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界遗产---明清皇家陵寝

17、明清皇家陵寝

入选时间:2000 / 2003 / 2004  地址:清东陵 清西陵(河北) 明显陵(湖北) / 十三陵(北京) 明孝陵(江苏)/ 盛京三陵(辽宁)

明清时期(1368~1911年)是皇家陵寝建设史上的鼎盛时期,这些陵寝主要是明清帝王的陵墓,其中不乏太祖朱元璋等开国皇帝。这些重要的皇家陵寝目前分布于北京市(明十三陵)、河北省(清东陵、清西陵)、湖北省(明显陵)、江苏省(明孝陵)、安徽省、辽宁省(关外三陵),体现着古代帝王至高无上的皇权及高规格的陵寝之美。

明清皇家陵寝
Imperial Tomb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入选时间:2000年(2003年、2004年扩展范围)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i)(iii)(iv)(vi)
地理位置:N31 12 27 E112 37 58(明显陵,2000年)
     N40 10 58 E117 38 27(清东陵,2000年)
     N39 21 31 E115 20 26(清西陵,2000年)
     N40 17 57 E116 14 34(明十三陵,2003年)
     N32 03 28 E118 50 04(明孝陵,2003年)
     N41 20 37 E124 49 18(盛京三陵之永陵,2004年)
     N41 49 34 E123 34 49(盛京三陵之福陵,2004年)
     N41 50 29 E123 25 04(盛京三陵之昭陵,2004年)
遗产编号:1004

简介:
  明清时代(公元1368-1911年)是陵寝建设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对陵寝制度作了重大改革。他将地上的封土堆由以前的覆斗式方形改为圆形或长圆形,又取消寝宫,并扩大了祭殿建筑。清代沿袭明代制度,更加注重陵园与周围山川形胜的结合,注重按所葬人辈分排列顺序,还形成了帝后妃陵寝的配套序列,在祭祀制度上也更加完善、合理。

  明朝(1368-1644)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推翻,统治时间277年,其间经历了16位皇帝。其中,除惠帝朱允炆因“靖难之役”,下落不明,没有营建陵园外,其余15帝,都依帝制建造了陵园。太祖朱元璋死后埋葬在南京钟山脚下,称孝陵;景帝朱祁钰,因英宗复辟遇害,初以王礼葬北京西郊金山,成化年间恢复帝号,又将王坟稍扩其制,改为帝陵,世称景泰帝陵。其余的13位皇帝均葬于北京昌平县境的天寿山一带,通称明十三陵。此外,明代还有生前没有当过皇帝,死后被追尊为帝的,也营建了陵园。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朱世珍),被追尊为仁祖淳皇帝,就安徽凤阳原墓建为皇陵;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被追尊为熙祖裕皇帝;曾祖父朱四九,被追尊为懿祖恒皇帝;高祖父朱百六,被追尊为德祖玄皇帝;因德、懿二祖葬址不详,遂就江苏盱眙熙祖原葬处建陵葬三祖帝后衣冠,陵名祖陵;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父亲朱祐杬,原为兴献王,朱厚熜入继大统后,追尊其父为睿宗献皇帝,将湖北钟祥原王坟扩建为显陵。
  满族人建立的清朝(1644-1911)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自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基至辛亥革命后宣统皇帝退位,共历经12帝,统治295年。清代帝王陵寝,从建陵年代和地理位置,可分为清初关外三陵、清东陵和清西陵三个陵区。清东陵和西陵的陵墓从规划建制到建筑造型均仿照明朝,采用集中陵区的手法,安排总入口,从正红门开端,经统一的神道石像生、碑亭及华表,然后分达各陵区。其布局顺序为:五孔石券桥、牌楼、碑亭、三孔券桥,大月台、宫门、隆恩殿及左右配殿,而后为石平桥、月台、琉璃门、五供、方城(上立明楼)、月牙城、宝城、宝顶。皇帝、皇后、亲王、公主、嫔妃的陵制级别相当严格,形成了一套程式化的规则。

