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250

用地黄饮子治各种脑病
地黄饮子出自金·刘完素《宣明论方》卷二,主治“内夺而厥,舌喑不能言,二足废不为用。肾脉虚弱,其气厥不至,舌不仁。经云喑痱足不履用,声音不出者”。其药物组成为:熟地、麦冬、石斛、五味子、山萸肉、巴戟天、肉苁蓉、制附子、肉桂、茯苓、远志、菖蒲。功效为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陈宝贵临证将此方广泛应用于各种脑病,如脑梗塞、脊髓痨、脊髓空洞症、晚期肾炎、晚期高血压、格林巴列综合征等,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加减法如下:1.如足废偏于肾阴虚而见骨节烦热者,可加桑枝、地骨皮、鳖甲以退虚热;2.如偏于肾阳虚而见腰膝冷感者,可加淫羊藿、仙茅以温化肾阳;3.兼有气虚者,可加黄芪、党参以补气;4.若仅有足废不用之症者,可去菖蒲、远志等开窍之品;5.如纯属阴虚痰火盛者,可去肉桂、附子,加竹沥、胆南星、贝母、天竺黄以清化痰热。
典型病案
案1 朱某,男,62岁。患者于1月前患脑梗死,经住院治疗后遗留言语不利,饮水呛咳,右侧肢体活动不利,纳呆,二便调。刻诊:患者面色(huang白+光)白,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无欲状,步履不稳,双下肢乏力,舌淡苔白腻,脉细弱滑。查体:神清,精神弱,伸舌左歪,口角右歪,右侧肢体肌力Ⅲ级,右巴氏征阳性,头颅CT示:左侧基底节区脑梗塞。陈宝贵诊后考虑患者阴阳两虚,精髓不足,阳虚痰湿不化则上阻舌络而言语不利,经络不通则偏侧肢体麻木不仁,活动不利,故需滋阴益阳以治其本,化痰通络以治其标。方选地黄饮子加减:熟地30克,巴戟天 15克,石斛15克,肉苁蓉20克,制附子10克,五味子5克,肉桂5克,茯苓20克,麦冬15克,菖蒲30克,远志5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桑枝 30克。7剂,水煎600毫升分3次温服,日1剂。
患者服药后步履较前有力,言语不利稍有好转,患者饮食较前增加,舌淡苔白,脉细较前有力,效不更方,予再进7剂,症状明显好转。此方加减共服药56剂后患者步履有力,饮食如常,言语流利,表情如常,基本恢复从前状态。
按 命门之火为龙火,其火一升,则舌强不语,以肾脉荣于舌本也,故方用肉桂、附子、肉苁蓉、巴戟天以引火归元,菖蒲、远志通心肾以返真阳,石斛入肾以清虚热,半夏、陈皮、茯苓以涤荡痰饮,熟地、山萸肉滋肝肾,麦冬、五味子入肺肾以清敛之,桑枝以通络,使阴阳平衡,痰消络通,则言语可利,肢体有力,故诸症好转。
案2 王某,18岁,2009年4月初诊。患者2个月前出现发热,咽痛,头痛,于当地卫生院静点抗病毒及抗细菌药物后,发热退,出现双下肢无力,不能步履,查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患者转诊多家医院,最后确诊为格列巴林综合征,经治效果不明显,并逐渐出现双下肢肌肉萎缩,求诊于陈宝贵。刻诊:患者由家属搀扶,迈步困难,腰膝酸软无力,颜面无华,双颊嫩红,无发热,无头痛,无双下肢疼痛,纳食差,二便如常。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查体:神清,精神弱,面色(huang白+光)白,双颊嫩红,肌肉萎缩,肌力Ⅲ级弱。陈宝贵诊后分析患者为肾阴肾阳两虚,不能温养双下肢,治疗当以温肾填精为法,方选地黄饮子加减:熟地黄30克,山茱萸30克,肉苁蓉30克,巴戟天15克,制附子10克,肉桂5克,石斛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5 克,菖蒲15克,远志5克,茯苓15克,川断15克,狗脊15克。7剂,水煎600毫升分3次温服,日1剂。
药后患者双下肢较前有力,纳食增,二便如常,效不更方,予原方14剂。此方加减共服70剂,患者可不需搀扶自己行走。
按 地黄饮子功用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用治喑痱效果显著,此患者热病耗伤真阴真阳,出现阴阳并虚的局面,阴虚则虚阳上浮,故双颊嫩红,“腰为肾之府”,腰以下肾主之。肾阴肾阳亏虚,不能温养双下肢,故而双下肢痿软不用,故以桂附温肾回阳,巴戟天、肉苁蓉补肾阳,山茱萸、熟地黄填补肾阴,麦冬、五味子收摄耗散,以菖蒲、远志之芳香苦温开泄痰浊,茯苓纳气镇坠,川断、狗脊强腰肾,合方共奏补肾阴肾阳之功,肾阴肾阳得补,则双下肢得温养。依法而治,疗效卓著。
饮子地黄治疗脑萎缩
中药治病治根、西药治病管当时。如果有久治不愈的病,发舌苔说病情,诊费开方50元,微信号:y3l6i3n6
