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王东岳先生的《物演通论》
关于《物演通论》这部“鸿片巨作”,我曾经大致浏览过一遍,有些章节还重点地探讨过,对于里面深奥的理论有一些浅薄的认识。
这本书早在2009年12月份,就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但是,并没有在社会上引起大的轰动,所以,知道的人也不多。这本书受老子《道德经》的启发,也写成了三卷:卷一:自然哲学论、;卷二:精神哲学论;卷三:社会哲学论。共一百八十章节。大约40万字。它的出发点是好的:似乎从“存在”出发,来探讨人类的“生存”问题。特别是到第十二章,提出了他本人这本书中最重要的“理论”:“递弱代偿”理论。为了证明其理论的正确性,他为之引用了西方近百位(可能更多)哲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以及中国古代的老子、孔子、庄子、孟子等哲人的经典名言。在精神哲学卷和社会哲学卷当中,还引用了逻辑学、美学、心理学等有关方面的知识,洋洋几十万字,应该说“包罗万象,十分热闹”。
这样一本汇聚了东西方哲学家、思想者、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甚至心理学家们“经典理论”的著作,曾经或者今天仍然吸引着许多“膜拜者”,是不是因为它“很深奥、很高明”呢?本人是持保留态度的。
1、关于“存在”的认识。有的人说是:《物演通论》研究的是“高深的哲学问题”,但我不知道这个“高深的哲学问题”,和“先有蛋还是先有鸡”有多大的区别?从古至今,没有人能搞清楚的问题,花近20年时间几十万字去研究,结果还有待商榷,是否值得我觉得还需探讨。当然,这样理解也许是不完全正确的,因为,王东岳先生是想通过证明“存在到底存不存在”,然后,从动物的“递弱代偿”规律,来探讨“人类”的生存问题,看起来似乎是一个高深而又“伟大”的哲学问题,本人才学疏浅,也许理解得有点孤陋寡闻和“浅薄”。
2、关于“递弱代偿”的认识。这个基于5亿7千万年前“蓝绿藻爆发和恐龙灭绝”的推测,以及老子的“柔弱论”甚至原子的“衰败”等理论而产生的所谓“递弱代偿”理论,看上去似乎很有道理,即“150亿年以前宇宙爆发到现在的能量递减”及原子的能量“衰减”。这个道理,看上去好像有那么一回事,现在也似乎呈现出:“一代不如一代”的迹象,但这个判断的前提:5亿7千万年前的事,就一定是准确的么?难道万物都会“递弱代偿”?不可以是“递强代偿”?!
3、关于“递弱代偿”的正确性。为了证明“递弱代偿”的正确性,王东岳先生,不仅批驳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黑格尔、叔本华、尼采、亚里斯多德等的哲学理论、批驳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还不惜笔墨地批驳了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生物进化论》等,甚至将老子的《道德经》,写成了“幼稚的原始哲学”。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批驳精神”,我十分佩服,有些不无道理,但是另外一些呢?
4、“人类”是否是弱化物演的最高形式。在《物演通论》第一百八十章中,他给三卷内容进行了总结:“人类”乃是弱化物演的最后载体,由此注定了我们在自然界的卑下位置;“精神”乃是属性代偿的最高形式,由此注定了智慧在衍存系的无助性质;“社会”乃是物相跃迁的最终结构,由此注定了人类在宇宙间的飘摇情状。这个总结看起来多么“深奥”,而实际上呢?有理么?本人觉得难以理解。那些拜倒在他脚下的人,你们都搞懂了么?请不要和我说你们都是所谓的“哲学家”,在说自己“是哲学家”之前,请把什么是哲学搞清楚!
本人认为,《物演通论》虽然洋洋几十万字,参考了上百本世界名著(或者更多),道理讲了一大通,探讨了“存在和生存”的问题,提出了“递弱代偿”的理论,看起来很“哲学”、很“深奥”,这种敬业和探索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物演通论》里,对古代(近代)哲学家和思想家(生物学家等)理论的总结和批判,加上作者的一些主观感受和自我推断而得出来的观点:“递弱代偿”理论,是否正确还值得商榷,可是,这样值得商榷的理论,竟然被某些人“敬若神明”,甚至还有个别单位把他请去为青年学子作讲座,事实上现在有些年轻人也接受了某些观点,我真觉得不可思议!
虽然本人对《物演通论》这本书里面的“递弱代偿”理论持怀疑态度,但是对王东岳先生那种能静下心来,认真搞研究,并且有了自己独到的学术观点,这种治学精神是十分敬佩的。反观我们现在有许多“砖家叫兽”只会动嘴皮,眼里只有Q,人云也云,根本不愿意学习,更不要说有自己的东西了。从这一点上来说,王东岳先生是一个受人尊敬的理论家!
好,就写这么多。本人才疏学浅,水平有限,一点浅薄的见解,仅仅是理论的探讨,请不要过份解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