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间成为朋友|读《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吉姆·罗恩:大多数人都高估了自己一年内能做到的事情,也低估了自己十年内能做到的事情。

「时间的朋友」这一说法在这几年被频繁提及,罗振宇就这个主题计划做二十年的跨年演讲,2021年的跨年演讲已经是第六年。罗振宇从当年的微信公众号每天一条语音,到罗辑思维社群,再到“得到App”,从商业角度解读,他确实做到了“与时间成为朋友”。

但从我自身的很多事例来看,这是一件很难的事,工作后我做过一系列计划,刚毕业从事质量管理时打算考质量工程师、黑带,后来做产品与开发相关的工作,规划了自学编程、学英语等,但都没有坚持下去。

昨晚睡不着,随手在书架上取了村上春树的随笔集《我的职业是小说家》看完。这让我回忆起2013年到深圳参加一个展会,晚上和一个朋友爬完莲花山,然后十点多到对面一个书城边逛边聊天的场景。朋友从事软件开发及管理工作,但爱好文学,尤其喜欢村上春树。

我觉得朋友其实有一些村上春树的精神内核,朋友之前从事质量工作几年,后来转到软件开发,有几年一门心思提升自己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在这条赛道上进步非常大,很快就承担了公司的关键岗位。后来从传统公司转到阿里巴巴,也很快适应了角色。

看《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我时常感叹村上的热爱和坚持,感慨他几十年如一日般的坚定。在外人看来也许是“死板、无趣”的生活,但村上却过成了诗一样。在二零一五年这本书成书之时,66岁的村上在书里写道:

我现在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作家,还有无限的发展余地。今后我大概会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在那里展开更深更远的探索。那里对我来说将成为新的未知的大地,恐怕也将是我最后的疆域。

一位66岁的“老人”仍能如此热爱地对待生活,他确实可以担负得起「时间的朋友」这个称谓。

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这本书中,村上介绍了他不同阶段的心路历程,如何成为小说家,怎样形成自己的文学风格,刚当上小说家时的状态以及如何面对长达一生的外界各种评论,最重要的是他如何维持写小说的节奏,才让自己在漫长的人生中不仅仅是昙花一现。

读完这本书,给我感受最深的首先是热爱,没有对文学的这份热爱,村上完不成几乎本本畅销的十几部长篇小说。如村上春树自己所说:「做一件事的时候,你是否感到快乐才是评判这件事是否必不可缺的唯一条件。」如果你从事着一份自以为很重要的工作,却不能从中发现油然而生的乐趣和喜悦;如果工作时完全没有心花怒放的感觉,那一定是有些不对头、不调和的东西存在了。

村上几十年的作家生涯,大部分时候是孤独的,独自一人面对电脑、敲击键盘、奋笔疾书。在厨房的餐桌上,在希腊各地咖啡馆的小桌上,在轮渡的座椅上,在机场的候机室里,在公园的树荫下,在廉价旅馆的写字台上。

其次是坚持站在擂台上。村上春树自己很清楚,对于小说家来说,写出一两本畅销小说可能很凑巧。但小说家也和某种鱼一样,倘若不在水中始终游向前方,必然只有死路一条。在文坛上活跃几十年的作家,身上必定具备优秀而坚定的内核。那是非写小说不可的内在驱动力,以及支撑长期孤独劳作的强韧忍耐力。村上春树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写小说,一直坚持到今天,其读者的年龄段也是从小学生到年迈的长者都有。

此外,村上春树还有一个对外的“名片”:马拉松爱好者。他基本上维持每天跑步的习惯,每年参加一次马拉松比赛。他认为,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态一样关键,是能够长期站在擂台上的因素。

第三是保持自己的规律,把事情做到最好。村上在书里介绍了他写长篇小说的过程,基本上是先摆好“除了小说什么都不写”的架势,然后规定自己一天必须写出十页稿纸、每页四百字。写完后要做三轮大修改、若干次小修改,在成书过程中,努力写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最好的故事”,而不是“如果有时间,我肯定会写出更好的东西来”。

这和我们的工作很像,我们很多人总是在说“如果有时间,如果有人,如果有资源,我肯定能做得更好”。或者“下一次,我肯定会做得更好”。殊不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们并没有拼尽全力。

再有就是克服人性中的各种弱点。村上春树自认为资质普通,在写出第一本小说《且听风吟》后获得新人奖,有很多的赞誉、也有不少的批评。虽然他自己觉得这本书也有不少的问题,是他理想中作品的十分之几。但他很珍惜自己“被赋予写小说的机遇”,并致力于开发自己独特的写作技能,坚持了几十年。也就是说,有一些赞誉不沾沾自喜,有一些挫折也不垂头丧气。

此外,村上春树前些年被频繁地和“诺贝尔文学奖”联系起来,被外界评论为“陪跑冠军”,在书中有一个章节,他也谈到了“关于文学奖”。但他并不介意,这种心态确实也非常难得。

写小说基本上是一项非常“慢节奏”的活,几乎找不出潇洒的要素。就是埋头于自己的节奏,不断地改良方法,不断地挑战自己。

村上春树的一生,也许就是与时间成为朋友的最好注释。

(0)

相关推荐