拍舌照时先拿镜子对照一下,一样不一样,一样了在发给我看,也许就这50元,解决了你多年不愈的大病。大部分人拍的舌苔模糊不清。另:微信群里天天都有医学资料发里面。
以熟地为主药的地黄饮子治疗小脑萎缩。1980年秋天,笔者在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跟随国医大师张琪老师进行临床实习。一天,黑龙江省庆安县缸厂一重症患者求诊。患者20多岁,1米85的大个,在一次火灾中救火时被浓烟薰倒,昏迷不醒。经抢救,保住了生命。但因一氧化碳中毒,导致小脑萎缩,出现失语,步履蹒跚,需两个人扶持,才能勉强走几步。在上海、北京等地多方求医而未能见效。
张老投以金元四大家之一刘完素创立的地黄饮子。服用半年后疗效渐显,一年后,患者康复,结婚生子,创造了医学的奇迹。笔者亲身经历了患者康复的过程,并且亲自对患者做过追访,故深信不疑。这件事情已经过去近30多年,但至今我仍记忆犹新。
地黄饮子是主治喑痱的名方,对于中风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还可用于治疗脊髓空洞症、脑挫伤后遗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脑萎缩、痴呆症等,也能获得一定的疗效。
方用:熟地、巴戟天、山萸肉、石斛、麦冬、肉苁蓉、茯苓各15克,附子、五味子、菖蒲、远志各10克,肉桂3克,薄荷1克,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主治:喑痱(喑者,不能言也。痱,足废也。《素问·脉解篇》:“内夺而厥,则为喑痱,此肾虚也”)症见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舌苔黄腻,脉沉迟细弱。可用于中风不语,偏瘫之属于阴阳俱虚者。
偏阴虚,去附、桂,加鳖甲、旱莲草、竹沥、胆星。脊髓空洞症,加人参、黄芪、女贞子、山药;脑挫伤后遗症,加龙骨、生铁落;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加紫河车、菟丝子、木瓜、鸡血藤、千年健;脑萎缩,痴呆症,加紫河车、淫洋藿、益智仁、红参、鹿脚胶。
名医印会河教授三十八方集验(29)河间地黄饮子
29 河间地黄饮子(源于《宣明论》)
[方药组成]熟地lO克,山萸内1O克,麦冬12克,石斛15克.远志6克.菖蒲10克,茯神10克,五味子10克,内苁蓉10克,内桂3克,熟附片lO克,巴戟天10克。
[功用] 温补肝肾。
[主要症状] 四肢不收或下肢步伐不整,下地如踩棉花,易倒,手握不固。携物可自行丢弃.患肢肌肤有麻木感或闪电样痛,亦有语言不利者。舌淡,脉虚弱
[辨证要点] 本证是因肝肾两虚。肝主筋、肾主骨,筋骨不用,敞见肢体瘫痪、手足瘘废而不收引;阳气不能使气血布达于外.故肌肤麻木、甚则疼痛;由于肝所主之筋膜失去应有的作用,不能控制舌的运动.故语言不利。
[适应证] 脊髓疾病、神经梅毒、脊髓痨。
[验案] 刘某,女,32岁,中日友好医院病案号855797。初诊;1993年7月12日主诉:双下肢共济失调7~8年,加重2~3年。病史患者七八年来双下肢瘗软无力。共济失调,走路如踩棉花。经常跌倒。生活不能自理,失眠多梦西医诊断为:慢性感觉性、共济失调性周围神经病变经长期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故来中医治疗。
检查:神志清楚,语言流利,步态不稳,不能直行,摇摇欲坠地舌质红,苔腻,脉弦细无力。
辨证:肝肾两虚,筋骨不荣。治法:温补肝肾处方:熟地12克.山萸内9克,石斛18克,麦冬l2克,五味子l0克,菖蒲l2克.远志6克.茯苓15克,菠苁蓉l0克,上官桂3克,熟尉片15克.巴戟天10克,丹参15克,鹿角(霜)胶9克(化冲) 7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1993年7月20日患者未来,其夫代述:药后两下肢走路较前有力,步态较前稍稳,要求继续服用上方。原方l4剂,服法同前
[按语] 该患者下肢无力.共济失调,步态不稳中医辨证属于肝肾两虚,筋骨失荣,故以内苁蓉、巴戟天、鹿角霜、内桂、尉子补肾壮阳;熟地、山萸内、五味子养肝敛气;石斛、麦冬生津;菖蒲、远志、茯苓益心气,醒神益智。全方滋肾养肝、益心宁神;由于患者病之己久,故需多服尚能取效。
脑鸣的治疗
【关键词】 脑疾病 中药治疗 综述文献
脑鸣系中医学病名,最早见于《医学纲目·肝胆部》,古医籍中多称之为天白蚁。是指患者自觉头脑中有鸣响,或如蝉鸣、鸟叫,或如潮声、雷轰,多为持续性,影响思维,注意力不能集中。常伴有头痛、眩晕、耳鸣、失眠、健忘、乏力等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西医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药治疗本病凸显出一定的优势,现将近几年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文献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脑鸣的发生多因肾虚、心脾两虚致脑髓失养,或因火郁、痰蒙、气滞、瘀阻致清窍被扰所致,其中肾虚脑髓空虚为主因。