明显陵是18座明陵中第12座帝陵,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郊的松林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壑献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是我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最具特色的一座帝王陵寝。显陵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建成,前后历时共47年,其围陵面积183.13公顷,整个陵园双城封建,外逻城长3600余米,墙高6米,墙体厚1.8米,红墙黄瓦、金壁辉煌、蜿蜒起伏于山岚叠嶂之中,雄伟壮观,是我国历代帝王陵墓中遗存最为完整的城墙孤品。陵园由内外逻城,前后宝城、方城明楼、棱思殿、陵恩门、神厨、神库、陵户、军户、神宫监、功德碑楼、新红门、旧红门,内外明塘、九曲御河、龙形神道等30余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组成,其布局构思巧夺天工,殿宇楼台龙飞凤舞,工艺浮雕美绝伦、一陵双冢举世罕见,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瑰宝。显陵之奇特主要源于王墓改帝陵而形成的一陵双冢举世无双的孤例而弥足珍贵。显陵的墓主朱佑?生前为兴献王,死后葬于松林山,明正德16年武宗驾崩,因其无子嗣,慈寿皇太后与首辅大学士杨廷和遵奉“兄终弟及”之祖训,遗命“兴献王长子朱厚璁”嗣皇帝位,年号为嘉靖。此后嘉靖皇帝朱厚璁便将其父追尊为恭壑献皇帝,并将王墓改为帝陵。

  明孝陵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坐落在南京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7届会议 2003年7月3号决定作为明清皇家陵寝扩展项目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其周边的常遇春墓、仇成墓、吴良墓、吴桢墓及李文忠墓等5座功臣墓也同时被划入世界遗产保护范围。
   明孝陵建于1381年,陵园纵深2.6公里,分前后两部。前部从下坊至棂星门,属于神道部分,依次为孝陵门、大金门、碑亭、御河桥、石兽、神道石柱和石人。碑亭俗称“四方城”,是座四面券门的正方形建筑,内立“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从座至顶通高8.84米,为南京地区最大石碑。神道两旁分立12对石兽,依次为狮子、獬貌、骆驼、象、麒麟、马共6种。每种两站两蹲坐,共有石兽24只,尤以骆驼、大象最为雄壮。石人四对,文臣武将各半。石刻浑厚古朴,凝神洗练。神道格式打破了历代帝陵神道与陵寝相连形成统一南北中轴线直列的习惯做法,顺应自然,曲折深幽,自创形制,显示出独特气派。后部从棂星门至独龙阜为陵寝主体建筑。依次为金水桥、孝陵正门、碑殿、陵思殿、内红门、升仙桥、宝顶。现存碑殿是在原大殿遗址中部兴建的,清朝康熙皇帝对明太祖十分尊敬,碑殿内有康熙皇帝祭明孝陵时亲自书写的“治隆唐宋”四字。祭礼所用的明楼,上部建筑已毁,仅余垣四堵。地宫是直径400米的圆形土丘,即独龙阜。

明孝陵的神道石刻是中国帝王陵中唯一不呈直线,而是环绕建有三国時代孙权陵墓的梅花山形成一个弯曲的形状。由卫岗的下马坊至文武方门的神道长大2400米。下马坊即孝陵的入口处,是一座二间柱的石牌坊,额枋上刻「诸司官员下马」六个楷书大字,谒陵的文武官员,到此必须下马步行。沿神道依次有:下马坊、禁约碑、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碑亭、御桥、石像路、石望柱、武将、文臣、棂星门。过棂星门折向东北,便进入陵园的主体部分。这条正对独龙阜的南北轴线上依次有:金水桥、文武方门、孝陵门、孝陵殿、内红门、方城明楼、宝顶等建筑。
  明孝陵地面木结构建筑大多毁于1853年清军与太平军之战,现仅存下马坊、禁约碑、内红门、碑亭中壁、石像路、方城明楼下部等砖石建筑。明孝陵布局宏雄,规制严谨,陵神道开了弯而且长的先例并影响了明清两代。陵园纵深2.62公里,当年围绕的红墙周长22.5公里。

