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悦己型消费”更适合这个时代的钻石宣传?
“悦己型消费”已经成了全球钻石行业的“热门词汇”。品牌公司纷纷争取“悦己型消费”的人群,尤其是女性客户,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相比以前大热的“投资”而言,为什么现在开始重点宣传“悦己”了呢?这背后存在一些客观的现实。
现实一:天然钻石的价值是没有固定标准的。
如果给你一颗天然钻石,告诉你它的4C+荧光的数据,你就能判断它的价值吗?
资深的钻石人士,恐怕也只能给出一个“价值范围”,而无法确定精确价值。
为什么?因为钻石的价值是一个很“多元”的概念,影响的因素有很多。正是因为如此,印度银行业才会逐渐降低了对钻石企业的贷款力度,因为他们实在无法判断各家公司库存的价值。抵押物都不能评估了,还批什么贷款?
珠宝零售品牌也许会选择某个时间节点开始调价,这就给大众造成了一个假象:当知名品牌涨价的时候,大家会以为“钻石涨了”;相反,当品牌打折促销的时候,大家会觉得“钻石不值钱了”。
然而事实却是,消费者看到的是成品的零售价变化,是品牌公司对于品牌附加值的调控,而不是钻石本身的价值。
于是消费层哗然,加上几十年前的那段人尽皆知的历史,各种猜忌和攻击开始流传。这对于钻石行业本身而言,是不公平的。
舆论有时候是很“表面化”的东西。消费者不会关心,也关心不了一个行业的价值链。消费者喜欢看到的,是结果。
现实二:培育钻石的价值并不稳定。
有人问:那培育钻石呢?既然都是工厂生产的,就能很快核算成本。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培育钻石有一个标准的价值体系呢?
其实也很难,至少目前基本不可能。
培育钻石从诞生到现在不过区区七十余年,之前都用在工业领域。真正能批量达到宝石级、并且面向珠宝消费市场的,还不到十年。与天然钻石相比,培育钻石还是个没长大的孩子(当然,ta正在健康成长中)。
并且,和天然钻石不同的是,培育钻石是一种科技产品。现在国际上几大组织都在努力宣传这个概念,但由于中国培育钻石的零售市场并不兴旺,所以宣传没有覆盖到太多的中国消费者。
随着科技的进步、进入者的增多,培育钻石的成本会越来越低,与天然钻石的价格差也会越来越大。只要看一看人造彩宝和天然彩宝之间的价格差异变化趋势,就能很好地理解这一点。
如此看来,至少现在是无法确认一个稳定的价值体系的。如果盲目地在消费层宣传价值,就会引起一轮又一轮的“思维混乱”。
现实三:普通消费者买卖钻石的能力是很弱的。
这个问题之前说过了。从“买”的角度看,大部分人只能从零售商那里购买钻石和珠宝,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源头,也不可能拿到源头的价格——虽然很多商家都说自己是“源头”。
从“卖”的角度看,除了当铺、二手平台、原店回收之外,普通消费者很难找到其他的变现手段。而这三种方法,只会让钻石显得“不值钱”。
矛盾出现了:买的能力不行,卖的能力也不行。
所以才会有人说:投资钻石?不行。
这个时候还继续谈“投资”吗?荒谬了些。
现实四:知识的传播力度是很低的。
知识在经历传播过程的时候,就像一块石头扔进了水塘一样,涟漪越来越大,但也变得越来越浅。显然,知识的传播是会经过人们有意无意地“过滤”的。这里有“快餐心理”的作用,也有人类自古以来便有的“断章取义”的爱好。
之前几十年宣传了半天钻石,最终留在消费者心中的,除了4C还能有什么呢?哦对,或许真的只剩下那句喊破嗓子的“八心八箭”和早就废弃不用的“钻石恒久远”了吧。
关于钻石价值的宣传,基本都废了。
既然如此,我们在努力传播正确知识的同时,不得不理解一个状况:短期内,钻石的价值体系并不会被大范围理解。
所以,在价值体系不明确、变现有问题、基础知识传播不力的当下,我们如果大范围地强调“投资”,恐怕会引起更多的误解和嘲讽。
消费者看着业内人士辛辛苦苦做的“钻石投资教科书”,暗自说:又出来骗人。
打开手机看几段网红视频,一切皆呵呵。
国际钻石业也是意识到了这个长期以来犯的“错误”(或者是“失误”)。原本期望通过“价值”和“投资”来满足消费者心中对财富积累的渴望,结果变成了一场遭人非议的笑话。这是多么的可惜。
于是,“悦己”的概念登场了。
关于“悦己”,我们可以很通俗地理解为:
我喜欢,所以我消费。
这种思维是非常符合现代人的特点的。“以自我为中心”、“以show为重点”,是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共性。这没有任何正面或负面的含义,而是一种客观的、中立的存在。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悦己型消费”的观念自然有了市场。满足自己的需求,比什么都重要。
因此,宣传钻石的“美”、宣传思想的“独立”、宣传生活的“幸福”,其效果远好于宣传“钻石投资”。
况且,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只要思想独立、财务独立,那就是幸福的人。
而对于独立的人来说,“悦己型消费”难道不正是最好的选择吗?
“我买我喜欢的,关别人什么事。”
C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