1.1 虚证
中医学理论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脑为髓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说明脑鸣与肾虚密切相关。刘康[1]认为脑与精神活动密切有关,气血、精髓为其物质基础,若因思虑劳倦过度, 损伤心脾, 以致气血不运, 不能上荣清窍, 则出现脑鸣眩晕诸症。
1.2 实证
中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首,位高气清。脑之清窍易为病邪所蒙,《医碥·头痛》曰:“外而六淫之邪气相侵,内而六腑经脉之邪气上逆,皆能乱其清气。”董延芬等[2]指出,人有七情六欲、忧思烦恼、精神紧张等,均可伤及气血, 致气血运行不畅, 气滞血瘀, 或气虚血瘀, 脑髓失养则脑鸣。王昆文[3]认为,此病有类似于雷头风的表现,但不头痛,也不头面起核,是一个不典型的雷头风,其病机也属湿热夹痰上冲,风阳上扰。
2 辨证论治
2.1 虚证
2.1.1 肾精亏虚
脑鸣与肾虚脑髓空虚有关者居多,故临床上选用补肾生髓益脑之方获效者常见。葛明等[4]采用六味地黄汤加减(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牡丹皮、生龙骨、生牡蛎、楮实子)治疗证属肾阴亏损,髓海空虚,阴虚火旺,扰乱神明而脑鸣1例,服药1个月而病愈。杨士珍等[5]将左归丸改为汤剂加减(熟地黄、山药、枸杞子、炙甘草、茯苓、山茱萸、知母、龟版胶、鹿角胶)治疗证属肾阴不足型脑鸣1例,疗效显著。杜春有等[6]用左归饮加减治愈脑鸣1例。颜邦华[7]以补肾益精法(基本方:熟地黄、山茱萸、龟版、枸杞子、麦门冬、山药、杜仲、炙升麻、炙甘草)治疗脑鸣5例,取得一定疗效。
2.1.2 阴虚阳亢
郑义枝[8]采用滋阴潜阳平肝法应用镇肝熄风汤加减治愈脑鸣1例,药物组成:天麻、牛膝、龙骨、牡蛎、石膏、青蒿、天门冬、白芍药、钩藤、川楝子。
2.1.3 心脾两虚
刘康[1]以补益心脾、宁心安神、升举中气之方(党参、大枣、 白术、茯苓、当归、炒酸枣仁、柴胡、炙甘草、龙齿、炙远志、升麻、黄芪)治疗脑鸣1例,疗效显著。
2.2 实证
2.2.1 风寒外袭
吴燕燕等[9]以搜风宣窍祛邪为主法,佐以填精补肾之品(当归、川芎、荆芥、全蝎、钩藤、桔梗、辛夷、蒸何首乌、山药、山茱萸、熟地黄、枸杞子、龙骨、炙甘草)治疗脑鸣1例获愈。
2.2.2 风热上扰
张磊以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为法,采用谷青汤加减治愈脑鸣1例,药物组成:谷精草、青葙子、决明子、薄荷、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怀牛膝、生龙骨、生牡蛎、甘草[10]。
2.2.3 痰湿上蒙
刘康[1]以清热利湿, 化浊开窍之方(藿香、茯苓、黄芩、连翘、厚朴、陈皮、半夏、栀子、郁金、木通、石菖蒲、白豆蔻、 滑石)治疗脑鸣1例获愈。王昆文[3]以化痰开窍、清热祛风为法,方选清震汤加味(桔梗、苍术、荷叶、升麻、白僵蚕、石菖蒲、法半夏、胆南星、黄连、丹参、炒苏子、炒酸枣仁、竹茹、夏枯草、芦根、远志)治愈脑鸣1例。贤清惠[11]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胆南星、橘红、白术、茯苓、天麻、钩藤、石决明、生龙骨、生牡蛎)治愈脑鸣1例。
2.2.4 瘀血阻窍
瘀血内阻,上扰神明而致脑鸣,治宜活血化瘀、透窍醒脑。夏旭等[12]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川芎、桃仁、红花、香附、柴胡、石菖蒲、牛膝)治愈脑鸣昏厥证1例。苗后清等[13]亦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愈脑鸣1例,药物组成: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药、川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石菖蒲、郁金。
2.3 虚实夹杂