明孝陵的建筑形制一改秦、汉、宋帝陵的“方上”形式为“宝城宝顶”形式,开创了明代帝陵布局的新规制,明成祖的长陵及历代的明陵,均以孝陵格局为基本规式,清代帝陵也采用“宝城宝顶”形式。可以说,孝陵开创了明清帝王陵寝建筑形制的先河,孝陵成为中国陵寝建筑制度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有很高的陵墓建筑文化价值。

  十三陵是明代帝皇的墓葬建筑,坐落于北京昌平县天寿山下40平方公里的小盆地,距离京城约 50公里,自永乐七年五月(1409年)起用,直到安葬崇祯帝后结束,共葬有13位明朝皇帝,23位皇后、2位太子、30余名妃嫔、1位太监,是全球保存最完整的皇陵墓葬群。13位皇帝的陵寝包括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共13处,统称十三陵。广达40平方公里,建造用时长达230多年(1409-1644),工程极为浩大。陵区三面环山,蟒山、虎峪雄踞两侧;北京平原横陈于前。神路长达20余里。其制度基本遵循孝陵形制。十三陵距北京约45公里,陵区的北、东、西三面山峦环抱,十三陵沿山麓散布,各据岗峦,面向中心——长陵。

长陵,据天寿山主峰前,其南6公里处,有崛起对峙的小山两座,成为整个陵区的入口。环抱的地形造成内敛的完整环境;整个陵区,南北约9公里,东西约6公里,结合自然地形,各陵彼此呼应,成为气象宏廓而肃穆的整体。永乐皇帝朱棣于1409年至1413年最早兴建的长陵,他当时经「车驾临视」,钦定山名为「天寿山」,1423年他于北征鞑靼途中驾崩,后安葬于此,但长陵工程直至1427年始全部竣工。期后近200年的兴建,形成长达7公里多的完整建筑群。

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这里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该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于长陵西南方,建于1584~1590年(万历十二年至万历十八年)。主要建筑有祾恩门、祾恩殿、宝城、明楼和地下宫殿等。占地182000平方米。它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发掘了的陵墓。定陵地宫可供游人参观。明定陵地面建筑的总布局,呈前方后圆形,含有中国古代哲学观念"天圆地方"的象征意义。前有宽阔院落三进,后有高大宝城一座。陵正门前方是三卒汉白玉石桥。过了桥是高大的碑亭。亭周围有祠祭署、宰牲亭、定陵监等建筑物300多间。再往后就是陵园最外面的围墙-外罗城(围墙外的围墙)。
      昭陵,位于大峪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二帝穆宗庄皇帝朱载垕(年号隆庆)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昭陵是目前十三陵中第一座大规模复原修葺的陵园,也是陵区正式开放的旅游景点之一。昭陵陵园建筑面积为35000平方米,现存有完整的祾恩门、祾恩殿及其东西配殿,和方城、明楼、宝顶等。

永陵,位于阳翠岭南麓,是明朝第十一帝世宗肃皇帝朱厚熜(年号嘉靖)及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建成后的永陵与前七陵相较,确有独特之处。首先,是规模宏大。在古代,陵园规模的大小,取决于陵园殿庑、明楼及宝城规则。按照《大明会典》的记载,永陵宝城直径为81丈,裬恩殿为重檐七间,左右配殿各九间,其规制仅次于长陵,而超过献、景、裕、茂、泰、康六陵制度。其裬恩门面阔五间则与长陵相等,其后仅定陵与之同制。另外,永陵的方院和宝城之外,还有一道前七陵都没有的外罗城,外罗城之内,左列神厨,右列神库各五间,还仿照深宫永巷之制,建有东西长街。 永陵的砖石结构的明楼,造型新颖的圣号碑,别具一格的宝城城台设计,以及宝城墙花斑石垒砌的城垛,裬恩殿、裬恩门“龙凤戏珠”图案的御路石雕也都是以前各陵没有的,这些作法后来为定陵所效法。

