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碎金——(第306篇)
1、史记文笔简洁生动。很多没有主语,都是动词或着名词在前面的结构,比如“其人如天,其知如神”、“以齐七政”多不胜数,单看一句可能搞不清,但连起来看,就清楚。这样的句子非常有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史记要读,而且要读出声。
2、统治者继位,一般首先强调德行,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容忍,然后适时的表现。某种程度来说,我认为“公开的德行”,带有功利性。假如一个人真有德行,应该心如止水,无欲无求。因为德行对于他们来说,就像饿了吃饭,困了睡觉。根本不需要强调。需要强调就会忽视“个体性”,强调“社会性”。变会“勉为其难。”最后跟风,为何人人都要品德高尚?我本来就是自私自利,干嘛非得要牺牲自己为大家?这不符合逻辑。
逻辑的发展很慢,无非就是“白猫不是黑猫。”“白猫是白猫”,类似的文字游戏,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史记写的舜,摆脱不了这些束缚,我想这是时代的局限,谁都不能避免。
3、人是群居动物,在哲学里面有一条永远不会错的定律就是:事物之间一定是相互影响。
作为集团首领,必须考虑到方方面面,人都是善良的?他们心里知道绝不可能!就像十个手指头伸出来,不可能一样长,何况隔着肚皮的人心?
既然人离不开人,那么就好好相处吧!但是总有人“表现贪欲”,就像是史记写的“怙终贼,刑”就是对于惯犯,必须判刑!只是这个惯犯怎么判断?就会“众口铄金”我看到你,他也看到你,最后大家看到你偷了隔壁老王家的牛,那么现在老张家的驴不见了,必定是你偷的!
这就是民意。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