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趣事典故——罗姓
家谱传记
一、罗门峡
古名夔门,俗名萝门。进大宁河的第一道峡谷,靠西面绝壁上,有一个酷似萝卜的石头,约一米长,身白叶绿,悬嵌在岩壁间,罗门峡由此得名。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龙门峡口有个姓罗的寡妇,跟前有个小女儿,名叫琼花。母女俩以打草鞋为生,勤扒苦做,相依为命,过着清贫的日子。
有一年,宁河瘟疫流行,很多乡亲都病倒了。琼花的妈妈年老体弱,也染病在床,无钱治疗。琼花挖些草药给妈妈服用,总不见效。妈妈的病越拖越重,连呼吸都十分困难了。一天晚上,琼花见妈妈已是奄奄一息了,便伏在老母身边嚎啕大哭起来。哭声感动了巫山神女,她驾着彩云从峨眉山采来了两个酷似萝卜的仙药,化作采药姑娘,将仙药送给了罗琼花,并说:“我希望你把这两个萝卜,一个给你妈吃,一个种在屋前地里,千万保管好,以后方便穷人。”说罢飘然而去。
琼花妈服了萝卜,病就渐渐好起来了,人也返老还童了,打起草鞋来手脚麻利多了。琼花姑娘也吃了一点萝卜,长得更加秀丽,花颜月貌,成了宁河无双的美女。她把自己种下的萝卜,送给一些无钱医治的病人,真是药到病除,治一个好一个,很快将这场由饥饿引起的瘟疫扑灭了。
后来,心地善良的罗家母女还用这种萝卜给巫邑镇上的一个财主老婆治好了病。谁知这个财主起了歹心,既想霸占萝卜,又想强娶罗琼花做小老婆。罗家母女当然不答应。
财主不死心,一天亲自带着家丁去罗家抢挖萝卜。罗琼花急了,在妈妈帮助下,抢先挖起门前地里的萝卜王,紧紧抱住,直奔龙门峡。财主和家丁在后面紧迫不舍。眼看只隔几步了,琼花飞步跳下峡谷深潭,潭里顿时升起一股冲天水柱,将琼花轻轻送到峭壁高崖之上。财主抬头望见琼花抱着萝卜站在崖上,便暴跳如雷地指挥家丁们向上攀爬。琼花警告他们:“这萝卜是神女赐给穷人治病的,你们别瞎想,如果不信,死在这里可别后悔。”财主和家丁们不听劝告,硬要向崖上爬。眼看财主爬近了,罗琼花姑娘便把萝卜倒挂在悬壁上,自己变成一只岩鹰展翅飞翔起来。鹰翅卷起一股狂风,把这帮家伙掀下深崖,摔得粉身碎骨。
后来,人们把这种萝卜取了个别号叫“小洋参”。为了纪念她,当地人便把龙门峡改称为“罗门峡”。
二、罗贯中专注写《三国演义》
据说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的一股拼命劲儿,可是六亲不认、敌我不分的,痴迷的程度,可谓直逼今日的乐透彩迷!现在,便来说说他专注为文、难以自拔的轶闻糗事。
话说某日,罗贯中又一股脑儿钻进文字阵仗的时候,家里忽闯入个乞丐,哀求施舍点米粮吃吃。这时,罗贯中正好写到《群英会蒋干中计》一回,说周瑜带著蒋干至帐后察看营粮。于是在听了乞丐的哀求后,喃喃回道:“营内粮草堆如山积,即可取之!”乞丐一见主人十分慷慨,便肆无忌惮地搬起米粮。此时,一个在窗边窥探的偷儿见状,索性尾随进屋,两人合力将米粮搜刮个精光。
“老天,怎么缸底朝天?米粮,米粮全哪儿去啦?”他娘子回家后,急得哭出泪来!这时,走笔至《出陇上诸葛妆神》一回的罗贯中,听娘子呼天抢地,便顺口应道:“吾料陇上麦熟,何不食之?”其实当时田里的麦子,还是幼苗。娘子知他写文写成了痴,叹了口气,只有转向邻人商借米粮做饭。
好不容易盼到麦子结实。岂知未及下肚,罗家熟麦便引来成群野猪逞肆、狂食。他娘子对付不来,央求罗贯中想想法子!这会儿正写到《关云长放水淹七军》的他,居然学起关公语气叫道:“欲操胜算,放水淹之!则罾口川之兵,皆为鱼鳖矣。”娘子听了,连忙引水尽淹麦田……结果呢,猪是赶跑了,麦子也全淹死了。