献陵,位于天寿山西峰之下,是明朝第四帝仁宗昭皇帝朱高炽(年号洪熙)和皇后张氏的陵寝。建成后的献陵,陵寝制度确实比较俭朴。其神道从长陵神道北五空桥北分出,长约1公里。途中建有单空石桥一座。路面为中铺城砖,两侧墁碎石为散水,十分俭朴,并且没有单独设置石像生、碑亭(现存碑亭为嘉靖年间增建)等建筑。

庆陵,位于天寿山陵内黄山寺二岭南麓,是明朝第十四帝光宗贞皇帝朱常洛(年号泰昌)和皇后郭氏、王氏、刘氏的合葬陵寝。其陵园建筑由神道、陵宫及陵宫外附属建筑三部分组成。近陵处建神功圣德碑亭遗作,亭内竖碑,螭首龟跌,无字。陵宫建筑总体布局呈前方后圆形状,占地约2.76万平方米。前面有两进方院,彼此不相连接,在二进院落之间有神道相连,并于第一进院落后建单空石桥三座。

茂陵,位于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是明朝第八帝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年号成化)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陵寝制度大体如裕陵,但宝城内琉璃照壁后面设有左右两个方向的踏跺,可上登宝山,又与其他各陵均不相同。

康陵,位于金岭(又名莲花山或八宝莲花山)东麓,是明朝第十帝武宗毅皇帝朱厚照(年号正德)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寝。建陵用时1年,总体布局沿袭前制,呈前方后圆形状。该陵建于正德十六年(1521年),占地2.7万平方米。明末,康陵曾遭到烧毁,在清朝乾隆年间,曾被整修。

景陵,位于天寿山东峰(又名黑山)之下,是明朝第五帝宣宗章皇帝朱瞻基(年号宣德)与皇后孙氏的合葬陵寝。陵园制度,一遵献陵俭制。其神道从长陵神道北五空桥南向东分出,长约1.5公里,途中建单空石桥一座。陵宫朝向为南偏西55度,占地约2.5万平方米。宝城因地势修成前方后圆的修长形状。前面的二进方院和后面的宝城连成一体。中轴线上依次修建祾恩门、祾恩殿、三座门、棂星门、石供案、方城、明楼等建筑。

泰陵,位于笔架山东南麓,是明朝第九帝孝宗敬皇帝朱祐樘(年号弘治)及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陵内包括金井宝山城、明楼、琉璃照壁各一所,圣号石碑一通,罗城周围为丈一百四十有二,一字门三座,香殿一座为室五,左右厢、纸炉各两座,宫门一座为室三,神厨、奉祀房、火房各一所,桥五座,神宫监、神马房、果园各一所。

  德陵位于潭峪岭西麓,是明朝第十五帝熹宗折皇帝朱由校(年号天启)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

裕陵位于天寿山西峰石门山南麓,是明朝第六位皇帝英宗朱祁镇和皇后钱氏、周氏的合葬陵寝。

思陵,位于陵区西南隅的鹿马山南麓,是明朝最后一帝朱由检(年号崇祯)及皇后周氏、皇贵妃田氏的合葬陵墓。崇祯因为是亡国之君,并没有正式建陵,现时的陵墓是清朝顺治年间以其亡妃田氏的墓穴改建。

十三陵的形成现状,主要是其后约一百年后嘉靖年间的经营。整个陵区的入口起点,是山口外一座五间石牌坊,正遥对天寿主峰;这是石牌坊中的上乘作品,建于嘉靖年间。自此往北,神道经大红门、碑亭、石象生(共十八对,有马、骆驼、象、武将、文臣等)至龙凤门(相当棂星门),均为嘉靖年间陆续补充完备。神道自牌坊至龙风门约2.6公里;自龙风门至长陵约4公里,途经山洪河滩地段,无所布置。

