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含中奖名单| 夏至过后,想你的夜越来越长
“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
——【宋】赵师秀《约客》
据《中国天文年历》显示,2021年6月21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个节气——夏至,此时蛙声阵阵,蝉鸣声声,稻花如白练,荷花别样红,可以说是个有声有色的节气。
《恪遵宪度抄本》中记载:“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当天,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是北半球一年中夜最短、昼最长的一天。夏至过后,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就要到来,所以夏至也是盛夏的起点。
夏至期间,夏季版图向东北、西北等地扩展。华北平原晴热天气居多,华南地区闷热难耐,同时南方暖湿气流活跃,梅雨带在江淮到江南一带摆动,多地进入全年中最多雨时段。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东边日出西边雨
气温高、湿度大、不时出现雷阵雨,是夏至后的天气特点。此时降水局地性增强,山区尤为突出。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写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便反映了夏至的这种气候特征。夏至期间,我国不少地方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易出现雷阵雨。而东北地区冷涡活跃,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尤为多发。所以到了盛夏时节,大家会发现《天气预报》中经常会提及“局部地区”这个词汇。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哪个节气的降水量最大?夏至!
与此同时,南方暖湿气流活跃,长江中下游、江淮等地处于梅雨季。典型的梅雨季常年6月8日入梅,7月18日出梅,梅雨长40天,平均梅雨量343毫米。据统计,常年夏至节气期间是西南、江汉、江淮一带全年中雨水最丰沛的时段,包括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上海等地均是夏至最为多雨,而南京、杭州常年夏至期间也是全年暴雨最为频发的时段。2021年6月中下旬,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湖北等地气象部门相继宣布当地进入梅雨季。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暑热渐浓 高温冒头
夏至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据统计,夏至节气是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全年中高温日数最多的时段。华南地区常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基本处于全天闷热的状态。不过,此时还不是最热的时候,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 是指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入伏。意为在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热在三伏”,暑热天气最鼎盛的时段,要到7月中旬到8月中旬。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中央气象台预计,今年夏至节气期间,长江中下游地区再次进入降水集中期,华北东北地区多阵性降雨。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至四川盆地东部降水显著增强,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累计降雨量有60~200毫米,江南北部局地超过400毫米。华北东部、东北地区、黄淮北部等地多阵雨或雷阵雨,累计降雨量有15~40毫米,其中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部、吉林中西部、辽宁中北部等地有50~90毫米。此外,华北东南部、黄淮西部等地将出现2~5天高温天气。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冬至祭天,夏至祀地。古时人们重视农耕,而夏至时节正值麦收,这天皇帝会携大臣举行祭地仪式,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到了清代夏至更被视作“国之大典”。此时天气炎热,暑气渐浓,虽为苦夏但也有收获新麦的喜悦,也就有了祭神祀祖、吃夏至面、消夏避伏等习俗。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夏至祭祀:感恩+祈福
自古以来,夏至虽被称为夏节,但这个节日的庆典活动却很少:一是因为农事繁忙;二是因为“夏至阴气起,君道衰,故不贺”。此时最具仪式感的活动便是祭祀,往往是北方祈雨,南方求晴。夏至日祭祀的传统非常悠久,周代已有之。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此外,夏至时值麦收,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现代虽然没有这么隆重的祭神典礼,不过夏至前后,我国多地还是会举办“过夏麦”,这便是古代“夏祭”活动的另一种延续。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夏至食面:养生+敬神
在节气起源的黄河流域,夏至吃面有着悠久的历史。新麦在夏至时已经登场,人们在这一天吃面,既是庆祝丰收,以面食敬神,也是尝鲜一饱口福。此外,小麦味甘、性凉,入心、脾、肾经,《本草拾遗》中记载“小麦面,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医林纂要》中记载小麦具有“除烦,止血,利小便,润肺燥”等功效。所以,夏天多吃热面,还有助于祛除人体内滞留的湿气和暑气。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消夏避伏:驱蚊+静心
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官员们利用假期“安身静体”,也是符合此时养生需要的。到清代以前,每逢夏至日全国也要放假一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彩扇用来驱热,香囊可驱蚊抑臭,可谓是古代的移动“驱蚊器”。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进而成为制度。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古时香囊多用藿香、薄荷、紫苏、香茅、陈皮、丁香等制作,但中药气温浓烈且药效挥发较快,制成的香囊有效期大概也只有2个月左右。十六世纪初,一株可以杀虫的“野菊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大力提倡栽培,一度独占世界市场。这个“野菊花”就是现在赫赫有名的除虫菊。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除虫菊是菊科一种治虫特用菊花,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害虫一旦接触到除虫菊就会引起神经中毒,进而麻痹至死,其优秀的除虫特性被国际公认为最优秀的杀虫植物。科学家们分离萃取出除虫菊素,用以加工成药剂用于防制害虫。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但天然除虫菊素因产量不高,受天气影响大、稳定性不好,因而导致整体用量不大。随着科学家们不断研发,新一代拟除虫菊酯诞生了!具有整体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的优点。榄菊产品广泛运用了新一代拟除虫菊酯,除虫效果及安全性受到消费者的认可。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夏天到了,家中备榄菊,
高效驱蚊,蚊虫皆退散!
点击下图就能选购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榄菊在对其除虫产品进行不断研发,得到了绿色天然、便于携带的多种产品之外,在2019年与“中国天气”达成战略合作,双方联合成立了“节气与病媒生物习性联合研究院”,探索气象条件与蚊虫习性之间的关系。今年最新版“全国蚊子出没预报地图”即将推出,该产品融合了精细化预报和蚊子生长环境特性、卫星遥感、互联网舆情等多源数据,以人工智能、交互展示等技术构建了蚊子出没气象条件指数预报模型。用户可以查询到所在地的蚊子出没实况数据以及未来三天内逐3小时2.5公里的指数趋势预报,敬请期待!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养生要点: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人体出汗量也会随之增加,流失大量水分,消夏防暑首先要及时补水。同时做好精神保养,宜适当晚睡早起,适时午休,避免剧烈运动,注意调息静心,以保神清气和,心情舒畅。饮食上宜清淡,要多食杂粮,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
推荐食材:苦瓜、冬瓜、银耳、绿豆、鸭肉、鲫鱼等
推荐食谱:三叶茶、冬瓜瘦肉粥、苦瓜鲫鱼汤
cha
茶
三叶茶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材料:荷叶、竹叶、薄荷叶
做法:将三种叶子合泡(每种3~5克)或者任选其中的一种(荷叶、竹叶用5~10克,薄荷叶5克即可)进行冲泡
功效:清心火、养心消暑
zhou
粥
冬瓜瘦肉粥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材料:大米、冬瓜、猪肉馅适量
做法:大米入锅后煮25分钟,将冬瓜切成小方块,猪肉馅加盐、湿淀粉拌匀后同加入锅中,继续煮10分钟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健脾利尿
tang
汤
苦瓜鲫鱼汤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材料:苦瓜、鲫鱼、葵花籽油、生姜、盐适量
做法:将清洗好的鲫鱼入煎锅煎至两面金黄备用,苦瓜去籽切块焯水备用;烧一锅热水,放入生姜片,放入煎好的鲫鱼和焯过水的苦瓜,大火烧开后小火慢炖,炖至食材熟透,汤色奶白,放入适量的食盐调味即可出锅食用。
功效:清热解暑、补充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