“怎办?这东倒西歪的麦子……”娘子撒了个娇,望向她相公……这时,罗贯中的《陆逊营烧七百里》正好收笔,只见他英勇起身,五步并作三步冲往麦田,准备点火:“速速火攻、速速火攻,以火取之啊!”就在千钧一发之际,他瞥见娘子惊惶的眼神,竟有如身受电击……这把火,最后转了个90度弯,给抛到水里。
围观众人见他悬崖勒马,相互称庆。更有人说,罗才子总算醒了、从世间的另一头回来了!同时间,满怀歉意的罗贯中,顾不得众人眼光,一个箭步在他娘子面前跪下,跟爱妻认错:“呜……孙夫人,千错万错,都是玄德我的错!念在夫妻一场,你便饶了我吧!”语毕,众人绝倒。
三、罗瘿公掖助程砚秋
罗惇曧,字拨东,晚年号瘿公,广东省顺德县人,生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少年时就读于广雅书院。曾师事康有为。著有《太平天国战记》、《中英滇案交涉本末》、《中俄伊犁交涉本末》、《中法兵事本末》、《中日兵事本末》、《藏事纪略》、《红拂传》、《文姬归汉》等多种。亦富藏书。
罗瘿公诗文均有名于时,又爱好戏曲。京剧艺术大师、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原名荣承麟,艺名程艳秋,字菊农,号玉霜,北京市人,出生于满族贵族家庭。3岁时父亲去世,因生活所迫,6岁时卖身荣蝶仙门下学戏。先学武生,后因身体不适,改学花旦、武旦、刀马旦,因嗓音好,又改学青衣。1915年参加春阳友会演出,首次登台,为名演员赵桐珊唱开场戏,为名演员刘鸿升、孙菊仙配戏演出《朱砂痣》、《桑园寄子》、《辕门斩子》,初露头角。程博采名家艺术精华,表演艺术迅速提高,13岁即成名角。
不幸的是,就在此时他的嗓音变了,发生了“倒嗓”,本来是又亮又脆的嗓音,渐渐地出现了“脑后音”和“鬼音”的意味,很不好听。这时荣蝶仙仍强迫程赴上海演出,眼看一个很有前途的艺术生命就要毁于一旦,多亏罗瘿公向程伸出了救援之手。罗瘿公多方借贷,凑齐钱将程从荣家赎身出师,此后他就改姓程了。
罗瘿公亲自教程砚秋识字、读诗、练习书法,帮助指导程养嗓练功,又请名师王瑶卿、阎岚秋、乔惠兰、张云卿等教程京剧、昆曲、武功。两年后不仅嗓音恢复,而且能运用“脑后音”来拔高,运用“鬼音”来拖长和变细音了,于是创造出程派新腔,别有一种寓刚于柔的味儿,特别适合表现悲剧中的人物,因而风靡一时。程砚秋参加了余叔岩戏班,与余合演《御碑亭》、《打渔杀家》、《审头刺汤》等,又与名演员高庆奎、朱素云、朱桂芳合作演出,博得观众好评。
罗瘿公极力为程捧场,天天看程的戏,赞誉不绝。并且亲自动笔,编写出多种适合程砚秋演唱的京剧剧本,如《龙马姻缘》、《梨花记》、《花舫缘》、《红拂传》、《玉镜台》、《风流棒》、《鸳鸯冢》、《赚文娟》、《玉狮坠》、《孔雀屏》、《青霜剑》、《金锁记》等。1921年17岁的程砚秋终于独立成班,到各地演出,同时又虚心向京剧同辈梅兰芳学习。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终于成为一代京剧艺术大师。
1924年,贫病交迫的罗瘿公病逝前,还托付好友金仲荪继续辅佐程砚秋。成了名的程砚秋不忘罗瘿公的掖助之恩,亲自为他料理了后事,并停演数月戴孝志哀,说:“我程某人能有今日,罗师当推首功。”
想要了解具体姓氏文化,可以参考北京家谱传记机构编辑《百家姓寻根手册》
书籍主要内容:
1.姓氏文化概论
2.姓氏渊源
3.迁徙分布
4.郡望堂号
5.家谱收藏
6.字辈排行
7.家训选辑
8.姓氏楹联
9.趣事典故
10.姓氏名人
服务电话:010—68920114 8841 5586
参观咨询: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海淀图书城)25号楼家谱传记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