  清东陵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皇家陵园之一,位于河北省遵化市西北三十公里处的马兰峪,界于京津、唐山、承德之中。西距北京一百五十公里,南距唐山一百公里,北距承德一百公里。陵园大小建筑580座。在这里共建有15座陵寝(皇帝陵5座、皇后陵4座、妃园寝5座、公主园寝1座),葬有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和同治五个清朝皇帝,再加上孝庄、慈禧和香妃等161人的大陵园。清东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为宏大、体系最为完整、保存最为完好的帝王陵墓建筑群。清东陵的经营跨越了两个半世纪的时空,几乎与清王朝相始终,葬有许多对清代历史有着重要影响的、声名显赫的人物,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不仅是研究清代陵寝规制、丧葬制度、祭祀礼仪、建筑技术与工艺的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而且也是研究清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艺术的典型例证。
  清东陵不只占地大,环境也美,群山环抱,树木葱茏。清东陵四面环山,是个方圆四十余里的小盆地,北面昌瑞山正中一峰突起,东西两侧山峰低下,构成一面扇形,西傍层峦叠翠的黄花山,东临蜿蜒起伏的丘陵地带,正南天台烟墩两山对峙形成宽不足五十米的自然口,俗称龙门口。夏季陵区雨水由此泄出,由龙门口向北望,苍山脚下,绿树丛中,古老雄伟的殿台楼阁若隐若现,金黄碧绿的琉璃瓦顶闪烁着迷人的豪光。
  公元一六六一年,清代第一帝顺治死去,葬在了东陵,当时一切草创,陵寝规制十分简陋,约在康熙中晚期,康熙皇帝组织了详细测绘和规划。测绘中发现东陵的山脉系承德西南的雾灵山崎岖蜿转二百余里,状似一条张牙舞爪腾空面起的行龙,而陵寝两侧的山势又恰似这条行龙的两根触须。于是就把这条宽三、四十里长二百四十余里的大山划入了陵寝禁区,把陵区划为前圈、后龙即长城以北的风水禁山。把前券后龙的全部居民驱逐外地,为打开风水线,将明代长城经由陵区的一段拆除,在陵区和禁山周围栽置红(内)白(中)青(外)三层界舂、舂界内围以水围墙,把后龙划出三条火道,全长三百八里,各宽二十丈,每条火道每隔七里驻兵一拨,每拨七至九人,防火防汛,防止人民进入禁山,定出法律,陵区内(包括禁山)不许死人埋人、修庙、供神。私入禁山红舂以内者,为首枷号两月期满积边烟瘴地方充军,为从者,枷号一月,杖一百,徒三年。从此,周围六百余里的东陵区内,成了清帝神圣不可侵犯的禁地,这里的居民背井离乡,像牛羊一样被赶到了外地,除了东陵的官员和他们的家属以外,任何人休想再次踏入禁区。

  清东陵是我国最后一代王朝清王朝帝王的主要陵寝之一,东北的永陵、福陵、昭陵和河北易县西陵,规模都不及东陵大,清朝统治者驱使了我国数以千百万计的劳动人民以二百四十多年的时间在这里修筑了一百一十三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由二百一七座主要单体建筑组成了大小十五所陵园。这比我国最大的古建筑群北京故宫还大十万平方米。在这一群古代建筑物的下面,埋葬着清代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等五个皇帝,慈禧等十四名皇后和百余名妃嫔。
  清东陵的建筑布局,除昭西陵、惠陵、单成体系外,其它各陵均以顺治孝陵为主,(内葬第一帝顺治和其两名皇后)孝陵前起龙门口内的金形山,北止昌瑞山主峰下的明楼宝顶,全长十一华里,以一条宽三丈六尺的砖石神道贯穿上石牌坊、大碑楼、石人石兽、龙凤门、七孔桥、五孔桥、神道碑亭等一系列附属建筑物,构成一条约偏十五度的中轴线,中轴线以东依次为孝东陵(葬顺治的孝惠皇后和二十八名妃嫔),景陵妃皇寝(葬康熙的四十八名妃嫔)、景陵(葬康熙和其四名皇后和一名皇贵妃)、景双妃园寝(葬康熙的两名皇贵妃)。中轴线以西依次为:裕陵(葬乾隆和其两名皇后、三名皇贵妃)裕陵园寝(葬乾隆的三十六名妃嫔)。定东陵为慈安慈禧并排两太后陵(分葬慈安慈禧二人)。定妃园寝(葬咸丰的十五名妃嫔)、定陵(葬咸丰和其孝德皇后)这些陵寝的正面一律直对金形山,由孝陵主干大神道分出支道,通往各陵,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以外的昭西陵,位于整个东陵风水围墙外的大红门东侧,(内葬顺治生母吉特皇后一人)。惠陵、惠妃园寝位于陵寝区的燕南角落,距孝陵主干神路八里左右。惠陵葬同治和其孝哲皇后,妃园寝中葬四名妃嫔。 
 