倪宏章[14]治疗脑鸣证属痰湿阻遏、脑髓失养者,予健脾燥湿、活血化瘀法,方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合补养还五汤加减,药物组成:半夏、天麻、白术、泽泻、郁金、石菖蒲、黄芪、丹参、地龙、茯苓、当归、川芎、甘草、牛膝;对于证属肾精亏虚,气血阻滞者,予补肾填精生髓、活血祛瘀通络法,方选六味地黄丸合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物组成: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鹿衔草、当归、桃仁、红花、炙鳖甲、知母、黄柏。此外,刘庆宪等[15]将脑鸣辨证分5型论治,即益肾填精补髓法,方选六味地黄汤加减;疏肝解郁泻火法,方选泻青丸加减;荣髓散瘀通络法,方选补阳还五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温阳益肾补脑法,方选右归丸加减;益气升清健脾法,方选益气聪明汤加减。邹世光等[16]将脑鸣辨证分3型论治,肾精亏虚,阴虚内热上浮者,多发于老年人,治宜补肾滋阴降火,方选麦味地黄汤加味;肝郁火扰者,则以中青年多见,治宜疏泄肝火,方选柴胡疏肝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痰瘀上壅脑窍者,治宜化痰活血开窍法,方选温胆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
中药治病治根、西药治病管当时。如果有久治不愈的病,发舌苔说病情,诊费开方50元,微信号:y3l6i3n6
拍舌照时先拿镜子对照一下,一样不一样,一样了在发给我看,也许就这50元,解决了你多年不愈的大病。大部分人拍的舌苔模糊不清。另:微信群里天天都有医学资料发里面。
3 专药治疗
贾兴鲁运用石菖蒲配伍磁石煎汤送服六味地黄丸治疗脑鸣辨证为肝肾阴虚、脑失滋养者获得捷效,证明了开窍启闭之石菖蒲在脑鸣治疗中的独特作用[17]。王万袒[18]根据《别录》介绍:“蔓荆去长虫,主头风痛,脑鸣”所言,重用蔓荆子,灵活化裁,治疗因肝郁化火及湿热蒙蔽清窍所致之脑鸣获效显著。盖蔓荆子体轻力薄, 藉之易于上升,故凡肝风及湿热上扰空窍形成之脑鸣用之无不生效。董延芬等[2]运用云南灯盏花注射液治疗脑鸣12例,总有效率83.3%。结 语 综上所述,由于脑鸣一病临床少见,历代中医文献中均未对其进行过系统的论述,目前散在的资料也多是个别的病案报道,或单方单药的应用疗效。今后应加强对本病西医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以便与中医辨证论治结合起来灵活遣方用药,以应用于临床。另一方面加强中药作用机制及复方配伍规律的研究,结合临床积累的有效验方,以研制出高效方药应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名老中医治胃痛
步玉如教授为全国第一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导师。其从医50余年,学验俱丰,尤对胃脘痛的治疗有独特风格和经验。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受益良多,现撷其点滴,以飨同道。
胃脘痛俗名心口痛,即上腹部痛。其疼痛分为以下几种,即气痛、湿热、阴虚、虚寒等,以下分而论之。
气痛
气痛多为初病,血病多为久病,初病在经,久病人络。中医认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不通是气血不流通,因此中医治疗疼痛不外调气、活血。初病在经,从气治;久病人络,从血治。在痛的性质方面,气痛多走窜,血痛固定不移,临证必细辨之,切忌~见疼痛,即进止疼之剂,或气血不分,动辄活血化瘀也。步老治疗气痛常用百合乌药汤(陈修园方)。方中乌药辛温 行气散寒止痛,入肺、脾、肾、膀胱经;百合甘寒,入肺心经,常用于润肺止咳,还可清心安神。此方中,乌药行气止痛,可以理解,但百合补肺在此何用?陈修园并未详申。步老认为:古人有“肺主诸气”、“诸气皆属于肺” 之说,百合入肺,是治气之总司,肺气~通则诸气皆畅所以著效。用量是百合30g,乌药15g,两者为2:1。陈修园说此方治“服热药无效者”,但据步老体会,临床不分寒、热、虚、实皆可用。若以气痛为主,以百合汤加昧(百合30g,乌药15g,竹茹15g,川楝子lOg,延胡索lOg,茯苓12g,法半夏10g,甘草8g,陈皮10g,佛手片8g,丹参20g,砂仁6g)。
中药治病治根、西药治病管当时。如果有久治不愈的病,发舌苔说病情,诊费开方50元,微信号:y3l6i3n6
拍舌照时先拿镜子对照一下,一样不一样,一样了在发给我看,也许就这50元,解决了你多年不愈的大病。大部分人拍的舌苔模糊不清。另:微信群里天天都有医学资料发里面。
