则,如大同建古城墙时,周围就拆除了好几栋超高的大楼。而那被拆除的超高大楼,哪一栋不是花大价钱拆除掉的。没走几步,我已经知道了城墙上其它四围的样子就是眼面前的延伸,我和妻子折回西门城墙上的望楼下,找了一处阴凉的地方歇起来。年轻的儿子和他的女朋友租了两辆自行车,骑着车子绕城墙上面转去了!这当儿,我才发觉城墙上的游客不少,比平时的大同城墙上的游人要多两倍!贴着城墙的垛口往老城里看去,前面大街远处,正是西安城坐中的景点建筑——钟楼。远看钟楼,在笔直的马路终端,像个盘膝而坐的憨厚千年圣者,审视着自己脚下走动的人流和车流!再向里墙的前沿远处看去,发现有好多大树的树头探上城墙!西安老城的绿化,是我见过省会城市中绿化最好的一个城市。叫不出名的高大树木,漫出人家的房顶,漫在马路的两边!这些显得挺多的树木,无声地装扮着都市社会的祥和景象!因了这种祥和的景象,充分地说明着我们这个和平时期的宝贵和美好!
五点半时,下了城墙,结束了今天的旅游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