  清西陵坐落在河北易县境内,是清朝四个皇帝陵、三个皇后陵以及一些王公、公主、妃子园寝的陵墓群。西陵周边共有100公里,是一片丘陵地带。16处古建筑群及15000余株古松分布在西陵镇和梁格庄镇。其中泰陵、昌陵、慕陵、崇陵、泰东陵、昌西陵、慕东陵、泰纪园寝、昌纪园寝、妃园寝、端亲王园寝、怀亲王园寝、公主园寝、阿哥园寝、行宫、永福寺等各座建筑群是中国陵寝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两千年来陵寝建筑艺术上辉煌壮丽的一页。清西陵始建于1730年(雍正八年),历经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余绪延至民国年间。

清西陵是中国清朝前期、中期、晚期陵寝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品。4座帝陵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宫殿辉煌、石雕精美、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整;后纪园寝严格按照封建等级制度的规格建造,虽久经大自然的风雨剥蚀,其规模与原貌仍存。亲王、公主、阿哥园寝大部保存相当完好,行宫、永福寺虽历经沧桑,但也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从而使清西陵成为保存最为完整的清代陵寝之一。清西陵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史料,从不同侧面展示了18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期中国陵寝建筑艺术风格及皇家宗教信仰的重大发展、变化,对中国古代陵寝建筑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有重要贡献,具有清代以前各代陵寝建筑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

本来,清王朝入关后已选定河北遵化昌瑞山麓为陵区,为什么顺治帝的孙子雍正又另选陵址呢?对这个问题有种种传说,一种说法是雍正派人去东陵查勘,认为没有理想的地方,于是派人另找,便找到易县这块地方。另一种说法是,雍正当皇帝,是篡改了父亲康熙的遗诏,因此不敢葬在父皇的旁边,找个借口另辟陵址。到乾隆时,又规定以后父、子不葬一地,相间在东、西两两陵选址建陵,因此,东西两陵的规模大体相当。西陵的陵园建筑达5万多平方米,共有殿宇千余间,石建筑和石雕百余座,大部都保存完好。其中规模最大的雍正泰陵。
  雍正的泰陵,居于陵区的中心位置,是西陵中建筑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其余各陵分布在东西两侧。泰陵的神道,由三层巨砖铺成,两边苍松翠柏,上南往北分布着40多项大大小小的建筑。第一座建筑物是进入陵区的一座联拱式五孔桥,桥北有三座高大的石牌坊,巍然矗立。牌坊的建筑庄重、美观,色彩调和。这三座石坊,都是五间、六柱、十一楼形式,用青花石筑成,上刻有山、水、花、草、禽兽等图形,形态生动,被视为西陵建筑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嘉庆的陵称昌陵。昌陵和泰陵并列,其规模与泰陵不相上下。嘉庆是乾隆的第十五子,乾隆传位给他时并为他在泰陵南西士南一公里的地方,选好陵址。昌陵的隆恩殿很有特色,地面铺的是很贵重的黄色花斑石,石板上还带有紫色花纹,光滑耀眼,好像是满堂宝石。大柱包金饰云龙,金碧辉煌。道光的陵称慕陵。慕陵的特点是规模小,没有方城、明楼、大碑亭、石象牲等建筑,但其工程重量之坚固,则超过泰、昌二陵。整个围墙,磨砖对缝,干摆灌浆,墙身平齐结实。隆恩殿的建筑工艺精巧,大殿全用金丝楠木,不饰油彩,保持原木本色,打开殿门,楠木香气扑鼻而来。天花板上每一小方格内有龙,而且檩枋、雀替,也雕上游龙和蟠龙。这些龙都张口鼓腮,喷云吐雾。据说,这都是道光本的的主意。原来为他选的陵址,发现地宫浸水,道光便另选一址,并命名为龙泉峪,道光认为,地宫浸水,可能是群龙钻穴、龙口埕水所致。如果把龙都移到天花板上去,就不会在地宫吐水了,于是,他命千百个能工巧匠,用金丝楠木雕成许许多多的龙,布满天花藻井,造成"万龙聚会,龙口喷香"的气势。崇陵是光绪的陵墓,在泰陵东5公里,是我国现存帝陵中最后的一座,建于1909年,1915年完工,其时清朝已被推翻,由逊清皇室继续修建。