病案1:患者某,女,36岁,工人,1992年4月4日初诊。胃脘胀痛3月余,服多种中、西药无效或症虽暂缓而复作。一周前胃镜示:慢性糜烂性胃炎。曾服用过“胃苏颗粒” (香苏散加减),“气滞胃痛” (四逆散加减),不效。又曾在门诊服前医中药7剂(温胆汤加减),用药时胃脘痛略减,后胀痛依然,遂来步老处求诊。刻下见:胃脘胀痛,固定不移,按之痛显,进食后痛缓而作胀,食后1小时即感腹中嘈杂痛增,剧时泛呕黄色酸涎,口苦而渴,烦躁易怒,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步老诊为气滞、痰热互结,予百合汤加味。处方如下:百合30g,乌药15g,竹茹15g,川楝子log,延胡索log,茯苓12g,法半夏lOg,陈皮10g,佛手片8g,丹参20g,砂仁6g,黄连8g,吴茱萸4g。上方连服7剂,胃胀痛大减,未作呕恶,余症皆缓。守方据证调治半个月,诸症悉平。胃镜复查:糜烂消失。随访迄今未发。按:百合甘润微寒,具清肺、润肺、降气之功能,肺气得降则诸气皆调,配以乌药一凉一温,柔中有刚,润而不滞,脾胃枢机运转则胃痛自止。此案步老不用调肝气的四逆散,亦不用调胃气的香苏散,而用治气之总司的百合乌药汤,用法独到,疗效显著,深得陈修园百合乌药汤之精髓。
湿热
在治疗胃脘痛中,临证常有口干而不欲饮,恶冷喜热者,舌苔多白,或兼淡黄,似热非热,似寒非寒,医者往往以寒热夹杂断之,必须审查详细。据步老的体会,此应辨为湿热夹杂之证。口干多是胃热,不饮多是脾湿,湿为阴邪,故亦恶冷喜热;苔白为湿象,热盛者,固可兼黄,但热轻者,亦未必即黄。若误认为寒而投以热药,误以为寒热夹杂而寒热并用,病必增剧,或缠绵不愈,治疗极为棘手。步教授把脾胃湿热细分为脾湿胃热,认为它是胃脘痛的主要病机之一。平素饮食不节,大量饮酒,嗜食甘肥则可致脾失健运,湿自内生。湿邪不运郁而化热,脾胃同居中焦而脾为湿困、胃为热扰,形成脾湿胃热之证。临床用竹茹温胆汤(冬瓜皮30g,竹茹15g,茯苓12g,法半夏log,甘草8g,陈皮 10g,佛手片8g,川楝子10g,延胡索10g,焦六曲10g)治疗脾胃湿热型胃脘痛常见奇效。
病案2:患者某,男,42岁,干部。平素嗜酒,形体肥胖,于1992年l2月5日初诊。患者胃脘灼痛,痞满胀急,口干而不欲饮,恶冷喜热,小便色黄,大便粘滞不爽,舌质红,舌苔白,脉滑数。胃镜显示,镜下见胃黏膜充血明显,粗糙,片状糜烂出血,黏液少而秽浊,溃疡表面覆有黄白苔。曾在门诊就诊,前医见心下痞,恶冷喜热,小便色黄,予半夏泻心汤7剂不效,转请步老诊治。刻下症见:胃脘痛,痞满胀急,口干而不欲饮,恶冷喜热,小便色黄,大便粘滞不爽,舌质红,舌苔白,脉滑数。步老辨证为脾湿胃热,处方竹茹温胆汤加减:冬瓜皮30g,竹茹15g,茯苓12g,法半夏10g,甘草8g,陈皮10g,佛手片8g,川楝子10g,延胡索10g,焦六曲10g。7剂,水煎服。3剂胃痛止,7剂诸症若失。按:须知胃热脾湿,乃脾胃矛盾的临证表现,必须善于处理,审慎用药。若妄用苍术则脾湿可燥而胃热益炽,误用石斛则胃热可清,而脾湿益盛。所以在用药上既要清胃热又不助脾湿,既要利脾湿又不助胃热。步教授常选用冬瓜皮30g,因冬瓜皮健脾、利湿又能清热,实乃利湿清热之妙药。
阴虚
胃脘痛亦有属于胃阴不足者,症见胃痛,口干渴,两胁痛,脉细弦数,舌质红绛。其热象突出,属虚热,不可用苦寒药,步老常用一贯煎加减。他认为,脾胃之病必导致生理功能的紊乱,升者不升,降者不降,或升降反作不通则痛。李东垣论脾升,叶天士论胃降,皆为后世临证之准则。升麻、柴胡虽能引清阳之气上升,有升阳举陷之功,但不是升脾之本法,脾不升清因于脾阳虚者,应该补脾阳才能帮助脾升。所谓降胃者并非只降逆气,也不是只用旋覆花、代赭石就能降胃,两者虽能治反胃气逆,但不能主降胃浊。步老认为只要滋养胃阴,俾脾升胃降,胃痛自除,常用一贯煎加减(川楝子10g,枸杞15g,当归10g,生地黄12g,麦冬10g,沙参15g,延胡索10g,石斛10g,花粉15g,砂仁6g等)。
病案3:患者某,男,60岁,商人,于1992年6月9日初诊。患者胃部饭后胀痛l周,有烧灼感,伴嗳气,咽痛口干,唇干裂,大便色黑,两胁痛,脉细弦数,舌质红绛。步老辨证为阴虚胃热,治以养阴清胃,理气止痛,予一贯煎加味。处方如下:川楝子10g,枸杞15g,当归10g,生地黄12g,麦冬10g,沙参15g,延胡索10g,石斛10g,花粉15g,砂仁6g。7剂后,胃脘痛明显减轻,2l剂后诸症悉平。按:胃以和降为顺,宜甘平或甘凉濡润以养胃阴,使津液来复通降有度矣。临证以鲜石斛、麦冬之类滋养胃阴,使胃降脾升,胃痛自除。
虚寒
遇冷则胃痛加重,并见小便清长,脉迟缓,舌淡苔白等,为虚寒。步老常用良附丸合黄芪建中汤加减(高良姜10g,香附10g,黄芪15g,桂枝12g,白芍20g,神曲10g,生姜3片,大枣6枚,甘草6g),药到病除,屡试不爽。