  永陵、昭陵、福陵合称“关外三陵”或“盛京三陵”。永陵坐落在辽宁省新宾县城西21公里启运山脚下的苏子河畔,是大清皇帝爱新觉罗氏族的祖陵,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父亲、祖父、曾祖、远祖及伯父、叔叔等皇室亲族的陵墓。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始建,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尊称为永陵。永陵由下马碑、前宫院、方城、宝城、省牲所、冰窖、果楼等部分组成。启运殿是永陵的主体建筑。整个陵寝占地1.1万余平方米。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皇后叶赫那拉氏陵寝,坐落在沈阳市东北11公里处。努尔哈赤是后金政权的建立者,不仅在军事上颇有建树,而且创立了八旗制度和满族文字,在政治上和文化上也颇有建树,为满族的初期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死后葬于福陵。福陵始建于后金天聪三年(1629年),竣工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经康熙、乾隆两帝增建,方具今日规模。此陵面傍浑河,背依天柱山,水绕山环,草深林密,景色十分清幽。其布局虽与昭陵如出一辙,但因它建在北高南低的山坡上,故形成两大特点。第一,晋谒此陵时,由正红门到碑楼,须登108级石台阶。第二,建筑物随坡势起伏而显得更加错落有致、高大雄伟。昭陵为清太宗皇太极及其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陵寝。坐落在沈阳市北端。其规模宏大,结构完整。昭陵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竣工于顺治八年(1651年),后经康熙、嘉庆二帝增建,才成今日规模。昭陵不依山傍水,而是直接建在平地上。四周护以缭墙(围墙),极似一座小城。全陵占地18万平方米,共分三大部分。由南至北依次为:前部,认下马碑到正红门;中部,从正红了门到隆恩门;后部,从隆恩门到宝顶。主体建筑都建在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为:神桥、牌楼、正红门、碑亭、隆恩门、隆恩殿、明楼、宝顶。两侧呈对称布局,建有辅助建筑。

遴选标准:
  标准(i):宏伟的建筑群坐落在经过挑选的风光秀丽的自然环境(风水宝地)中,人类聪明才智和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使明清皇家陵寝成为人类伟大创造力的精华杰作。
  标准(ii) (iii) (iv):明清皇家陵寝是500多年明清传统文化与建筑的杰出体现,其建筑和自然环境的融合形成了举世无双的文化景观。
  标准(vi):明清皇家陵寝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推崇的信仰、世界观和风水理念。明清皇家陵寝成为知名人士殡葬追随的榜样,同时也为中国历史重大历史事件的上演提供了舞台。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明清皇家陵寝的选址经过了仔细的测绘和规划,几经推敲,坐落在风光秀丽的自然环境中。明清皇陵宏伟高大的古代建筑群与细腻考究的传统装饰相得益彰,是500年来中国封建集权思想和世界观的最高体现。位于辽宁省的清朝盛京三陵建于17世纪,是继2000年和2003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明朝寝陵之后的三座清朝皇家寝陵,分别为永陵、福陵和昭陵,是开创满清皇室基业的皇帝及其祖先的陵墓。寝陵遵照中国传统的占卜和风水理论而建,饰以大量以龙为主题的石雕、雕刻和瓦片,展示了清朝墓葬建筑的发展。盛京三陵及其众多建筑将以前朝代的传统和满族文化的新特征融为一体。