病案4:患者某,女,49岁,1992年11月11日初诊。主诉胃痛年余,加剧2天。曾在外地治疗年余,胃痛时好时坏。观所用方药,皆保和、逍遥、木香顺气之类。问其目前病苦,答日: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纳差不欲饮食,极易感冒。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脉迟缓,舌淡苔白。辨证属胃痛之脾胃虚寒。处方:高良姜10g,香附10g,黄芪15g,桂枝12g,白芍20g,神曲10g,生姜3片,大枣6枚,甘草6g。5剂痛止,上方加减调理2O余剂,患者胃痛消失,食欲大增,大便正常,体力亦较前明显好转,满意而归。按:黄芪建中汤补虚有余,散寒不足,今加入高良姜散寒,香附行气,共奏散寒行气之功。患者小便清长,脉迟缓,舌淡苔白,胃痛隐隐,喜温喜按,辨证为脾胃虚寒无疑。辨证准确,用药得当,所以药到病除。
神奇的中药药理,让全世界吃惊
当下的世界,药物的标准是西医定的,它一般是化学精制品,而且是单成分。而中药一般是自然品,而且是多成分。如果按照西药标准,中药永远不可能通过。当下的中药在西医这里就被当成是一种食品补充剂,而不是药物,日本就是通过这个名义把中成药卖到全世界的。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根源就在于中西医背后的科学体系不一样,对病因的认识不一样,治疗方法不一样,药理不一样。
西方科学是用几个基本粒子的不同组合来解释世界,它走的是一条还原论道路,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规律。东方科学是用一种物质的聚散来解释世界,它走的是一条系统论道路,研究的是整体决定局部的系统学规律。
西医的病因基于精密仪器的观察,它发现了局部细胞病变和疾病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于是就假定了细胞病变为病。发现了细胞病变那就是有病,没有发现细胞病变,那就是没病。而中医是建立在整体决定局部的系统学规律之上的,整体的自然决定局部的人,由此得出了疾病的外因是人与自然的矛盾激化;整体的环境决定局部的细胞,由此得出了疾病的内因是不平衡引起的整体管理失控。
西医治病用的是外力,用外力杀死病变细胞就是西医的全部。而中医治病用的是整体的力量,中医不过是用来恢复整体管理的一种手段,因为按照整体决定局部的系统学规律,只要整体的管理恢复了,局部病变就会在整体力量的控制下改邪归正。
西药一般是化学小分子,它可以进入细胞膜,对病变细胞进行杀伤。而中药是生物大分子,它一般难于进入细胞膜,它真正作用的对象是细胞的营养通道,即经络。对于细胞的功能亢进引起的疾病,它就用中药来堵塞经络,缺乏了营养,它就不亢进了;对于细胞的功能低下引起的疾病,它就用中药来疏通经络,得到了更多的营养,其功能自然增强。
经络是气之运行通道,而人体的能量主要是通过水来传递的,因此,经络就是人体的组织液循环通道。经络在人体有三个层次,宏观的就是神经和血管,神经负责着信息的快速传递,血管负责着血液的快速运输;微观的就是连续在全身的组织液,所有细胞都浸润在组织液当中,“全身无处不经络”的说法就来源于此;中间的就是由神经末梢、毛细血管、淋巴和组织间隙混合而成的微循环,这三个层次共同构成了人体的普遍联系。
经络在人体分布是一层一层的,秩序井然。最外到内依次是肺经,肾经,肝经,心经,脾经。能量在其中就是通过自由氢质子在水分子链上的快速递进,通过包络在无机离子周围有序水层的周期组织与离散来传递的。人体中心有一个基础的频率,而周围的经络层次中传递的能量都是基础频率的整数倍。这使各个层次都能够按照中心的意志,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整体的功能。
显然,研究中药,就要根据中药药理进行,而中药的靶子是经络,因此,要想研究中药,首先就必须弄清楚经络在人体分布的规律性。根据我的研究,经络在人体的分布极为规律,这集中表现出所有人对应的同一条经络的基本孔隙大小是一个自然常数。这不管大人小孩,黑人白人,正是有了这种规律性,同样的中药才能够在不同的人体内起到同样的作用。也正是有了这种规律性,同一自然变化才能够在不同的人体内都优先激励同一条经络。如在子时,胆经优先活动,在丑时,肝经优先活动,在寅时肺经优先活动,在卯时大肠经优先活动,在辰时,胃经优先活动,在巳时脾经优先活动,在午时心经优先活动,在未时小肠经优先活动,在申时,膀胱经优先活动,在酉时肾经优先活动,在戌时心包经优先活动,在亥时三焦经优先活动。
现在的中医面临着一个关键的突破点,而突破的关键就在于我们要在科学上证明不同的微循环基本孔隙大小在在同一条经络线上是恒定不变的。只要证明了这一点,中药的药理将得到科学的证明,从此,一个更合理、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出现了,它就是根据微循环基本孔隙的大小制定药物,亢进则堵之,衰弱则通之,治病再也不是西医的单行道,而是还有一种更有效的中医方法,它不再以杀伤病变细胞为基础,而是以恢复整体的管理为基础,这才是真正的治病之道。
一旦证明了中药药理,一个全新的世界医药标准就出现了,我们未来也能够按照不同的经络基本孔隙大小来精确地制造药物,大量不治之症也能够找到更有效的药物。那时,西药就必须按照中药标准来制造了!