It represents the addition of three Imperial Tombs of the Qing Dynasty in Liaoning to the Ming tombs inscribed in 2000 and 2003. The Three Imperial Tombs of the Qing Dynasty in Liaoning Province include the Yongling Tomb, the Fuling Tomb, and the Zhaoling Tomb, all built in the 17th century. Constructed for the founding emperors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ir ancestors, the tombs follow the precep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geomancy and fengshui theory. They feature rich decoration of stone statues and carvings and tiles with dragon motifs, illust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unerary architecture of the Qing Dynasty. The three tomb complexes, and their numerous edifices, combine traditions inherited from previous dynasties and new features of Manchu civilization.

(0)

相关推荐

  • 刘新田:徒步清东陵,行走在一个王朝离去的背影里

    李凤冰:花季如梦幻,塞上雪拥花 图文/刘新田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清东陵好多年前曾去过两次,都是开车直奔地宫,走马观花,匆匆而过.参加清东陵2019祈福踏青徒步大会,才第一次实实在在,一步一步地踏 ...

  • 2007-12T【清皇陵建筑】特种邮票

    2007.05.12发行                全套3枚          发行量974.73万套 (3-1)T       1.20元  昭陵(974.73万枚) (3-2)T        ...

  • 行走清东陵散记

    在河北遵化境内的燕山余脉昌瑞山南麓,有一片建筑恢宏.壮观.精美的皇家陵寝,这就是埋葬着大清帝国5个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皇子.2位公主的清东陵,它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 ...

  • 话说清东陵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30公里处.清东陵于1661年(顺治十八年)开始修建,历时247年,陆续建成217座宫殿牌楼,组成大小15座陵园.陵区南北长125公里.宽20公里,埋葬着5位皇帝.15 ...

  • 【校本课程】承载了满清历史的沈阳东陵(下)

    这是一起悦读吧XF陪你阅读的第569篇文章 作者  l  王向军 制作 l  王向军.孙晓明 清福陵,又称沈阳东陵. 接上篇 对神道的设置,清代陵墓有一项特殊的规定,即神道与隆恩门之间必须修建一座建筑 ...

  • 中国世界遗产---明清皇宫

    2.明清皇宫 入选时间:1987 / 2004   地 址:北京故宫 / 沈阳故宫 明清皇宫又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区中心, 为明.清两代的皇宫, 有24位皇帝相继在此登基执政.故宫始建于1406年,  ...

  • 中国世界遗产---明清故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

    明清故宫,指北京及沈阳的明清皇家宫殿,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批准的一项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登录的范围包括北京故宫及2004年追加的沈阳故宫等两个建筑群. 北京故宫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明清皇家陵寝

    明清皇家陵寝 Imperial Tomb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入选时间:2000年(2003年.2004年扩展范围)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i)(ii ...

  • 【国内文旅卷】世界文化遗产之明清皇家陵寝(中)清东陵(中英双语)

    点蓝色字关注"国际城市发展智库" "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 ...

  • 【中国扑克收藏 第459期】《中国世界遗产招贴画》长条形扑克》

    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正式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1986年,中国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到2019年,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5处,居世界第一,,其中世界 ...

  • 中国世界遗产---长城

    | 世界文化遗产:31项 | 1.长城 入选时间:1987   地 址: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中国的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 ...

  • 中国世界遗产---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3.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入选时间:1987   地 址:陕西临潼 兵马俑是秦始皇嬴政的皇陵,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帝陵, 也是最大的皇帝陵.1974年以来,在陵园东1.5公里处发现从葬兵马俑坑三处, ...

  • 中国世界遗产---曲阜孔庙、孔府、孔林

    8.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入选时间:1994   地址:山东曲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位于山东省曲阜市,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 ...

  • 中国世界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

    9.武当山古建筑群 入选时间:1994   地址:湖北丹江口 武当山,雄峰峻岭,标奇孕秀,在古代,武当山以"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的显赫地位成为千百年来人们顶礼膜拜的&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