解表散寒,和胃补中。适用于风寒感冒
葱白粥
【处方】 粳米50克 葱白 白糖各适量
【制法】 先煮粳米,待粳米将熟时把切成段的葱白2~3茎及白糖放入即可。
【功能主治】 解表散寒,和胃补中。适用于风寒感冒。
【用法用量】 每日1次。热服,取微汗。
【摘录】 《济生秘览》
葱白汁
【处方】 葱白1握。
【功能主治】 鼻衄血。
【用法用量】 上捣绞取汁,投酒少许,点2-3滴入鼻。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
闪挫打伤不出血,三月、半年不愈者
葱白熨
【处方】 葱白。
【功能主治】 闪挫打伤不出血,三月、半年不愈者。
【用法用量】 上捣烂,炒热,频熨;随用生大黄研末,姜汁调敷,尽量饮以好酒。
【摘录】 《仙拈集》卷二
失眠针灸
情志引起的肝郁失眠,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深取催气,十分钟后一寸针脐壁深一点三十度斜刺震巽离坤,五分钟后再刺坎位。效果可以。
睡眠不好多伴有胸椎2 3错位。
常用的治失眠穴位是神门、然谷、申脉、照海。\u2028神门是心经的原穴(俞穴),失眠的主要病位在心。神门的穴名也很值得玩味,意指神出入的门户。之前说过,失眠是因为神在人体的出入失常而导致的,那么用神门这个穴位,就能调神治疗失眠。
我喜用通里透神门+大陵。
椰子菱角防治糖尿病
椰子 椰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含有糖类,维生素C和B,以及钙,铁,磷,钾等矿物质。椰子具有清热解渴,补虚驱虫,益气祛风的功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椰子浆(即椰子汁)止消渴”。椰子汁具有降低血糖的功效,常饮服椰子汁对防治糖尿病非常有益。
菱角 含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C,烟酸及多种矿物元素。菱角的医疗作用,在我国医学上评价颇高。菱角味甘,无毒,安中补五脏,不饥轻身。鲜者,解伤寒积热,止消渴,解酒毒。糖尿病人经常适量食用鲜菱角,有助于降低血糖和改善其临床症状。但须注意的是,食菱不能过多,否则会损脾导致腹胀泄泻。
三味药治一切腹痛
隐痛、胀痛、灼痛、绞痛、刺痛……
腹部要闹事,痛可是多种多样。它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的疼痛,是一种脾胃肠病证。
腹部外无胀大之形,腹壁按之柔软,可有压痛,但无反跳痛,其痛可呈持续性,也可时缓时急,时作时止,或反复发作。令人痛苦不堪。
阳气虚弱,导致脏腑气机不利,痰浊,湿气,瘀血便聚而成邪,引起腹痛。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因此《内经》早就提出了“痛随利减,当通其经络,则疼痛去矣”的治疗大法,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清代名医景日昣所著《嵩崖尊生》
黑神丸
去痰浊湿气瘀阻,开窍通闭,治一切腹痛。
组成:葫芦巴,石菖蒲各12克,皂角6克
本方第一要药葫芦巴,是治腹痛名药。在以“金铃子丸”命名的多种治腹痛古方中,葫芦巴是常驻嘉宾。这与其独归阳气的发电站肾经,既能补肾壮阳,又能祛寒除湿有关。阳气足百病消,湿气除百病除,故葫芦巴是治腹中冷气疝气肌瘤的良药。
而具体来说,肾虚,会导致阳气亏虚,寒气凝滞,进而影响脾之温养,脾升清胃降浊的功能便会受到影响,且连带影响下一站大肠小肠的分清泌浊,导致胀气腹痛恨不能翻着跟斗来趟浑水。
葫芦巴以其温通肾气之功,避免肾气虚影响脾胃运化,以至牵引大肠小肠所在之脐腹而胀而疼痛。
故葫芦巴可谓通利下焦肾,进而通利脏腑止痛之良将。
第二要药石菖蒲,化湿和胃,通心脾肝胃之气。
石菖蒲长于水中石上,其香能醒神,辛可制风,温可通络,苦可燥湿化痰,辛苦之性能上能下,聚理气活血,散风去湿,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于一体,有通关复苏通九窍之效。是通利心脾,补肝益胃之妙手,除湿阻中焦,脘闷腹胀之良将。
第三要药皂角,香窜咸收温通,有开窍祛痰、散结消肿、润燥通便之功,能通肺与大肠之气。
凡痰在肠胃间引起疼痛,皂角可令其从肠道出去而愈。若大小便不通,将皂角烧后研末,用白开水送下9克,效佳。此正因其通利肺气入肠之功。
故皂角亦是止腹痛,并通利上中下三焦之良将。
三味合用,可令上中下脏腑气机均得通利,合而将痰浊湿气血液之阻也得消除,开窍通闭,由此通则不痛,止一切腹痛。
黑神丸制法服法:
将三味药打成细末,用面与水当黏合剂制作成丸剂,每次服5克。
肝癌秘诀只有一个字
这几天被达叔肝癌病逝的消息刷屏。其实作为医生,不感觉意外。肝癌发展就是这么快,我对病人亲属都是这么说的,“倒计时了”。但是能坚持完成治疗的患者太少,主要是这些话不能对他本人说。所以一些暗示不能被他理解,只能说有缘无分了。
肝病最怕多疑,多疑则胡乱求医。看似求生欲很强,其实是六神无主的标志。内经曰: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凡是坚持吃药者没有一个不超过三个月的!好几年的都有。我常用的方药如下:
1.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用张仲景枳术汤。先用枳术汤荡涤脾湿,再加黄芪人参灵芝,健脾补气。用于乙肝丙肝阶段。
2.王孟英解郁汤。旋覆花青蒿石菖蒲半夏陈皮竹茹茯苓黄连瓜蒌。这个方是我从王孟英医案中总结的,我个人命名的。用于腹胀嗳气,口干多饮,尿少的肝硬化初期。
3.舌红少苔或无苔者用一贯煎,六味地黄。
4.少量使用清热解毒药。我常用重楼或山慈菇配半枝莲足矣。或配合六神丸,西黄丸,用汤药送服。此类药不可连用一大串。肝功能越差,越应该健脾,而不是解毒。
5.忌用活血化瘀药。肝是藏血的,不是活血的,活血则伤血。也不可用很多理气药。肝体阴而用阳。滋阴补血是补肝体,至于用阳,要靠自己心智的开明,非药物能及。
病例1:某,乙肝后肝硬化,少量腹水,经人介绍找我治疗。多饮少尿。性格多疑。与王孟英解郁汤加桂枝,一剂后尿如泉涌,数日腹水全消。后惧怕利尿因其电解质紊乱,多次复查电解质,没有紊乱。我说我们没用西药,尿多尿少是身体自己调节的,不会出现电解质紊乱。但仍有疑虑。转投他医,不知所终。
病例2.某,二十多岁肝癌,经人介绍找我治疗,面黑,舌红,无苔。与六味地黄汤加水牛角半枝莲蒲公英,送服六神丸。服药半年无恙,后因慕他医,不久去世。
病例3.某农村贫困户,肝癌,腹水,无力延医。为之开枳实白术各30克。患者坚持服用一年有余。再诊时满面荣光,不胜感激云云。可知,药不在贵,贵在用人不疑,病不怕恶,而怕药不坚持。
如果医生只盯着一个“癌”字,必然和患者同犯一个错误,过度治疗。如果医生不盯着这个“癌”字,也容易贻误战机,隔靴搔痒。所以治疗肿瘤,需要医生有胆有识。
总之,治疗效果满意的,都不是医生的功劳,而是得益于发现及时,及早治疗。好多人发现时其实并不晚,中医都有计可施。除了一个“早”字实在没什么秘诀可言。
白虎风,疼痛彻骨髓,不可忍者。恶毒风肿
葱白熨
【别名】 葱熨、独胜散
【处方】 酽醋5升,葱白2升(切)。
【功能主治】 白虎风,疼痛彻骨髓,不可忍者。恶毒风肿。
【用法用量】 葱熨(《圣济总录》卷一三五)、独胜散(《普济方》卷一一二)。
【摘录】 《圣惠》卷二十二
乳痈,吹乳
葱白熨
【处方】 葱白(连根)。
【功能主治】 乳痈,吹乳。
【用法用量】 上捣烂,敷乳患处,上用平底瓦罐盛灰火熨葱上1时,葱茎熟热,蒸乳上。汗出即愈;或以葱捣烂炒热敷上,冷即换,再炒。
【摘录】 《仙拈集》卷三
葱白饮子
【别名】 葱白汤
【处方】 葱白2茎,木通半两,冬葵子半两。
【制法】 上细锉。
【功能主治】 小儿小便涩少,妨闷不通。
【用法用量】 葱白汤(《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摘录】 《圣惠》卷九十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